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先锋村的四位老人用实际行动给了我们响亮的答案:疫情面前,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才是我们该做的。他们用一把椅子、一个手电、一台电脑、一个喇叭,挥出了“大刀阔马抗疫情”的气势,在网络化、信息化、便捷化防疫的今天,显得那么落拓不羁和接地气,却实实在在的激励了每个人。</p> <p class="ql-block"><b> 卡口上的“参谋长”。</b>先锋村的孔繁生人称“孔七”,这位七十多岁的大爷精神矍铄,一双眼睛亮的出奇,去年国庆一曲《智斗》赢了满堂彩。他唱“适才听得司令讲,阿庆嫂真是不寻常……若无有抗日救国的好思想,焉能够舍己救人不慌张……”在那些暮霭沉沉的黄昏、雨雪纷飞的夜晚,他一把椅子坚守在卡口,手里拉着警戒线,像戏词里的刁参谋长一样,身量修长,查码、测温、登记、劝返,智慧的周旋在各路想要破坏、松懈这条抗疫防线的人身上,他就坐在那,不偏不倚,却又坚定如松。</p> <p class="ql-block"><b> 网格中的“侦查员”。</b>“格网恢恢,疏而不漏”,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永远是取得疫情胜利的关键,先锋村的董国军带领他的网格小分队组成了“侦查小分队”,全村1020人100多个重点人员的信息,他们张口就来,需要上门的分门别类,需要重点关注的他时刻监测,核酸检测时,他远程操控他的网格员拉网排查,保证人员不聚集也不断流,在村部捋出一张又一张名单,找出没来做核酸的人,迅速处置。就是这样一位“神通广大”的人已经57岁,总在闲暇时间向我们询问表格技巧,他扶着眼镜仔细核对着每一个名单,让我想起了书中的“福尔摩斯”——总能在细丝末节中发现关键,总能在人员复杂的环境里把一切准备的井井有条。</p> <p class="ql-block"> <b>暗夜里的“引路人”。</b>“我是先锋村的书记,我去接,要摔也得是摔坏我”,这振聋发聩的一句话仿佛点亮了村部所有人的心。凌晨4点的村部人头攒动,膝黑一片,停电了的消息在人群中飞速传播,质疑、抱怨、慌乱、孩子的哭声随之而来,就是这位57岁的老书记带着头灯,顶着雨雪蒙蒙一步一晃爬上了三米高的体育馆窗户接通电线,他用裂了口子的双手剥开黑夜,那一刻,风消雪霁,核酸检测迅速恢复正常。而令我最为深刻的,还是他每天入户走访时走在前面,握着手电筒里圆润的灯光,替我和采样医生在暗夜里引路照亮。路漫漫其修远兮,疫情大考前,他是消灭病毒的“先行者”,更是先锋村的“引路人”。</p> <p class="ql-block"><b> 马路上的“教育家”。</b>“老张,你咋不早点来做核酸!”“老赵!我这耳朵沉啊,没听见大喇叭响,我以为不用做了啊”,先锋村大,老龄人口多,听不见喇叭响也是常事。打那天起,先锋村的大街小巷总能看见赵华书记拿着喇叭,放着80年代的DJ曲热热闹闹的满街徘徊,所过之处是一排排亮起的屋灯和窗户里影影绰绰起来收拾的人影,还有迎面相遇时小朋友亲亲热热的喊“赵大爷”的场景。“赵大爷”也是我们的“赵叔”,是先锋村的第一书记,55岁,在遇到懒床不来做核酸的村民时,他总能用最洪亮的声音+最严厉的批评+最深刻的思想教育将其教育的服服帖帖,对待每一个做完核酸的人都会高亢的喊一嗓子:“明天早点来昂!”,一千多遍,他从不厌烦,我想最成功的“村民教育家”大抵如此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