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输家庭教育之青春期孩子厌校厌学怎么办?

王鲸妤

<p class="ql-block">学校:东街小学</p><p class="ql-block">班级:四年级3班</p><p class="ql-block">分享内容:青春期孩子厌校厌学怎么办?</p><p class="ql-block">参与人员:四年级3班全体家长</p><p class="ql-block">指导老师:马丽老师 殷晓亮老师</p><p class="ql-block">编辑:王鲸妤家长</p> <p class="ql-block">你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吗?</p><p class="ql-block">总结这时期的特点,总的来说是突变叛逆,这让父母感到焦虑,很惊讶,很无奈</p> <p class="ql-block">邓超的故事,父母要避开锋芒,改变沟通方式,包容孩子,理解孩子,带着他走出青春的迷途</p> <p class="ql-block">日本妈妈的故事,这个妈妈以欣赏的眼光,乐观的态度看待孩子的青春期,是值得借鉴的</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故事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后果是父母不放心,不放手,焦虑,阻碍了孩子的自我成长,我们要相信孩子放手,让他们成长</p> <p class="ql-block">“青春期孩子厌学,父母怎么办”?</p><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说的厌学是一个普遍性现象,有的孩子可能长时间不上学,有的孩子可能是隔三差五的请假,上学比较困难等等。这些现象会让家长非常头痛,导致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出现一些问题。</p><p class="ql-block">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想告诉各位家长的就是,不要压力太大。</p> <p class="ql-block">全国的精神科医生、心理科医生、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面对青少年工作的两个热点,一个就是青春期孩子的抑郁症,另一个就是青春期孩子的厌学问题。</p><p class="ql-block">美国的中学生厌学的比例也比较高,大致是10%到20%的比例。所以说,厌学是一个并不鲜见的现象。</p><p class="ql-block">厌学,可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不愿意上学,或者频繁请假,或者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的时候,固有的第一反应就会觉得这是孩子的问题,其实这个观点不全面。</p><p class="ql-block">“厌学”的“厌”,到底厌的是什么呢?要去详细、认真地思考,寻找具体的原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父母要珍惜子女的这一时期,很多亲子关系的转变就是从青春期开始的,把握不好,家长会痛恨遗憾一生。毕竟人的一生只有一次,没有重来的机会。</p><p class="ql-block">首先,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力支持他们做的决定,鼓励他们大胆往前走,在其遇到挫折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p><p class="ql-block">其次,叛逆期正是孩子自我需要的另一种表现方式。</p> <p class="ql-block">父母要保证每天和孩子聊天的时间,不能让孩子独处太久,要给孩子一些鼓励和认可,要关注孩子的一些兴趣爱好,沟通时不能太急躁,父母回忆一下自己年轻的时候,希望父母怎么对待自己。抱着这种态度,和孩子平静的沟通交流,才能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每个孩子的性格都形形色色,家长处理问题方式更是大同小异,这样对孩子成长有害无益,只有家长认真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件事,方能起到家庭教育的作用,才能伴随孩子茁壮成长!</p> <p class="ql-block">在观念上认为,验血不是一件极端恐怖的事情,要具体分析,对症下药,</p><p class="ql-block">厌学既是一个困境,也是一个信号,一个机会</p> <p class="ql-block">厌学,可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不愿意上学,或者频繁请假,或者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的时候,固有的第一反应就会觉得这是孩子的问题,其实这个观点不全面。</p><p class="ql-block">“厌学”的“厌”,到底厌的是什么呢?要去详细、认真地思考,寻找具体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1、要求过高,孩子没有办法承受。</p><p class="ql-block">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孩子没有办法承受。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成绩考得好一点,排名更高一点,希望孩子能够上更多的辅导班,能够做更多的试卷练习,从而限制孩子的一些娱乐行为,比如说使用手机、看电视、跟同学交流等等。</p> <p class="ql-block">2、家庭关系比较紧张。</p><p class="ql-block">比如父母争吵、离婚、家庭关系不和谐,导致孩子没有办法放心去上学。</p> <p class="ql-block">3、社交关系处理不好。</p><p class="ql-block">同学关系处理不好,或者孩子不喜欢某个老师,孩子会回避矛盾和冲突,或者是不适应新学校。</p><p class="ql-block">现在的孩子的成长环境、使用的社交工具正在快速地发生变化,包括他们语言表达的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别,这是时代快速发展的产物。这些东西需要家长们快速适应孩子的变化,不能用老一套东西去想象或猜测孩子的想法和需要。</p> <p class="ql-block">4、压力增大。</p><p class="ql-block">升学后学业压力突然增大,对整体的学业压力无法承受,付出了很多的时间精力,但是效果不太好,孩子会因为挫折而逃避。</p> <p class="ql-block">5、其他原因。</p><p class="ql-block">有一些孩子,学习本身问题不大,智商足够高,也能考出足够好的成绩,但是对学校的生活感到非常的枯燥无聊,对学习没有兴趣。孩子可能因为这些原因对上学产生了厌倦,就用频繁请假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不爽。