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秋风长水。秋夜里拍戏,坐在太师椅上都感觉风太锋利了,而且一阵叠着一阵压着一阵逼得好紧。虽然知道不是冲我来的,但还是想找点什么抵挡一下。导演递过来花雕,说要不喝一口儿?真呡了一口,算了还是喝不来,而且为喝而喝真够荒唐,我怎么忘了自己是个激烈的反形式主义者了,都是风闹的。突然想起“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好家伙,就是这体味。原来什么话都叫前人说尽了。<div><br>夜戏归来,熬夜看完了闽南作家写的书。悲剧的根源是我们思想深处无法摆脱的那一截被深深植入了的具有民族性的自卑感—“我不够好”—在每件事和每个人面前,都叨念自己不够好,于是灵魂和身体就此分开了。我们活成了缺爱的皮囊。</div><div><br>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人心。其实,人心,才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理解的。要想真正理解别人和认识自己,就要有一种对于人性的整体认识,不应该自以为是,以偏概全。我们不妨多从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去学习领悟。因为文学作品是最能够把人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把人的各个方面充分地展示的。<br></div><div><br></div> <div><br></div>法国作家雨果《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从小就成了孤儿。长大后失业,为了抚养姐姐的7个孩子而偷窃面包,被判苦役。出狱后被米里哀主教感化而成为一个善人,隐瞒身份并当上了市长。后因救助别人被暴露逃犯身份,重新遭到通缉,颠沛流离。虽然蒙受不白之冤,但仍然满怀仁爱之心,在孤独中度过余生。<div><br>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本来是一位善良悲悯的大学生,曾经主动帮助路边醉酒的女孩,对家人也有着深沉的爱。但是身无分文、走投无路的他,最后还是用斧头砍死了那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和她可怜的妹妹莉扎薇塔。</div><div><br>这两个主人公的沦落与转变救赎,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更让我们知道不能够简单给人贴标签。在主观上建立对他人的开放性,也能够帮助我们产生同情心和怜悯心,对于所有被侮辱的人的痛苦才能够有怜悯和真正的理解。莫兰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形体上或精神上的悲惨现象几乎无动于衷,但是在阅读小说或看看影片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同情和怜悯。所以,阅读文学作品、观看优秀影片,本身也是理解人性的教育过程。</div><div><br>我们应该重视文学作品的教育力量,重视阅读的力量。想起作家格非说过:我们今天的世界是不完整的,是被阉割的,被支离的。文学,最重要的作用是给我们提供一个完整的世界,不是被今天各种各样的话语、他人的意见,所肢解的、解释的那么一个狭窄的东西,从而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对于自身处境一个更清楚的认识。<br></div><div><br></div> <div><br></div>小时候的第一个书架,是我大伯帮我用木板钉的一个简易的架子,刷上黑色的油漆,放在我的卧室里。从此我除了钻进昏暗的仓库在几个旧箱子里翻找我爸的旧书,也每天站在书架前抽出一本本书来看,写完作业,在书架前寻觅一本书,偶尔惊奇的发现一本还没有读过的、有趣的书,是无比快乐的瞬间。<div><br>这个快乐很微小,但对于我已经足够。前几天读了一篇一个住在喜马拉雅山上的法国僧侣关于快乐的文章,看他在Ted上呵呵笑着说,全球化让喜马拉雅山的僧侣和蒙特利都有易拉罐的可口可乐,好开心。在8月的西藏东部,依然是白雪覆盖,夜晚在山间露营时,他的藏人朋友说“我们今晚睡在外面吧。”为什么“?他说,”我们的帐篷够大啊“。”这是夏天嘛。”</div><div><br>那一刻,手里的可乐,和大雪里的夏天,正是山中岁月里的快乐吧!他提及一些法国知识分子对他的这篇论文非常有争议,他们认为幸福毫无乐趣,他们只需要激情,要生命中的跌宕起伏,即便只是转瞬即逝的痛苦也分外美好。</div><div><br>体验激情、痛苦、精彩刺激的人生,似乎也是当年站在书架前的我对未来的渴望。