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年轮飞转,我已到知命之年。风霜雪雨,春夏秋冬,欢乐与忧愁交织,美好与痛苦相伴,十几年寒窗苦读,最难忘崞村中学的岁月。昨夜又梦回三十多年前的母校,灰色的墙,红色的瓦,古朴的教室,齐整的宿舍,盛开的杏花,嬉闹的孩子,不时有歌声传来,那景象是祥和的、美好的、温馨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初到崞村中学是1984年秋天,学校考绩三连冠,中专师范考中的全县第一,声名鹊起,一时人气旺盛。学校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到处洋溢着学生的笑脸和教学的赤诚。恢复高考七年,人们沉浸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亢奋中,一切都是新的、向上的,人们对知识是渴望的,对教育是尊重的,教师心系学生干劲十足。每天早操,学生到点跑步,天还漆黑,校长、主任及各班班主任纷纷赶到操场与同学们一起晨练。我们的班主任张步径总是早到,不穿外套时多,一件毛线织的坎肩格外引人注目。跑完步收拾一会吃早饭,初一时还是馒头,初二时变成窝窝头,初三时忘了吃的什么了。中午菜好像永远是萝卜土豆,吃了三年,现在对这两样东西还钟爱有加,不知是真好吃,还是情怀难舍!</p> <p class="ql-block"> 学校生活,两点一线,教室宿舍为主战场。教室也是特别神奇的,面积是一定的,但容量却不断递增。初一时全班五十几个人,初二时就变成六十多个人,到初三竟然有七十六个人,我的天!最后一排就贴着黑板墙了!我特别佩服那时老师的嗓门,让这么多人听到讲课声音,还要入脑入心,气场该有多大。老教师都有独门绝技,张步径老师推理演算、层层递进;魏宝民老师深入浅出、嗓门巨大,谁要不听话,立马被要求教室过道蹲着去,吓得诸同学胆战心惊!侯炳文老师、刘爱、张世英老师等严谨认真、一丝不苟,颇见功底!年轻老师也很优秀,教英语的李继党老师、张斌老师、张海峰老师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同学们很喜欢他们,经常评头论足,讨论得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宿舍是太拥挤了,木板大长铺,人均不足三尺,翻个身都需要打招呼。夏天热时,此大腿压彼大腿,甲胳膊压乙胸脯,左连右勾,千姿百态。脏是肯定的,尤其男宿舍。冬天冷时,炉子有时就灭了,半夜尿桶满了没人理,嫌冷不去宿舍外尿,明知尿桶满还往里放,第二天早上一看尿桶冻在尿冰里拔都拔不出,惹得室长一通骂。虽然是饥寒交迫,却是欢笑满屋,一会嬉闹,一会玩笑,也学着洗衣服,也学着刷牙齿,一切都是新的,苦也觉得甜。</p> <p class="ql-block"> 上了中学才晓得元旦是要开晚会的,元旦还有些日子,十几岁的心就开始躁动着、期待着,跃跃欲试,想要表演节目。那个年代受中央台春节联欢会冲击影响,一首歌的流行程度盛况空前,女同学有模有样唱着港星的歌,男同学别别扭扭地跳着迪斯科,叫好声、哄笑声,响彻校园,有时勾引着镇里的小青年也来凑热闹,被魏老师看到后直接骂跑,看他们狼狈的样子现在想起来都好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魏老师家里的玉米地那是明星地,凡是崞村中学的学生没有不去掰过玉米棒子的,秋收时节,突然一天下课后,都被通知掰玉米,几亩地,一百多学生,一个来回玉米全收了,把旁边的其他农民羡慕不已。但学生们最喜欢的还是赶集,集就在校门口,一周就三天,农副产品、日用百货摆满一条街,来回溜达,随便看看,虽然囊中羞涩,但不失一种休闲活动,十分招人喜欢!偶有唱大戏的,那是群情激奋,戏文听不懂,架不住人山人海这热闹劲勾人呀!</p> <p class="ql-block"> 三年看似很长,实则很短。来不及与每一个同学交流就要分别了,还要为一张相片给谁而惴惴不安;来不及与每位老师来张合影就要分别了,现在为照的相片少而懊悔不已;来不及更好地学习数理化就要参加中考了,总有一种仓皇出战的感觉。考得好的喜悦,考得不好的郁闷,当年总以为天大的事,日后才知是人生的一次考验。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多少青春留在美丽的崞村中学,虽然现在的你已寂寂无闻,但我们心中的你依然伟岸。那里有一代人的纯真、美好和欢乐!我会为你写诗、唱歌、绘画,会为你记述、镌刻、留名!崞村中学,真的不能不想你!</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任强,男,1972年生人,汉族,喜欢文学,尤喜诗歌。曾结集《采金心语》、《四十不惑》、《云起潮落》。其它作品散发于各报刊,现为河北省诗词协会理事、张家口作协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