</p><p class="ql-block">还有的孩子,有比对学习更感兴趣的事情,比如有的孩子可能对动漫特别感兴趣,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对电脑编程特别感兴趣,他们会觉得上学严重影响自己发展兴趣爱好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孩子的厌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通过现象看本质。先要了解孩子究竟是因为什么事情,采用了厌学的方式来尝试解决冲突和矛盾,不要把厌学简单地看成孩子的个人问题,要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的厌学问题。</p> <p class="ql-block">厌学,既是个问题,也是个信号。</p><p class="ql-block">如果孩子厌学是因为家庭原因,比如说父母关系、亲子关系、父母和自己长辈之间的关系导致孩子厌学,那就要从家庭的角度去帮助孩子。</p> <p class="ql-block">从某种角度来讲,厌学是一个孩子的自我保护措施,因为如果硬撑下去的话可能会出更麻烦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同时,厌学也是一个机遇,可以促使家长能够更好地去反思,我们长期的教养方式到底出了哪些问题,反思孩子遇到了什么困难,反思我们怎么去帮助孩子。</p> <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说厌学的核心是社会和家庭对孩子的要求,和孩子自身想要追求的东西产生了冲突,最后导致不可调和的矛盾,孩子只能通过不上学的方式来暂时回避这个冲突。</p> <p class="ql-block">当孩子厌学的时候,父母怎么帮助厌学的孩子恢复上学、重新适应学校生活呢?</p> <p class="ql-block">1、要淡定,相信孩子。</p><p class="ql-block">首先,要淡定,最重要的是要相信孩子,相信你的孩子不会甘心让自己的未来变得一塌糊涂。没有这份信任,一切都无从谈起。</p> <p class="ql-block">2、重新梳理父母跟孩子的关系。</p><p class="ql-block">有的家长觉得孩子不上学就是烂泥扶不上墙,但其实孩子自己心里也有巨大的矛盾和冲突,也承受着巨大压力,只是表现的形式不一样。</p><p class="ql-block">孩子待在家里是很难受的一件事情,特别是想到自己的同龄人在学校上学,想到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他们会有他们的焦虑,只是他还没有准备好去处理面临的冲突和矛盾,所以暂时没办法回到学校去。</p><p class="ql-block">厌学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突然发生的事情,但其实是一个积蓄已久的过程。家长不要指望可以立刻改变孩子厌学这个事情,改变需要一个过程,就像俗话说的“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p> <p class="ql-block">3、自我身份认同。</p><p class="ql-block">青春期的孩子,最核心的心理任务就是自我身份认同。</p><p class="ql-block">孩子童年建立起来的身份会慢慢分解,然后重新形成新的身份。当他们在学校和家庭的环境中没有办法顺畅地完成这个任务的时候,他们就会用厌学的方式去回避或者调整。</p><p class="ql-block">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家里非常贫困,所有家庭成员都必须依赖他的工资来养家糊口,他如果不上班家里就揭不开锅,这个时候工作再辛苦再无聊,他都会咬牙坚持和忍受,因为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家里不需要他养家糊口,那他去上班感觉就是不一样,除非他能在上班的时候得到家里得不到的东西,比如同事之间相处融洽、被老板欣赏,他就会有成就感,会喜欢上班。相反的话,他可能对上班没有任何兴趣。孩子上学也是一样,如果在学校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自我身份认同的话,如果在上学的时候不能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被人喜爱的、被人认同的身份的时候,他对学校是不会有太多兴趣的。</p> <p class="ql-block">4、沟通不能急。</p><p class="ql-block">和厌学的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不能急,要知道要害在哪里。</p><p class="ql-block">首先要把孩子这个人和不上学这件事分开,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和不上学搅和在一起。比如说,孩子想出去走走,家长说不上学你走什么走;孩子想要点零花钱,家长说你不上学还要什么零花钱……这些事情会让孩子觉得不上学就变成了一个下等人,什么权利都不配拥有,会觉得父母爱的是一个上学的我,而不是我这个人。这个时候,亲子关系就会变得更加紧张。所以第一重点一定要把孩子的人和不上学分开,他不上学依然是父母的孩子,依然值得父母去爱,依然有很多闪光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温尼科特曾经说过一句话,“健康的孩子确实需要感受到继续存在的控制,但是纪律和规矩必须是由那些有能力被爱和被恨的人,有能力被违抗但也被依赖的人,提供单纯机械性的控制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恐惧也不能激发孩子内心中真正的顺从。”如果家长用非常严厉的要求,逼迫孩子不能厌学,必须要回到学校去,可能孩子会回到学校,但这恐怕只是暂时的;如果家长用爱、用欣赏、用理解来跟孩子相处,孩子在青春期这个复杂的过程中,就能够慢慢调整自己,能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支持、信任、尊重,他们可能更容易回到学校去,回到学校以后也会更稳定。这就是温尼科特这段话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变管制为尊重,</p><p class="ql-block">变说教为身教</p><p class="ql-block">变命令为商量</p><p class="ql-block">变台前为台后</p> <p class="ql-block">青春期是每个人一生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时期,父母在这个阶段既是良师又是益友,良好的亲子沟通和亲子关系才能够帮助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的疾风骤雨,形成健康的人格,迎接下一个更成熟的人生发展阶段。</p>

孩子

厌学

上学

家长

父母

青春期

学校

一个

问题

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