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参加21日高中同学会,提前一天前往,这样就有充足的时间逛逛黄公望森林公园。(篇中文字源于公园内介绍和纪念馆图片)</p> <p class="ql-block"> 黄公望森林公园,隶属富阳区域,虽然离市中心有些远,但路口有个公交站,还算方便。</p> <p class="ql-block"> 马路对面景色不错把我们吸引了过去。只见钓鱼竿一路排开,平静的水面倒影出造型别致的建筑物,原来这是富阳东洲岛亚运水上运动中心,而这江叫北支江,是富春江的支流。</p><p class="ql-block"> 北支江水穿城而过,联动了两大核心区块,形成古今对话之势。北岸的公望隐居地诉说着悠悠历史,南岸“以山为形,以水为韵”的北支江亚运水上运动中心拔地而起,掩映在山水之间。</p> <p class="ql-block"> 经过村口防疫检查站,从村口一路向北,沿着步行街走。</p> <p class="ql-block"> 黄公望村,是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东洲街道下辖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是2007年将原有的华墅村、白鹤村、株林坞村、横山村四村合并而成,称为“黄公望村”。</p><p class="ql-block">哪里还有乡村的味道啊!一个个完全像个度假的院落。</p> <p class="ql-block"> 找到联系好的舒欣民宿入住,提前吃罢午餐直奔森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路过将要举办同学会的聚餐地——梅花庄</p> <p class="ql-block">现在公园对杭州人全部免票</p> <p class="ql-block">詩碑《富春山居圖的涅槃》</p> <p class="ql-block"> 詩碑文作者洛夫</p><p class="ql-block"> 山</p><p class="ql-block"> 一直蹲在历史的熊熊</p><p class="ql-block"> 大火中发呆</p><p class="ql-block"> 守望着岁月日渐荒寒</p><p class="ql-block"> 而水,早已离我们远去</p><p class="ql-block"> 寻找它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故乡是云,是月</p><p class="ql-block"> 有时也是泪</p><p class="ql-block"> 江上的樯帆紧紧抱住风</p><p class="ql-block"> 抱住涛声,朝向</p><p class="ql-block"> 刻有我们名字的大地航行</p><p class="ql-block"> 突然,山从远古的时间醒来</p><p class="ql-block"> 四季都换了新装</p><p class="ql-block"> 换了不同的笑声</p><p class="ql-block"> 只是一到秋天</p><p class="ql-block"> 所有树的衣裳都被剥光</p><p class="ql-block"> 剩下一堆枯叶在火中沉思</p><p class="ql-block"> 烧秃了山</p><p class="ql-block"> 烧断了水</p><p class="ql-block"> 却烧不尽那惊心的传奇</p><p class="ql-block"> 饱含苦涩的深情,以及</p><p class="ql-block"> 我们心中永不化灰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开放时间为上午8点30~下午5点正,明日同学会前有充足的时间参观。为抓紧时间,直奔隐居地小洞天。</p> <p class="ql-block"> 沿着电瓶车的主干道首先看见道路边的千年诗会。古代诗人和画匠好游山玩水,在大自然中捕捉灵感,用“景”寄托“情”,许多的名诗佳句就在游览奇山异石时所创。“山"应“石”,故观“石林”之参差奇,品古人之“绘山诗”。</p> <p class="ql-block"> 结庐处牌坊正面为著名书法家黄苗子先生的题额:“元高士黄公望结庐处”。上联为“浑厚华滋,图成长卷垂千载”,下联为:“精严逸迈,论定高名冠四家”。上联是对画的评价,是说《富春山居图》这幅水墨画长卷,达到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成为传世之杰作而流芳百世;下联是对人的评价,是说黄公望具有独创性的艺术风格和超尘脱俗的人生境界,因此而被后世推为“元四家”之首。</p> <p class="ql-block">百竹园</p><p class="ql-block"> 庙山坞多竹林。是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的毛竹科研基地,因品种多达百余种,亦称之为“百竹园”。此段有3个竹种园,面积6000平方米。