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历史尘埃中的老建筑

白勺哥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2px;">  2022年10月24日。自从看了老同学黄智敏从他姨外婆家拍摄清民时期老房子的图片后,一直心心念念想去看一看那充满沧桑的老屋。</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2px;"> 今天我们几位老同学相约,来了一个说走就走的自驾游,智敏开车领着我们去看一看他们家的老屋。</span></h1> <h1><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2px;">  娄星区到目的地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一下车进入我们眼帘的,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这满目疮痍的景象令我们震惊,让我们更惊讶的不是它的残破不堪,而是在它那摇摇欲坠墙体的外基底下,我们感觉到了它曾经往日的辉煌。</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老宅子经过百多年的风雨洗礼,那些颇为壮观的雕梁画栋早已不复存在了,但从这些动辄上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来看,我们仍然感觉到了它当年的气势恢宏。</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中餐我们赶到涟源最著名的珠梅土鸡总店,吃了一回正宗的珠梅土鸡。</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饭后稍作休息。智敏同学提议我们去三甲乡去看看,那里明清时期的老房子比较多。</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我们来到了三甲乡一个红旗居民点,这个居民点始建于1958年。青砖木结构,6座平行而列的平房组成 占地约6500平方米,共144间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令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墙上文革时期的毛主席语录保存比较完整,整体建筑还算比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这是我国现存极少数反映“大跃进”时期,农村社会群居生产生活的场所之一。也可能是维护经费不够的原因,有些地方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估计难以修复了。</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这是一座非常漂亮的老宅子。想当年这房子的主人肯定是非贵即富的人。</span></p>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来到三甲乡一定会提到一个人,而且当地的男女老少都知道这人,他就是梁祗六将军,他是湖南安化人(三甲乡现划入涟源市),梁家在当地是名门望族,祖父中过举,父亲是贡生。出生于书香门第的梁祗六从小深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916年,他从长郡联立中学毕业,弃文从武,考入保定军校步兵科毕业,后进入国军先后担任排长、连长、团长。1939年任198师571旅旅长,驻守湖北黄陂、石首。日军南下,洞庭湖北岸聚集10万难民,为掩护难民渡湖南撤,梁祗六安慰难民不要惊慌:“只要有我梁祗六和571旅在,就不会让日军突破防线!”梁祗六率领571旅与敌人激战四个昼夜,以伤亡1800人的代价,换来了10万难民的生命。</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战后,梁祗六受到国民政府的嘉奖,升任73军15师师长,身经百战。1941年梁衹六参加了第三次长沙会战,1943年11月又参加了常德会战。</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他还曾联名保释4名被捕的中共地下党员。抗战胜利后,梁衹六被免职赋闲,1949年随程潜参加和平起义。</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梁衹六与湖南省军区司令员萧劲光相处很好,萧劲光动员他到新成立的湖南省军区任职,他因年老多病谢绝,1951年3月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以反动破坏罪处决。梁衹六说:“别踩倒了麦子,就在这里行刑吧!”枪声中,一代抗日名将倒在了社坛村庙的麦田边,葬于梁氏祖坟,终年58岁。恰在此时萧劲光调离湖南,信息不通,在北京得知后想枪下救人但为时已晚。</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 梁衹六于1985年12月平反,按起义人员对待。2015年,其后人被授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涟源诗人龚寿文赋诗:“一页风云青史载,千秋功绩后人扬。蒙冤幸得终昭雪,汇入沧桑姓氏香。”</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28, 128, 128);">梁衹六是三甲乡人的骄傲,也是我们湖南人的骄傲。</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