我虽然现在没有成为知识分子,却不幸患上过那个认为幸福、快乐不及痛苦高级、深刻的病症……<br></div><div><br></div> <div><br></div>中国历代文人,多属悲秋之士,其间虽有几个超然派跳出来搅局,但他们的诗画依旧落在黄绢故纸,一意描摹秋气的肃杀。逢春而喜,至秋为悲,本是人的天性,即像我们这些埋头生活的凡夫,也无法摆脱情绪的轮回。想要摆脱这些缠绕,想要有人分担,可到头来还得孤军奋战。真正从身心抽离痛苦,仍需真正的瓦解冰消。<div><br>眼看绝美的秋色为秋气所养,再被秋气所杀,怎不叫人同病想怜,望而生悲,此时此刻,又何必故作轻松,特地拿出一副样子示以无谓。所谓旧梦不碎,新梦难成,又所谓大悲无悲,如去如来,同秋,同已,同天地,以大放大收之心同领一悲,何愁明日的风烟皆净,欢意自来。</div><div><br>室外,几缕闲云,天色湖蓝,蓝得澄净,裙袂翩翩,像极了窈窕淑女,站在中国画的青花瓷上,无意中扇扇羽翅,身上的彩绘就会纷纷剥落下来。让人的心无端地生出一种安静。这安静亦是稳妥的,没有来由的。单凭悄然挪移的阳光,蓝到心悸的天空,便能使我感受深切滋味的季节,亦非此时莫属。</div><div><br>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沉默,喜欢清静,在喧嚣中寂寞,在寂寞独处中丰盈。于黄昏,收下一窗秋阳,及微风扑落的思绪。夜色与星光从来互不为敌,浮华和沉稳也是,所见的与未见的,终将安息。<br></div><div><br></div> <div><br></div>雨果是非常天真的一个人,笔下的坏人都很纯粹,最后还会忏悔。巴尔扎克笔下的坏人坏得没法讲,曲里拐弯的。选一个人当朋友,我只敢和雨果玩。巴尔扎克笔下的坏人也不是大奸大恶,就是小地方的老处女和底层神甫,坏得布局千里层层逼近,非得把一个不通世务的人逼死才行。我原以为只有咱们这里才出产权谋,其实也不见得。最后巴尔扎克荡开一笔,也很有意思,他说这个布局的底层神甫没赶上他的大时代,否则也是个大人物,反过来说,你也别以为大人物内核里不是这个底层小人。<div><br>能够把人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的影视作品,今年我喜欢的一些剧集是:《叹息桥》、《黑帮少爷爱上我》、《为奴十三年》《灰喜鹊谋杀案》、《园艺杀手》、《忽然单身》、《绝望写手》、《彩排》 。今年到十月,我喜欢的几部电影是:《椒麻堂会》、《姑奶奶》、《雅典娜》、《六号车厢》、《名侦探赛大爷》、科恩的《麦克白》。</div><div><br>前晚看了莫里康内的纪录片。他说,“我不后悔做了电影配乐。”啥意思呢?他是想做纯粹音乐的大师,无奈做了电影配乐,几度想离开这种配合导演的乙方工作,但实在太成功,不得不做下去。所以人生吧,真的是无心插柳,你正经想弄的往往不是真正让你被记住的。还有一点就是看各位大师谈与他的合作,基本上都是激情洋溢,并肩战斗,都能现场哼唱起来,认为音乐是电影的灵魂还不是灵感。而且看看这些作品要讨论的内容,人性的高度,影像的伟大,会觉得我们这是个什么时代啊。<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昨晚看了一个美国小片儿《人生伴侣》,很有意思。讲的是两个闺蜜,一个直一个弯,单身的日子很快乐说好了一辈子一起混,结果直女找到了一个很不错的男人,就过两个人小日子去了。写闺蜜的失落,人生的没办法同步,也对彼此失望,也有对对方的认识,微型的相互攻击,回到对自己的认识,原来对方说的或许是真的。电影里有两处让我感动,一处是有对象的女生无奈的说,没有人会放下男朋友,和闺蜜聊到深夜两点的。没对象的那个说,你没有失去什么,只是换了个人聊到深夜两点,我是什么都没有了。另外一处就是结局,她们冷战很久,理解了生活理解了对方理解了自己,有一天在街头她们偶遇了,一人一辆车堵红灯口,犹豫了一会儿,成熟一点的女孩从车窗里探头,喊了一句bitch!她们就和好了。<br></div><div><br></div>小说《繁花》里有一段,是许多人都喜欢的——沪生,我写信来,是想表明,我们的见解并不相同,所谓陈言腐语,花鸟之寓目,自信心中粗,人已经相隔千里,燕衔不去,雁飞不到,愁满天涯,像叶芝诗里所讲,我已经“支离破碎,六神无主”,也是身口自足。我们不必再联系了,年纪越长,越觉得孤独,是正常的,独立出生,独立去死。人和人,无法相通,人间的佳恶情态,已经不值一笑,人生是一次荒凉的旅行。<div><br>就算不全读小说,单读这一段,你也会动容,仿佛自己心里的孤独被人懂了。但实际上,读过小说,知道前因后果,读到这里,才是真正会有巨大的伤感——这分明是时代无情,逼得人万念俱灰。想到回不去的过去,想到身不由己的现在,顿觉无能而无望。正如当下的我们。<br></div><div><br></div> <div><br></div>后记:<div>本文背景音乐与文字无关。就是因为昨天拍这场戏时剪了个小视频,无意发现了这个音乐挺有意思的,就用了。哈哈。</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