较为集中种有龟甲竹、紫竹、风尾竹、慈孝竹等几十个珍贵品种,可供观赏、药用及制作小型家具或鱼竿,手杖或乐器等用品,可以净化空气,减弱噪声,具有较好改善小气候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亚林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里面有小型气象站,可以检测庙山屋内的负氧离子,温度,湿度等等。有一个科普中心,还推出了多款的研学课程,如昆虫标本制作,蘑菇采集课等。</p> <p class="ql-block"> 亚林所在黄公望森林公园内有一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依托亚林所科研优势和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药用菌产学研合作平台,利用黄公望森林公园独特生态环境,建设一个集现代林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林业科研与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水平林业科研示范基地,促进科研成果示范与推广应用。基地坚持以“科技创新、科研展示、技术推广”为主题,一期已建立大球盖菇、竹苏、三叶青、铁皮石斛、羊肚菌、灵芝等林下经济示范区50余亩。二期将陆续引进桑黄,雅致栓孔菌,猴头菇,长根菇等珍稀食药用菌资源和配套技术,为林农增收、精准帮扶和产业发展开辟新途径,践行“两山”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p> <p class="ql-block">图中央一座三角形的山峰就是主人峰</p><p class="ql-block"> 这座山峰的背后是连绵的群山,群山就像一个太师椅,主人峰刚好坐落在群山中间,颇有一家之主的风范所以取名主人峰,这个名字也是由村口的村民代代相传下来的。在《富春山居图》的末尾有一座孤峰,与这座山峰的形状非常相似。可能就是对照这座山峰而描绘的一种意境。因他晚年隐居在这里,所以自然把他所热爱的山峰取名叫主人峰。主人峰的地理位置也是十分优越的,它刚好位于罗盘子午线的零度位置,所以又被称之为金山。这可能也是黄公望隐居在这边的一个重要原因,风水好。</p> <p class="ql-block">路亭茶驿</p><p class="ql-block"> 驿站在古代就是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而到了现代,便是游客歇脚的场所,里面有一个小广场和黄公望像。</p> <p class="ql-block"> 黄公望像呈现的是黄公望采风山水间的形象,如同在看山看水,找寻着绘画灵感。</p> <p class="ql-block">远处竹林中的亭子是宵箕泉碑亭</p> <p class="ql-block">珍稀树木园</p><p class="ql-block"> 珍稀树木园位于黄公望森林公园小洞天周围,始建于1979年。2008-2012年对园区树种进行了整理,并新增树种</p><p class="ql-block">66种,目前占地面积约100亩,收集保存珍贵树种共有21科52属182个,包括国家重点保护树种40余种一级为秃杉、水杉、红豆杉、伯乐树、普陀鹅耳枥和琪桐,二级有银杏、闽楠、杜仲、花木、红豆树、红樁、毛红樁、观光木、鹅掌楸、长蕊木兰、峨眉含笑、乐东拟单性木兰、香果树、夏腊梅、羊角鹹和长序榆等,三级保护树种有天目木兰、黄山木兰、厚朴、凹叶厚朴、宝华玉兰、沉水樟、桢楠和琅耶榆等。</p> <p class="ql-block">黄公望结庐处</p><p class="ql-block"> 黄公望80余岁时,曾画过一幅画并题记:“此富春山之别径也,予向构一堂于其间,每当春秋时焚香茗,游焉息焉。当晨岚タ照,月户雨窗,或登眺,或凭栏,不知身世在尘寰矣。额日'小洞天'"。小洞天是黄公望生活起居的场所,其中的南楼是画室兼书房也是创作《富春山居图》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南楼临溪而筑,是黄公望的画室兼书房,这里是他与朋友们泼墨挥毫,诗画互酬的地方。也是他呕心沥血,经历六七年之久,创作《富春山居图》的地方。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上题识云:“至正七年(1347)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暇日于南楼援笔写成此卷,兴之所至,不觉叠叠布置如许,逐旋填札,阅三四载,未得完备...."。现南楼匾额为著名史论家、书画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伯敏先生所书。门上对联:“万轴图书充石阁,干章杉桧罨茅檐。"选自黄公望题《秋山图》诗句,由著名书法家王冬龄所书。临溪一侧对联:上联“不辞笔砚酬嘉会”(元.倪攒《溪山深远图》)诗句;下联:"更向溪山写胜图”为今人所对,为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李刚田先生所书。</p> <p class="ql-block">小洞天</p><p class="ql-block"> 黄公望80余岁时,曾画过一幅画并题记:“此富春山之别径也,予向构一堂于其间,每当春秋时焚香茗,游焉息焉。