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文: 陈珍香</p><p class="ql-block"> 图:彭琼钗</p><p class="ql-block"> 审稿:程珊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秋天是个美好的季节。在这个金灿灿的十月里,阳新县实验小学的教研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我们五年级的团队也热情洋溢地参与其中。</p><p class="ql-block"> 这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立足新课标 构建新课堂”,这次的课堂主要是以《习作支架》为文本,指导学生如何写好一篇作文。俗话说“作文作文作死人,不作又不行。"学生怕写作文,老师也怕教作文,作文教学一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接到学校的工作安排,五年级的语文教研组长程珊英就召开了集体备课,落实了讲课人选,李丽芳和佘洪瑶两位老师勇挑重担,分别接受了习作指导课和习作点评课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 一堂课只有四十分钟,二十分钟为“习作指导课”,二十分钟为“习作点评课”,时间紧,任务重,形式新,刚接到任务的两位老师有点胆怯,但是她俩并没气馁,更没退缩。她们虚心请教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认真查找资料,积极了解学生情况,制订出了教案。</p><p class="ql-block"> 10月11日,李丽芳老师的第一次试讲《“漫画”老师》开始了。二十分钟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李老师还是有点紧张,以至于教学效果不是很好。一讲完,大家就聚集在办公室,指出了这堂课的不足之处。</p> <p class="ql-block"> 瞧,分管教学瞧的董校长也亲自指导,并着重指出了此次习作与以往写人的区别,要落实“漫画”这个点,要巧用“夸张”的表现手法。</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接受了董校长的点拨,再次认真研读《习作支架》,并且和办公室的几个老师一起研讨了优秀的教学视频,结合了我们学生的学情,重新修改了教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0月13日,李丽芳老师再一次试讲。这次她侃侃而谈,少了紧张,学生听得多带劲!</p> <p class="ql-block"> 李丽芳老师的课结束后,紧跟着的是佘洪瑶老师的习作点评课。佘老师既准备了优秀习作,也准备了病文,佘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优秀习作,指出病文应该怎么改正。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在病文上用修改符号现场修改。</p> <p class="ql-block"> 10月18日,这两位老师又一次试讲,已经越来越熟练。</p> <p class="ql-block"> 10月20日,这两位老师再一次试讲。她们没有因为讲多了而大意,台下的老师也没有因为听多了而厌倦,大家都兴趣盎然地听着,评着。</p> <p class="ql-block"> 10月25日上午第二节课,五年级两位老师登台讲课了,五年级全体语文老师穿着校服坐在台下给这两位老师加油鼓劲。</p> <p class="ql-block"> 台上的李丽芳老师从容不迫,不急不躁,从漫画人物入题,引出习作支架上的三个写作小妙招:一、突出主要特点。 二、结合具体事例。三、运用夸张手法。李老师给学生指明了本次写作的方向,再用范文引路,把学生带入到生活的场景中,让学生找到现实生活中的原型老师,再将老师的特点“漫画”,即夸张放大。学生茅塞顿开,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整堂课诙谐有趣。学生如沐春风,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佘洪瑶老师的点评课也很有特色,不仅有优秀习作的赏析,还有修改的方法。她重在指导学生的修改,运用修改符号亲自把病文如何修改呈现在大屏幕上,再借《习作支架》的评分标准教学生如何自评,如何互评。学生在评的过程中找到了文章的缺点,在欣赏别人的美文时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学生的欣赏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尤其是佘老师的鼓励语言:“你的声音真甜,比我昨天吃的棉花糖还甜!"真是别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 两位老师讲课结束后,五年级语文教研组长程珊英总结了这节课的优缺点,并表示希望能把演示课运用到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来,让写作之旅变得愉悦!</p> <p class="ql-block">教研活动已落下帷幕,但是教学工作会一直进行,期望作文教学更上一层楼,真正做到“习作有支架,妙笔能生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