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双手是我们身上使用最频繁的部位,不管从事什么行业,绝大部分的工作都要用手去完成。正因如此,如果在工作中忽视安全规则,手部也是最有可能遭到工具器械等物体打击而受伤的部位。据统计,在检修行业发生的事故中,近四成来自手部伤害。</p> <p class="ql-block"> 为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加强作业人员熟练掌握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和班组在突发情况下的反应速度及组织协调能力,结合公司本月“防止物体打击伤害”的安全主题,10月25日下午,检安氯碱项目部检修中心车辆综合组开展了一次手部伤害反事故演练。</p> <p class="ql-block"> 演练模拟当天下午,综合组员工吴巨军、姜闯在气瓶库搬运气瓶时,由于瓶体表面有油污,造成气瓶滑落,压在姜闯右手虎口处。吴巨军迅速将气瓶移开,询问检查受伤部位是否有红肿、破损、伤筋、骨折等情况,并第一时间向班长林杰汇报。林杰回复,如伤情严重,要立即送医治疗。</p> <p class="ql-block"> 吴巨军立刻检查气体是否泄漏、气瓶是否破损及现场有无相关受损物件,并把气瓶转移到安全地点进行处理。</p> <p class="ql-block"> “一处不起眼的油污就可能造成手部伤害,我每天搬运气瓶几十次,要把每一次都当成新的开始,绝对不能因为熟练而麻痺大意。进入秋冬季节,雨雪天气会多起来,更加要做好气瓶的防滑工作”,本次演练的“主角”姜闯深有感触地说。</p> <p class="ql-block"> 全程跟踪观察的中心技术员齐浩然对演练作了点评。他对综合组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表示肯定,并提醒大家要提高对手部伤害的预知预防能力,从根源上杜绝事故的发生。</p> <p class="ql-block"> 本次演练对员工的触动很大。大伙在现场自发开展交流,探讨工作生活中引起手部伤害的可能事件,并提出了预防措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