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连队的八大员 一、文书

崔建国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当年文书要兼出连队的黑板报</b></h3> 当年我入伍时,连队就编制有通信员、司号员、卫生员、军械员、给养员、炊事员、生产员、饲养员。而在这八大员中,在我的记忆里,生产员和饲养员是没有编制的,他归炊事班管理。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每个连队都有这两员存在,特别是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抄写材料只能靠手,”八大员的作用更显得十分重要了。<div><br>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科技水平较为落后,生产能力没有像现在这样强大,物资保障不能力有限,因此,在计划供给的情况下,为了使部队能够吃得更好更饱,在生活保障上,针对当时的上现实状态,就有衍生出了这八大员。</div><div><br> 从1978年入伍,到我晋升为教导员这段期间,基层每个连队都为一个单独的伙食单位,这既是战时保障的需要,也是为了战备训练做好官兵生活保障的需要。连队这个基层的单独的伙食单位,为了保证官兵吃好吃饱,在后勤保障上它就像生产队一样,有自己的菜地,有自己的大棚,还有自己养殖的生猪、有的连队还养殖鸡鸭鹅,而训练任务不重的连队有的还有鱼塘。总之在官兵生活保障上,是各有招数,百花齐放。只要有有利于官兵吃好吃饱,在不影响训练的基础上,团队都会给予大力的支持和积极的倡导。哦,后勤说的太多了,有点跑题,再重新说十八大员。</div><div><br> 连队的八大员之首,是军械员。军械员兼文书,平常我们提到的多是文书,很少说军械员,但二职基本就一人担任。队列条令里对文书和军械员的职责都有明确的规定,这里就不重复。<br> 连队选择军械员不是放在第1位,而是把选择文书放在首位,因为文书在连队来来说,它的位置非常重要。首先要字之写的非常漂亮,写字好的人大多数都有文字功底,知识储备量多,且大多数都擅长画画,这样对整理连队的简易文字材料,做年月周的训练计划、出黑板报等文字方面有关的,都首先出自文书之手,可以说,文书是连队的第一兵。文书确定了,他的第二项工作就是军械员了。军械员的职责条令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实际上,他的主要任务是就是保养和管理连队的各种项训练装备和器材。</div><div><br> 文书这一兵头将尾,在当年允许提干的时代,基本上都是提干的对象,提干后,大多数从事政治工作或者进入机关担任参谋或干事。即使后来部队不允许直接提干,好多文书转业到地方后,大多数干的也都非常不错,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呀!仅以我所了解的红八连文书为例,窥一点就知全面了。从我入伍后知道的按先后顺序说起。</div><div><br></div><div> <b>田王柱</b>1976年从黑龙江海伦农村入伍,字写得好,善素描作画,出板报厉害;后被师教导队调走担任文书。<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田玉柱76年兵曾任连队文书</b> </h3> 守备八师成立后,调到守备八师提干,武装部部长退休,目前是全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建连88周年老兵回连时,他创作了巨幅山水画《长城》,现在仍然在连队会议室挂着。<div><br> <b>黄金想</b>1977年从湖北省应城农村入伍,在任连队文书期间,在指导员唐天正的指导下,整理了连队的荣誉室及连史的初始材料,当时连史资料非常少,他往返于师团之间,又要用塑料板雕刻荣誉室内的前言和结束语等文字,荣誉室三个大字就出自于他手。</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曹汝华(左)、王禄后面荣誉室三个字是黄金想书写雕刻</b></h3> 因工作能力强成绩突出,拟提干担任三营部当书记,但在体格检查时心脏有三级杂音,遗憾地与军官身份失之交臂。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黄金想77年湖北入伍</b></h3> 后来调团保密室工作,军务股长黄大荣也多次上报其提升为干部使用,终因体格问题,最终没有实现提干的愿望,军务股长希望他转志愿兵留队工作,但他放弃了军旅生涯,回到了家乡,经过自己的努力拼搏,最后在县民政局长的位置光荣退休。<div><br> <b> 邢士江</b>1978年从山东省苍山农村入伍,入伍前就是中共党员,入伍后在连队工作优秀成绩突出,且写一手好字,担任了连队文书和军械员,七八年兵入伍后基本停止了从战士直接提干,服役三年后转业回家乡。</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邢士江78年从山东入伍</b></h3> 回到家乡后,经过自身的努力,担任了县黄金局局长,在县政协副主席的位置光荣退休。<div><br> <b>管久义</b>1979年从辽宁省朝阳农村入伍,接任邢士江任连队军械员兼文书。后来到三营营部当文书,服役三年后退伍回家乡,据说此人现在在大连,没有联系。没有他的照片。</div><div><br></div><div> <b>于长江</b>1980年从辽宁省本溪市入伍,接替管久义任连队军械员兼文书。满服役期后退伍回家安排到银行工作。<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于长江80从辽宁入伍</b></h3> <b>施兵</b>1981年从江苏省启东农村入伍,服役三年后退伍回家乡安排到邮电局工作上班,8个月后辞掉工作,重新考学学习建筑核算专业。毕业后来到江苏二建公司任现场核算员。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施兵81年从江苏入伍</b></h3><div> 后来挑起门户,单独创建了建筑公司,现在是腰缠万贯的建筑商。<b><br></b></div> <b>王军</b>1982年从辽宁省阜新市入伍,服役期满后复员回老家阜新市安排工作,因后期没有联系,对其情况不了解,没有照片。<div><br> <b>李光珠</b>1983从吉林省延吉入伍,朝鲜族战士。服役期满后返回家乡,据说现在在南朝鲜。</div><div><br> <b> 周传德</b>1984年从吉林省扶余农村入伍,先在连队任通信员,后来由通信员改任文书,从部队考学进入大连,入校毕业后几经辗转分配到松原市军分区任军事科长。在军事科长岗位转业至松原纪委工作。在汶川大地震后,曾经带队到汶川支援战后建设。</div><div><br> 后期的文书情况,由于离开了连队不了解,所以只能介绍这些。</div><div><br> 关于连队的其他七大员,有时间接着介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