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中国,酒文化渊源流长,浙江绍兴是古越之地,早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夏、商时期,其酒酿之术已是炉火纯青,黄酒最具代表性,受其影响在浙江其它区域酒文化传承至今,民间做酒方兴未艾。</p><p class="ql-block"> 缙云大洋人氏王群星生于1918年,娶妻青田,育有三子二女。王群星因好酒,汲取民间酿酒良方,时日往复遂形成自已独特的土烧白酒技术,口碑相传之下,在括苍山脉最高处的大洋名声鹊起,是当地有名的酿酒师傅,后被缙云上交岭酒厂聘用,成为专业制酒师傅。</p><p class="ql-block"> 民间自制烧酒有三两家合伙做一甑的,也有一家单独烧一甑的,请出村里最拿手的酒师,从古井里取水,烧酿备料。那时家家粮食珍贵,烧酒时女客人多有怨言,常以酒糟、蕃莳、玉米为主要原料,与少量增香五谷搅拌均匀,几个轮回的温水浸泡炊蒸,便把那酒引子复苏起来,制成酒酵母,将酒糟、玉米或蕃薯干,掺和上酒酵母制成坯子,再淋上水发酵十几天,凭经验握一握湿度,闻一闻糟香,发好的坯子已经沁着酒香。找出老屋旮旯里的大饭甑置于平时做饭的大锅灶上烧制,发酵好酒料分装进大饭甑,甑上再扣一锅,锅内装满冷水,甑里冷水锅底放接酒之具,起火蒸料,这种烧制法民间谓之“暗烧”。烧酒之时,村里总能见到群星师傅腾挪身影,村里一帮好酒之徒也在灶台前转悠,以期喝上头口酒。</p><p class="ql-block"> 时年,十三军在缙云活动频繁,革命需奉献,烧酒要有种粮地。王群星果断弃酒从戎,跟随十三军转战南北,为解放事业敢于奋斗终身,最后在淮海战役中脚部负伤,致二等残废,新中国成立后退伍后退回原籍地,在大洋区南溪乡任乡长一职,待遇优厚,余言不叙。</p><p class="ql-block"> 王林友是群星第二个儿子,从小在父亲烧制酒中耳濡目染,当其父群星从军转战各地时,迫于生计的他重拾烧酒作坊,在烧酒、制粬行业做的有声有色,慢慢在区域内形成自已的影响力。一到年尾,左邻右舍忙蒸炊,深巷飘酒香。王林友善于钻研,改良烧酒器具,腊甑和尙头,固体明烧,烧酒技术无出其右。经他酿制的酒口感绵软,沁人心脾回味无穷,酒劲十足,喜食贪杯之后口不干头不痛,深得其父制酒精髓!</p><p class="ql-block"> 1969年10月被壶镇酒厂特聘,其年才22岁,外表瘦弱的像个大小孩,而此时的他在壶镇酒厂资格老成,已是业务骨干了。要想酒烧好,必须从粬菌培育上下工夫,所以制粬是做酒行业的“上手生意”。粬种培育工作繁杂,种类有白芍、麸皮块粬、大粬、生麦粬、黄依粬、红粬、黑衣红粬、黑粬等等。酒粬不同,所需菌种各异,其中工艺流程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粬好成佳酿,可见制粬之重要性!制粬遇到的难题被王林友一一解决,酿酒工艺得到良性发展,酒的品质及口感得到极大提升。</p><p class="ql-block"> 因上交岭酒厂是国营单位,1977年王林友又被调聘到上交岭酒厂,得缘于其父制酒基因,一时传为佳话。当时,上交岭酒厂生产部门齐全,设有白酒、黄酒、配置、酱油、醋、饮料等车间。主要技术人员八人,员工总计一百多人。与王林友年龄相当的有三人,因年纪小敢拼敢干,与其他几位年龄大的师傅形成良好的竞争,比做粬,酿造,压榨、蒸馏,出酒率,酒香弥漫,个个干得热火朝天。每个做酒环节及工艺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出酒率当时在全丽水地区排第一。</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初期80年代,在规章制度严格管理下,粒米归缸,滴酒入坛,上交岭酒厂一时间名声在外。杭州、萧山、永康、武义、温州等地都纷纷赶来购货,厂区八辆拖拉机满负荷运转都来不及拉。</p><p class="ql-block"> 90年代中后期,上交岭因改制人才流失,慢慢没落,昔日红极一时的酒厂逐渐人去楼空,杂草丛生,土地拍卖……</p><p class="ql-block"> 王林友回首往事,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 所幸,王林友之子王文虎、其女王文姿对造酒情有独钟。此时,烧酒器具,炉灶往智能化发展;五谷原料配方齐全,任意调配选择;制粬工艺立体式保湿发酵,智能控温烘干,省工省力;酿酒品类有: 金钢刺、金樱子、桃子烧、葡萄烧、猕猴桃酒、茶叶酒等等不胜枚举,满足酒客更多的选择,技术又上新台阶。也许是祖上烧酒基因已经融入血脉,祖孙三代酿造之技传承有序,造福贪杯之客,巷有余香,风闻可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