乘“三新”之风,扬教研之帆,起航新篇章——陕西咸阳中学地理组对新教材的研究和思考

屈海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2年陕西进入了新高考改革元年,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实施,使教学重点发生了改变。传统教学更像是将学生当作盛放知识的容器,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帮助学生积累知识,而“三新”改革要求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咸阳地区地理教材依然选取中图版教材,今年6月,地理组全体教师都参与了由陕西省教育厅组织,中国地图出版社主办的中图版必修一、必修二的新教材线上培训活动。通过培训和近两个月的教学,高一地理组对新教材的使用有以下的思索和感受。</p> <p class="ql-block">一.地理学科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四大要素,分别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是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达成的教学目标,因此,为保证教学质量,真正让课堂教学符合“三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围绕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这四项核心素养要素展开。</p><p class="ql-block">二.教材设计及使用过程中对地理核心素养的体现</p><p class="ql-block">1.人地协调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地协调观是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人地协调观指的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观念。人地协调观的培养要求能够由局部到整体,形成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新教材从必修一开始,从内容的整体编排到课题设计,再到案例研究,都在渗透人地协调观这一核心素养。课题“环境保护与‘我’”,明确提出要树立人地协调观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提示学生在对环境问题建言献策的过程中,注意从全球、国家、地区到家庭不同层面去分析。以最近进行的《地形地貌的景观特点》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介绍不同的地形地貌分别可以怎样利用,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地貌对人类经济活动的限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形地貌的双面影响,从而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地矛盾展开分析。</p> <p class="ql-block">2.综合思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综合思维指的是综合、全面地看待地理环境的思维与能力。综合思维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认识到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明白地理事物之间相互作用以及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为例,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地貌、大气、水、土壤、植被。教材设计组成自然地理的五大要素联系在了一起,体现了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讲解大气、水、地貌、土壤后,为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可以展开阶段性总结,将地球环境中大气、水、地貌、土壤等内容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上述常见自然资源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地形地貌决定土壤条件与类型,土壤中作物的生长需要足够的水源,良好的水循环能够促进大气环境的平衡。总之,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关系,教师要让学生形成这种观念与认知。</p> <p class="ql-block">3.区域认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要求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学生对空间区域的分析能力是区域认知培养的一个要点,学生用区域空间思维去看待地理环境以及地理事物的能力是区域认知培养的另一个要点。以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为例,教材内容设计从宇宙,到太阳系,再到地球本身,对区域空间的认知,由大到小,逐层推进,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外,教材中案例的选取,阅读材料都以区域作为切入点。</p> <p class="ql-block">4.地理实践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理实践力指学生对地理环境和地理事物的观察、实验以及调研能力,这一能力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关键,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意志品质以及行动能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提出在真实情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并强调地理实践是最重要的地理学习方式。新教材课题栏目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具体可行的探究实施步骤。例如在课题“制作太阳系等比例模型”中详细安排了制作模型的准备内容和进度安排,便于学生自由系统地安排研究任务,增强实践探究能力。</p> <p class="ql-block">三.教学过程中的困惑</p><p class="ql-block">1.课程安排与课时进度的协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教材经过调整,内容整体比之前更协调,也更具逻辑性。但是相应的内容也增加了很多,如何在每周两课时的有限教学时长内,完成既定教学任务,是目前高一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p><p class="ql-block">2.课题活动的可操作难度较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题栏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科学态度以及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学会应用大量的课程资源进行相关资料查找,亲身参与到地理教学实践活动中,有利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地。但是课题栏目往往耗费大量时间,在现有的时间安排下,很难有效展开。所以课题实践到底如何落实,也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p><p class="ql-block">3.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节40分钟的地理课,如何在突出重难点的同时,来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这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教师的专业能力,课前的资料准备,课后的任务布置等各方面都要精准拿捏,教师要同时面临各方面的挑战。</p> <p class="ql-block">四.我们的方法和措施</p><p class="ql-block">1.加强调研,整合集体智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对三新挑战,咸阳中学地理组在学校的安排下,积极组织课堂调研,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与此同时,增强互研会的实效性,集体备课,整合组内老师的集体力量,力求在新教材使用的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完成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2.落实课题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题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虽然教学时间有限,我们经过互研会讨论,从课本现有的课题活动中选取操作性强的课题,精简课题环节,突出活动目的。指导学生,根据课程进度,逐步完成课题任务,并进行组内活动总结和展评。</p><p class="ql-block">3.优化课堂评价标准,分散落实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评价标准是具体化的教学目标,当教师将合理的课堂评价标准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有了明确且可以为之努力的目标,这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应该结合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加合理的、明确的课堂评价标准,更好地发挥课堂评价标准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促进作用。备课过程中,结合当堂课的教学内容,有重点的落实某一核心素养,既能减轻老师的备课任务,也能让学生更加明确当堂课的学习目标和任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挑战,我相信只要我们通力合作,以积极进取,刻苦钻研的精神,一定能在教育教学的路上再创新的辉煌,也会培养出更加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新人才。风正起时,自当乘风破浪,扬帆远航!</p><p class="ql-block"> 撰稿:屈海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审核:何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许爱瑛</p>

学生

地理

素养

教学

新教材

课题

核心

培养

教师

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