当晨岚タ照,月户雨窗,或登眺,或凭栏,不知身世在尘寰矣。额日'小洞天'"。小洞天是黄公望生活起居的场所,里面的陈设充满生活气息:厨房的灶头、柴火、水缸,客厅的古旧八仙桌,还有一侧的木床、木箱、衣柜,一应俱全。而与小洞天廊坊相连的茶楼,临溪而建,摆放着茶桌和木椅,我们可以联想起黄公望在此品茗听泉的意境!</p><p class="ql-block"> “小洞天”是黄公望自己起的室名,由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家黄苗子先生题写。堂前墙上悬挂的黄公望画像,是著名画家徐君陶先生所画。两边的对联是:上联一大痴胸次多丘壑;下联一巨颖人间识凤麟。为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孔仲起先生所书。黄公望79岁高龄时开始创作《富春山居图》,终日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富春山水间,积累了丰富的形象素材,使画中千丘万壑,越出越奇,重峦迭嶂,越深越妙,最终花了整整7年的时间才完成这幅巨作。黄公望自号大痴,他就是一个专注于绘画的痴人,又是一个道家仙客,更是一个傲气和风骨同在的古代知识分子。两边室内摆放着主人日常起居生活用品。从这些陈设中,我们可以约略体会到黄公望简朴的隐居生活,体会到黄公望既是画家又是道家这样一种身份。</p> <p class="ql-block"> 从小洞天出来,我们改走林间小路,沿途竹林茂密,小道时有起伏。</p> <p class="ql-block">特地绕过去探一探“筲箕泉碑亭”</p><p class="ql-block"> 庙山坞坞底如意尖与野山头两峰之间,有一个山头,它的形状有点象一只反扣的筲箕,俗称筲箕肚皮,庙山坞的溪流就发源于此。元代以后、因泥石流等灾害,此处地形地貌发生了变化,溪中多砾石,平时泉水多渗入地下,水量已无法与当年相比。现溪边建有筲箕泉碑亭一座。亭额“富春别径”出自黄公望自己对结庐处的描述,亭中竖立一方石碑,石碑正面“筲箕泉”三个大字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张海先生题写。 </p> <p class="ql-block">回程下坡路走得轻松</p> <p class="ql-block"> 返回到咱午休的亭子,进来时我们在此处是足足休息了半个多小时平躺着晒晒太阳,听鸟儿唱歌,闻山间清香,很是惬意。</p> <p class="ql-block"> 进来时我们直奔小洞天,旁边一个景也没走,现在出来下坡,比较轻松,时间也很充足,走走旁道,去看看观音像等。</p> <p class="ql-block">日已西斜山景不错。</p> <p class="ql-block">庙山古埠</p><p class="ql-block"> 古时候富春江的水位延伸至山边,这里就是通向山坞深处的水岸码头,现仍保留着一段山坞古道。如今江水早已退却,山边水岸地貌也没了踪迹。三十年前人们在岸边的老虎头山坡立了一尊观音像,观音像的正前方形成了一汪碧潭,一年四季潭水清澈见底。</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仅剩的十几米的古道。我相信,这肯定比真古道宽多了,现代人踩宽了。</p> <p class="ql-block">观音像</p> <p class="ql-block">路旁道边的休息亭</p> <p class="ql-block"> 回到大路上,来到景区坐电瓶车的售票点。</p> <p class="ql-block"> 回到景区口,纪念馆正要闭馆,就在馆外围转一圈。</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前的白鹤潭</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8点半来到纪念馆参观</p><p class="ql-block">从前,富春江边有个白鹤墩,白鹤墩边有个庙山,庙山坞里有个小洞天,小洞天里有个南楼,南楼里有个仙风道骨的老人,老人画了《富春山居图》……。</p> <p class="ql-block"> 黄公望不仅是个画家,也是一个诗人,诗画一家。</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少有大志半生坎坷</b></p><p class="ql-block"> 十三世纪中叶,中国历史上正处于代更替、社会变革时期。1279年,南宋王朝灭之,元朝统一天下。黄公望生于南宋却成了元朝的子民。面对民族歧视的严酷现实,背负“四等公民”的沉重包袱,他走过了从“少有大志”到“试吏弗逐”到“弃人间事”到“隐居求高”的坎坷路程,由积极入世传而循世,以亦道亦画终其一生。黄公望的人生经历折射出一个特定的大时代背景。</p> <p class="ql-block"><b>潜心绘事大器晚成</b></p><p class="ql-block"> 黄公望的绘画,大致可分四个时期:50岁以前为学画时期,业余所为。约50ー70岁为第二个时期,开始真正的绘画生涯,曾得到画坛巨匠赵孟的指点,并在广泛交友、博采众长、大量临习古代名画中集大成而融会贯通,画名大震。