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平门,苏州古城门,位于苏州城北,是苏州城的正北门。关于它的名字,有两个比较常见的版本。</p><p class="ql-block">第一个是唐朝时的记载,说是当年伍子胥率领破齐大军,就是从此门出去的。后来又是通过此门凯旋,所以为了纪念和表达平定齐国的意思,就把这里叫做平门。</p> <p class="ql-block">不过元代时有不同的记载,说是这里叫做平门纯属是个误会,原来平门不远处曾有商朝贤臣巫贤的墓,于是当初取名时写的是“巫门”,但因为“巫”与“平”二字篆体非常相似,挂在城墙上看不清,容易读错,以讹传讹就成了平门。在苏州漫长的历史中,平门长期处于被废弃的处境,就连宋代《平江图》上都找不到平门的踪迹,可见这位古城门长期缺席,和盘门、阊门、胥门等等比起来,实在寒酸。那明明开城门,为什么又会被长期废弃呢?这个原因翻遍史书都找不着,民间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因为战争的原因,有的说是从风水学上的考量:苏城像蟹,但不能有八脚,(即八门),否则要不稳定的!八门者,乃南面盘门、蛇门;北面齐门、平门;东面娄门、相门;西面阊门、胥门。此该地区相当冷落,依农田为主。</p> <p class="ql-block">1906年,命运坎坷的平门终于有了翻身的机会。苏州在此建了火车站,这在当时国内属于较早的车站。但问题紧接着来了,下了火车后,出车站虽然能瞧见古城,还能清晰的看见全城最高的建筑北寺塔,但就是过不去,得绕道齐门或者阊门进城。所以到了1926年,火车站建成时隔近20年后,苏州人终于重新开辟了平门,这下子交通一下豁然开朗,但是,无情的命运再次粉墨登场,开了没多久,发生齐卢之战,江浙一带的军阀打起仗来。因风水之说,民国15年,平门又被填塞了。很快,苏州人发现没有平门真的不行,两年后,民国17年,为便利城内外交通,平门再次复开,不过仅开了两个城门洞。有外城河而无内城河。城门上无城楼,亦无水城门。不过同时开通了由贝家的“颜料大王、贝聿铭的叔祖”贝润生出资修建的跨城河通向火车站的梅村桥,也就是如今平门桥的前身。苏州的北大门终于敞通了。可惜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苏州大部分城墙城门都没有逃过被拆除的命运,1958年平门城墙被拆除,好在到了2012年,苏州开启了古城墙修复保护工程,重建了大部分的城楼与城墙,平门也屹立在苏州城北,与同样旧貌换新颜的苏州火车站一起,迎接四面八方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的平门</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的梅村桥</p> <p class="ql-block">平门桥跨外城河,原名梅村桥,建造时名“润生桥”,民国17年(1928)重开平门时,由“颜料大王”贝润生个人捐资所建,建成后,为纪念其父贝嘉楙(字梅邨),改称“梅村桥”。1926年4月7日施工,直到1927年冬建成,耗资共计5万元。1928年2月6日,正值元宵节,下午二时,举行了万人参加的“苏州市平门及平门路并接收梅村桥落成典礼”。梅村桥为3孔钢筋水泥结构,桥面由石块砌成,宽10.2米,长23.5米。1949年后,梅村桥被拆除,在东首另建新桥并改称平门桥。1985年,重建为钢筋混凝土梁桥,拓宽到24.64米。2006年,再次被拆除重建,拓宽到39米,桥身形式变为廊桥,人民路也借助新平门桥向北延伸。</p> <p class="ql-block">附一:贝仁元(1862-1935),字润生。清光绪二年(1876),贝润生到上海瑞康颜料行学徒,后任瑞康颜料行经理。民国时先后任上海总商会协理、全国商联会副会长、洋货公会总董及平江公所总董、苏州旅沪同乡会会长等。1927年任谦和靛青行总经理,并投资滋康瑞记、瑞昶盛记、宝丰安记钱庄,任崇信纺织公司董事。1917年,贝润生买下了清末上海提督李平书的狮子林,先后投资银元八十万,历时九年改筑恢复了狮子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贝润生认为,“ 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孙”。于是,他把自己花巨资修缮一新的狮子林,给全体族人享用。此外,他在园子里设立了贝氏祠堂,并在旁边捐资建立了贝氏承训义庄,用来赡养、救济族人,以报答族人对 他少年贫寒时的资助。贝润生还与贝聿铭的祖父贝哉安共同捐资在苏州城开办了中国第一个新式幼稚园,二人对苏州的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附二: 《吴地记》载:阖闾城四周辟“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象地之八卦”。陆门八座是:西阊门、胥门;南盘门、蛇门;东娄门、匠门;北平门、齐门。八门之名史载不一。《吴郡图经续记》所载,无平门而有葑门,而说平门一名巫门,与赤门二门都不在八门之数。吴时东门不开,“欲以绝越也”。唐时八门都开。宋初填塞蛇、匠二门,留阊、胥、盘、葑、娄、齐六门。南宋时为便于守卫,只开五门。元末张士诚占据苏州后,在六门添造了月城。太平军攻占苏州后,曾将月城拆除。失陷后,清廷又将葑、娄、齐、胥、阊5门的月城恢复。</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先后增辟和重辟金门、平门、相门和新胥门。</p><p class="ql-block">1949年苏州解放时,共有阊门、胥门、盘门、葑门、相门、娄门、齐门、平门、金门、新胥门10座城门,解放后大部分城门陆续被拆除,仅存盘、胥、金3门。近年来,苏州高度重视古城墙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历经数次古城墙修缮工程,先后修复了阊门、相门、平门、娄门、古胥门、蛇门6座城门及相关部分城墙,并于2013年向公众开放了苏州古城墙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蛇门</p> <p class="ql-block">蛇门水门</p> <p class="ql-block">相门</p> <p class="ql-block">娄门</p> <p class="ql-block">古齐门</p> <p class="ql-block">平门</p> <p class="ql-block">阊门</p> <p class="ql-block">金门</p> <p class="ql-block">胥门</p> <p class="ql-block">盘门</p> <p class="ql-block">古葑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