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河流韵

南太阳

<p class="ql-block">  “呦嗨——呦嗨呦嗨——呦嗨——东边有大山,西边有平原,浑河连着辽河,辽河连着中原,深林是我生命的源泉,平原是你成长的摇篮,平原是你向往的彼岸,深林是我梦中的家园……”</p><p class="ql-block"> 随着一曲幽远而激昂的主题歌的渐弱——结束,一个浑厚、亲切又极具空间感的声音在耳边响起:</p><p class="ql-block"> “轻轻转动地球仪,在那黄绿相间的颜色里,去寻找一个非同寻常的坐标系,东经123度到125度,北纬41度到42度,这是一片令人心跳的区域,因为,你我共同的家园、拥有七千年历史和文化的抚顺,就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这是2002年抚顺人民广播电台创作播出的百集系列节目《浑河流韵》的片头曲和解说词。</p><p class="ql-block"> 20年过去了。今天在回望那段时光时,《浑河流韵》那雄浑大气、极富历史韵味的声音又一次回响在我的耳边,当年组织创作过程中的一幕幕场景再次浮现在我的眼前,不禁令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p> <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市委确定了“建设经济强市,争创文化名城”的战略任务,并提出了挖掘、传承和弘扬“浑河文化”的重大课题,意在将抚顺厚重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与现代文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营造支持老工业基地在新世纪实现全面振兴的先进文化形态和文化氛围,为推动抚顺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p><p class="ql-block"> 后来,随着认识的深化,又将“浑河文化”上升为“浑河文明”,并加大了宣传和推介工作的力度。为此,市委还专门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媒体负责人进行了一次以“浑河文明”为主题的考察与培训。作为媒体负责人,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考察培训活动。</p><p class="ql-block"> 如何发挥广播独特优势,宣传好“浑河文明”?对电台这一传统媒体来说是个新课题,对我这个媒体新手来说,更是一个颇有深度的考题。</p><p class="ql-block"> 怎么办?智取华山一条路:求教。</p><p class="ql-block"> 向内,求教于台里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和有底蕴、有才华、有点子、有热情的业务骨干。 </p><p class="ql-block"> 向外,求教于我市各界对抚顺历史文化有造诣有名望的专家学者,如赵广庆、曹德全、曹文奇、佟达、王平鲁、肖景全、刘汉、胡伟光、杨乃昌、纪敏等。</p><p class="ql-block"> 这期间,我曾多次主持台内外专家学者座谈会,就“浑河文明”的宣传问题求贤问计。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台里决定,除新闻节目加大对文化名城创建工作的常规报道力度外,采取三条举措,加强对“浑河文明”的宣传,一是组织专门力量,创作反映抚顺7000年历史和文化的百集广播系列节目;二是以抚顺史料为线索,创作百集抚顺故事;三是与市社科院联办“抚顺历史上的今天”节目。</p> <p class="ql-block">  为了抓好百集广播系列节目这个重头戏,台里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以资深广播人李伍为主创的由策划、撰稿、播音、作曲、音乐制作方面专业人才组成的特别节目组,并从人员、设备、经费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台里还聘请我市文史专家佟达为百集系列节目的历史顾问,以确保节目的历史真实性。</p><p class="ql-block"> 为了让期待已久的百集广播系列节目尽早与听众见面,特别节目组成立伊始,就马不停蹄,风雨兼程——节目策划、线索征集、历史遗迹考察、专家学者访谈、文稿撰写修改、解说词播录与音效合成、主题歌词曲创作与录制……</p><p class="ql-block"> 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准备和精心制作,从2002年1月28日开始,抚顺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推出百集广播系列节目《浑河流韵》。节目生动讲述了拥有7000年历史和文化的抚顺,向听众展示了抚顺人民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展现了抚顺地域特有的风采。节目每期25分钟,每周一、三、五分别在抚顺人民广播电台综合节目频道、都市之声频道、音乐之声频道(当时还未进行频率专业化改革,故还是原来的名称)的黄金时段陆续播出。</p><p class="ql-block"> 节目前几篇播出后,立即在抚顺地区的广大听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好评如潮。抚顺文史界权威人士称其为“抚顺历史的有声读本”。《抚顺通史》作者、市社科院抚顺史专家赵广庆先生专门撰文评述《浑河流韵》,说“《浑河流韵》是真品,它讲历史,然而它又不是历史教科书。它用文化反思的笔调述说着地域文明的真情和真理”。当年市委主要领导到广电局调研时,也对《浑河流韵》节目给予高度评价,说“节目做得很有味道,文字很美,是全面展现抚顺历史文化的生动读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与电台副台长敖庆达(左)、特别节目主创李伍(右)研究《浑河流韵》文字稿</p> <p class="ql-block">  几十年过去了,《浑河流韵》流进我心里的不仅是节目的精彩和成功,还有给节目精雕细刻、增光添彩、默默助力的那群人。这里有领导的关心和鼓励,有听众的热评和支持,有专家的首肯和指导,更有节目主创人员那种精益求精、忘我拼搏的状态和身影。</p><p class="ql-block"> 集策划、采访、撰稿、主题歌作词多个角色于一身的李伍,凭借北广才子的聪明才智、新闻专业的深厚积淀和纵横捭阖的叙事能力,将“浑河文明”这幅千年画卷转化成一首首流动的赞歌,让人耳目一新,备受激励。因而成为节目创作团队中名副其实的主角。</p><p class="ql-block"> 在节目中担任音效统合及节目后期制作的抚顺音乐之声频道主持人荷东,以自己对广播、音乐、音效独到的理解和准确把握,采用多种呈现手法,艺术化地表达了节目主题思想,将古老的浑河文化“鲜活”地呈现出来,令人过耳不忘。</p><p class="ql-block"> 在节目中承担前期解说任务的抚顺人民广播电台资深播音员、播音科科长江汉,一改以往正统、呆板的播音腔调,采用电视纪录片中特有的空间感极强的叙述方式,以平易近人的语调,旁白式介绍,进行了细致平和地描述,让人倍感亲切。</p><p class="ql-block"> 与《浑河流韵》一起流进我心里的还有在节目中担任播音的资深播音员徐力、担任撰稿的一线年轻记者高爽、为主题歌作曲的电视音乐编辑王爽,以及特邀策划杨乃昌、特邀撰稿任东升等。</p><p class="ql-block"> 说到《浑河流韵》的成功播出, 还有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给节目制作以强大技术支持的广播节目资深主持人、网络技术高手卢然。在计算机尚未在抚顺媒体全面普及,广播节目制作依然以开盘式磁带、调音台等设备为主要手段的情况下,他为节目组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数字化制作方案,并进行技术指导,大大提高了节目制作的质量和效率。这是抚顺人民广播电台有史以来第一次使用非线性音频编辑系统制作节目,这标志着抚顺人民广播电台节目编辑、制作进入了数字化、图形化时代。</p><p class="ql-block"> 岁月无情,逝者如斯。</p><p class="ql-block"> 《浑河流韵》流出的不仅是千年抚顺的灿烂文化,也是广播人为守护抚顺精神根脉而付出的心血和汗水!</p><p class="ql-block">(本文引用了市广播电视台卢然总监的部分文字和图片,特此致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年9月20日</p><p class="ql-block">卢然近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