70一80岁为第三个时期,水到渠成,晩年变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创作进入新的高峰。80岁以后,人境画境俱超然物外,绘画风格进入老辣逸迈。</p> <p class="ql-block"><b>隐居富春杰作问世</b></p><p class="ql-block"> 黄公望晚年结庐隐居富阳庙山坞,是缘于此地山水勾魂、仙踪索引、心灵所向、丹青所需。他在这里度过了一生最辉煌的时期,创作出了传世杰作《富春山居图》。从此,他的名字与美丽的富春江紧密连结在一起。富春江是造就他成为一代大师的摇篮,而他也为富春江增添了夺目的光彩。如今,黄公望隐居地已成为中外游客休观光、访古探幽的新景点,画家们循迹瞻仰、领略大师风范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富春大岭图》</p><p class="ql-block">轴,纸本,水墨画,现藏于南京博物院。</p><p class="ql-block">此图描绘的是富阳城东大岭山的景致。画面构图严谨而富有变化,下实上虚,树石桥舍和笔器重心都偏于画幅下方,窠石、杂木苔痕斑驳,翠润欲滴。山腰之上,则寥寥数线,几抹淡器﹣带而过,把整个山巅巧妙地隐于云雾之中,似有若无,深悬奠测。用笔细秀圆润,墨迹淋湾,有一种“山碧林光净,江清秋气凉”的虚和淡雅的幽境之感。是黄公望“皺纹极少,笔意筒远”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溪山雨意图》</p><p class="ql-block">卷,纸本,水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此画绘于元至正四年甲申(1344)。画面水域平阔,对岸远山逶迤;峰峦起伏,白云涌动,草木葱茏。山驚平岸房屋幢幢,沙汀浅滩水草簇簇。右下描绘一角坡石丛林,错落生动,苍松挺拔,杂树柔细,衬以坡石间茸茸细草,一派山雨欲来的水乡景色。画卷营造了一个宁静,悠闲的江南景象。全图呈现出一种恬淡飘逸、空灵寂静的神韵,是黄公望寄意山水,抒写胸中逸趣的思想体现。</p> <p class="ql-block">《陡壑密林图》</p><p class="ql-block">轴,纸本,现藏于宝五堂。</p><p class="ql-block">此画于元姿正四年(1844)前作。该图用笔中锋、侧笔,墨色浓淡相宣。董其昌评论黄公望的画,认为“设色者以《款山图》为第一,淡墨者以《陡壑密林图》为杰作”。黄公望画此幅时并没有题字而是收藏的人装裱好了之后请他题的,因为他己经画得很满了,所以题字的时候还接裱了一块,黄公望写字主要是写在补上去的这一块上,而且这个题跋还有一个半字落到了画上。</p> <p class="ql-block">《丹霞玉树图》</p><p class="ql-block">轴,纸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p><p class="ql-block">图中山峦重叠,高松杂树遍布窠石坡岸之上,梵寺仙观掩映于山石林木之中,溪流回转,云烟缭绕,一派深远优美的意境。此图是以董源、巨然创造的披麻皱手法写成,并以水墨浅绛设色。作者充分地发挥了笔墨融合的韵味,用笔松秀,点染随意,潇洒自如,在不着笔处衬出迷濛浮动的云烟雾气。虚实开合,愈增了山水的灵秀,故虽崇山满纸而无迫塞之感。本幅无作者款印,但时人张翥的题诗中云:“一峰居士精神健,此笔前生应画师”。点名此图为黄公望所作。</p> <p class="ql-block">《九珠峰翠图》</p><p class="ql-block">轴,绫本水墨,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此幅无款印。上有王逢、杨维桢题。王逢认定此画是黄公望为杨维祯所作。</p><p class="ql-block">此图以杨维祯寓居之“九峰泖”(在今之上海市松江区)的九峰为背景,画山石以披麻皺法为主,长短蒹施,淡墨勾皴再用浓墨逐层醒破。由于画在绫本中,受其织纹之影响,笔器之韵味显得较为独特。但山石、树木皆加螺青染色,用笔特擅中锋使笔,雄健沈著,笔调变化丰富,将山石点染得苍莽秀逸。</p> <p class="ql-block">《快雪时睛图》</p><p class="ql-block">卷:纸本,淡设色,纵29.厘米,横04.厘米。</p><p class="ql-block">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p><p class="ql-block">此画为黄公望画水墨雪景山水的杰作。画面层岩叠岭,奇峰寒林,白雪皑皑,寒气袭人。山下房舍数间,山间升起一轮红日。天空用淡墨渲染,以烘托雪的洁白,山石用干笔皴擦,枯树用浓墨意笔写之。笔法苍劲雄奇,线条简练娴熟。此幅无款印,黄公望于卷首自识“文梅公大书右军帖字,余以遗景行,当与真迹并行也。黄公望敬题”,以此证明此图为黄氏所作。</p> <p class="ql-block">黄公望《写山水诀》</p> <p class="ql-block">黄公望年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