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宓论蒲华:法备气至,贵有风格

绘于心

<p class="ql-block">法备气至 贵有风格</p><p class="ql-block">一位卓有成就的画家,过世上百年之后,他的作品才受到人们的重视,这说明艺术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社会现像。</p><p class="ql-block">马克•吐温说过:『我请你们注意人类历史这么一个事实:那就是许多艺术家的长处,都是一直到他们饿死了之后才被人赏识的。』</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蒲华虽然不是饿死的,他的书画也还有人赏识,这是可庆幸的,遗憾的是,至今仍有人以世俗之见对他另眼相看。深受中国广大人民喜爱的梅、兰、竹、菊,作为中国画的题材,始于唐代。向有『全德君子之誉的竹,尤受人们的喜爱。</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千年来,画竹者代有人出,而最善画竹的,应首推蒲华。凡是简约的艺术,都有较强的程式,以一种特有的理法为其内涵的。竹叶枝竿,类似点线,佐以石为块面则易出效果。这是国画中通俗的老章法。以通俗的题材,运用通俗的章法,面对通俗的观众作画,这是考验蒲华的难题。</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中国画是以最少的词,表现最多的意思的艺术。一套程式,万种性格,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风骨在气质,变化为情趣。从大汶口和半坡出土的仰韶文化中的陶文看,不论符号还是图画,都离不开象形,这是中国书画艺术的基础,而骨法用笔则是中国书画的主要特点之一。</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如果说笔的出现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第一次质的飞跃,那么以软笔代硬笔,则是第二次飞跃了。据史料所载,魏晋以来作画均以浓墨线作轮廓,唐王维之后始用渲淡。可见用墨不但迟于用笔,而且难于用笔。蒲华的风格,得力于含水用毫,突破了前人谨小慎微,不敢饱墨直入的局限。这也是蒲华的气质所在。</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说实在的,凡是搞大写意的,都到过各种各样的瞬息即变的水墨效果,只是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视而不见罢了。机遇只等待那些有准备的、真正追求新的艺术感受的人。蒲华于用水上的机遇所得到的新的韵律,使传统的老题材、老章法别出新意,使意笔墨竹画,达到淋漓尽致的境界。</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欣赏他的墨竹,必须从气质和韵律两方面着眼。心理学把人的情绪和活动发生的强度、速度等方面所表达的特点,称为气质。中国画的气质,指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超越并能驾驭造化之物的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