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晚秋的韵味,在于天高云淡,黄叶飘飞;晚秋的欣喜,在于瓜果飘香,金黄野旷。在多姿多彩的晚秋,《依托本土资源,构建“绿色教育”创新实践的研究》课题组进行了课例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研讨活动分为三个部分:</p><p class="ql-block">集体备课</p><p class="ql-block"> 首先由课题组成员授课人伊丽梅老师说说自己的备课思路和设想,接着大家一起研读教材,探讨备课提纲,各自发表意见,集思广义,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课例展示</p><p class="ql-block"> 10月26日,课题组成员伊丽梅老师在城厢小学文丰校区展示了一堂公开课,她执教的是六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桥》。课堂伊始,教师先复习前一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然后完成上一节课留下的问题——“画出课文中描写雨大,洪水来的句子”,学生积极回答。</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播放视频,让学生运用环境描写或修辞手法来形容刚刚视频中的画面。这一问题设计达到了学以致用。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的洪水的凶猛!</p> <p class="ql-block"> 品读“老汉”这一人物形象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围绕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感受老汉的临危不乱、坚持党的原则、不徇私情、舍己为人以及父爱如山的高尚的品质。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巡视指导。</p> <p class="ql-block"> 带领学生深挖文本,老汉的两次吼道的意思是什么?从这两次老汉的语言中分别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导有感情的朗读。</p> <p class="ql-block"> 此时,学生已经完全沉浸在课文里,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个性化地朗读……课堂氛围非常和谐,听课老师也在认真记录。</p> <p class="ql-block"> 课文的结尾处,伊老师让学生们讨论“为什么课文到结尾时才告诉我们那小伙子是他的儿子?”这样的写法叫什么呢?有何作用呢?</p> <p class="ql-block"> 拓展延伸——讲述莲花的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是课堂的一大亮点。在学生互相交流后,伊老师依托本土红色资源,向学生讲述了将军农民甘祖昌的感人事迹,学生们都被甘祖昌爷爷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精神所折服,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也瞬间被点燃。</p><p class="ql-block"> 最后总结课文布置小练笔,根据故事的情节,展开想象,续写故事。</p> <p class="ql-block">教研评课</p><p class="ql-block"> 听课后,老师们开展评课交流活动,大家从课型设计、教学策略、课堂拓展等方面展开讨论交流。</p> <p class="ql-block">唐水凤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课堂教学突出了语文要素,人物形象分析细致,但给学生的时间不够,没有点出侧面描写。</p><p class="ql-block"> 伊老师在课堂结尾设置问题: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并拓展延伸,并结合课件让学生了解了我们莲花也有很多像老汉一样的优秀共产党员,从而深化了主题。</p> <p class="ql-block">刘月琪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伊丽梅老师今日执教的公开课《桥》,是一篇微型小说,教师在设计本堂课时,紧紧围绕单元目标的要求以及本课学生要达到的三维目标进行设计。</p><p class="ql-block"> 和谐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师生互动、生动的课外拓展是本堂课的亮点。</p> <p class="ql-block">朱小露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这堂课问题设计得很用心,一个问题统领全文,另外本堂课的另一个亮点是出示视频教学,近距离的感受洪水的凶猛。在写作指导时还要细致,再从“盯、揪、吼”处让学生发挥想象空间,深层感受老汉形象。</p> <p class="ql-block">刘小艳老师点评:</p><p class="ql-block"> 伊老师能把握文学题材,落实语文要素,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抓住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理解课文。提问有针对性,提得准,但朗读时间少。本堂课的一大亮点,是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伊老师把阅读教学看成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p> <p class="ql-block">贺铁洪校长点评:</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教师,最高的境界是能走进学生心里,催开学生的心灵,让心灵开花。今天,听了伊丽梅老师讲授的《桥》一课,惊喜地发现,伊老师凭着自己扎实的语文教学功底,在瞬间走进了学生的心,让每一名学生的心灵开花。一是让人性之花在学生心中开放。《桥》这篇课文,处处充满着人性美。如何让人性美在学生心中扎根、升华呢?伊老师没有一处空泛地讲解,而是精心设计了不同的朗读形式,针对不同的朗读内容,让学生自读自悟。学生在朗读中,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这种充满着党性与亲情的人性美。二是让亲情之花开放,三是让师生间的感情之花开放。 本堂课还有一个亮点,就是伊老师能够充分挖掘本土的红色资源,充实课堂教学活动。如在孩子们感受到了老支书“忠于职守、大公无私、舍己为人”这一高大形象后,再引导学生说一说我们莲花县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不足之处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定位不准。在学习进程中,教师不用害怕学生打乱自己原来的计划,而是及时地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创造潜能,因势利导开展学习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p> <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听评课活动的开展,给教师们提供了自身发展的平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对构建“绿色教育”创新实践的研究具有积极作用。</p><p class="ql-block"> 教研无止境,我们一直在努力的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稿:伊丽梅</p><p class="ql-block">审核:课题组全体成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