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美丽乡村行

淡雅虎

<p class="ql-block">——博山盆泉 南沙井一日游</p> <div><b>慕名寻迹常熟川,满目青山已醉染。<br></b></div><div><b>盆泉涌珠凉意觉,旺运台前读狐仙。<br>诸葛老井水墨绿,沙井村口门垛宽。<br>文化街上漫画新,古槐沧桑撑大伞。</b><br></div><div><b><br></b></div> 二零二二年十月十四日,我们“岁月群”群友一行六人,乘坐68路公交车,到久负盛名的“常熟川”盆泉、沙井一日游。 经过大约五十分钟的行程,公交车准时达南沙井站,与在此等候的群友于宗彬上车会合。直奔我们游程第一站——盆泉村。 盆泉村是一传统古村落,这里不但有河有山,风景很美,真正的山清水秀,还曾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蔬菜基地呢。 从我们下车的“盆泉西站”,一进村就见到一处古朴典雅的“文昌阁”,正面门楣上有“盆泉社,嘉靖丁未岁季春立”字样,大约是1547年,距今已475年了。村西的护村大堰处,还有一座“川障阁”大约建于民国三十二年,未曾亲临。 由于疫情趋紧,我们还是先到盆泉村委处做了核酸检测,以免影响我们的行程。 穿行在古老的盆泉村内,发现和其他地方一样,村里房屋院落,大多頹废不堪荒草丛生,这是国家城镇化带来的变化,据说,盆泉村四千多口人,在张店工作的就两千多。博山南部学者马传政老师有诗曰:<br><b>十家不过三家在,美院竟成残院荒。</b><br> 几处有人居住的院子,也是大门紧闭铁锁把门,主人大都外出打工或做生意去了。此景此情不免令人唏嘘。 从村里出来,我们直奔游览景点“盆泉”而去,一路上看到盆泉村外,虽已大片庄稼收割完毕,但晚季蔬菜倒是青葱片片绿意盎然,白菜萝卜菜花等都长势良好,早年的盆泉村是蔬菜种植基地,我们厂就几次去拉大白菜。虽还未到泉眼,已听泉水淙淙而来,青凌凌的泉水顺着水渠流到淄河中去。 这盆泉位于村西南处的青龙山下,因山泉形如盆子,故庄以泉名为盆泉村。该泉如《盆泉赋》所言:九顶天水,涵鲁中岩溶琼浆,集水如盆,洋溢成溪,傍山渲泄,汇淄而往… 眼下,虽时值深秋,那清凉甘冽的泉水仍喷涌而出,立于泉边的影壁和新建的石碑,向游人介绍了它的历史及故事。青龙山上有一座庄严肃穆的庙宇,台阶陡峭未曾入内。泉边有颜文姜祠,井泉,烈士纪念堂等多处建筑皆可凭吊。 看着这清澈见底的泉水浪花喷涌,泉边墙壁上亦题有“青龙山下一秀水,敢与趵突相媲美”的诗句,大家不仅也想起了古人的诗句:<div><b>半亩方塘一鉴开,</b></div><div><b>天光云影共徘徊。</b><div><b>问渠那得清如许?</b></div><div><b>为有源头活水来。</b></div></div> 伴随着哗哗的泉水声,沿着泉水向西流淌出的蜿蜒绵长的小溪,我们离开了盆泉,来到了河北岸的旺运台游览。 此处是为纪念蒲松龄先生的小说《双灯记》而建,建有双灯亭,并在亭旁立小说原文石碑。 饱览了美丽漂亮的盆泉景区,已是上午十点半了,我们准备乘车返回南沙井村。在村口等车期间,大家看到了一盘久违了老碾。体验一把推老石碾的兴头油然而生。 <b>推碾推得有模有样,兴致盎然,过了一把瘾。</b> <b>推起碾来吱吱悠悠,还蛮有点“兄妹开荒”的味道呢!</b> 意犹未尽,公交车就来了,两村相距五华里,三分钟的车程,就到了我们游程的下一站——南沙井村。 南沙井村也是个风景秀丽的村庄,从莱芜入境的石河,与淄河相汇,绕村东流,高大的当阳山似一坐佛佑护着她。路北的金牛山挺拔俏立。 我们首先来到了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古井——诸葛井处浏览,远处就看到一处巨大的圆形古台,雄距沙滩中,登上古台,但见一圆形铁井口压在井口上。 往下一看,幽深墨绿的井水深不可测。据建井石碑记载。此井建于清乾隆年间,距近也三百多年了,当年因遇大旱,人畜用水困难,有仁人志士岳栋、秦庸言等众先贤,率众打井,前后历六年,才打出水来,解决了附近几十里村民的吃水困难。又据上世纪九十年代《淄博日报》周末版记载;此井口乃生铁铸成,达半吨重,油光发亮。呈圆形齿轮状,直径90厘米,厚15厘米,内壁由于常年累月井绳磨擦,磨出87道沟痕,深达3厘米。一般石制或木制井口,磨出如此多面深的沟痕,不足为奇,但在铁井口上磨出数量之多之深的沟痕,实属罕见。这里至今流传<b>“沙井庄,铁井口、九十九道亚巴悠"</b>的民谣。 <h3><b>老家在南沙井的好友于宗彬在给大家讲述关于诸葛井的故事:</b></h3><div><b><br></b></div><h3> 当年打井期间,常遇财屡空力屡竭等艰难困苦,但他们矢志不渝愈挫愈勇,老天不负有心人,始得甘霖惠桑梓。</h3> 期间,还有个神秘传说,耐人寻味,据传打井遇到困难时,又去求神拜佛,民间叫“扶乩”,得到的乩语是“十八大王来帮忙”,众人疑惑不解,夏天的傍晚,大家在打谷场上乘凉,一老者坐在一巨大的王碌碡上,偶尔数到上面石棱正好十八道,顿时觉悟,众人随将它从井口砸下,顷刻泉水喷涌而出,从此以后,即便遇上特大干旱这井水也从没断流。讲着这打井的故事,看到这汩汩流淌的井水,宗彬遂吟诵村民赞叹诗一首:<br><b>诸葛老井历沧桑,千古传奇铸辉煌。<br>高台雄踞沙滩中。铁口金光映斜阳。<br>沙井自古多才俊,赤诚丹心惠梓桑。<br>吃水不忘挖井人,先贤盛迹永流芳。</b><div><b><br></b>此井深处可能地质构造奇特,挖出石渣十分坚硬,竣工庆典时,被一名南方人发现后连夜盗走。<br><div><br></div></div> 此井水比重大于普通水,且颜色墨绿,外溢出来的水冬天热汽弥漫,是村民洗衣 刷皿的理想去处。 从古老的诸葛井旁离开,不远处就来到了南沙井村入村大门,厚重的两侧门垛上<b>“一屯保障,百代屏藩”</b>的对联寓意深远吉祥如意,是村中老学究苏瞬之、赵景柳先生的遗宝。 进入村里,映入眼帘的是各种漫画的“文化街”,彰显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时尚新风貌。 200多米长的两侧画廊上,各种漫画千姿百态,新颖别致招人眼球。 <p class="ql-block">  往前不远,即见村中古槐高高耸立,此槐树大约种植于元末明初,是建村的标志树木。从村中多家族谱上看,先民大都来自河北(直隶)枣强县,距今已六百多年了。遥想那次移民大迁徙,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是洪武帝扫平祸乱定鼎应天后,迅速恢复生息的大举措,对巩固明政权具有重大意义。这棵古槐见证了时代变迁的历史岁月,是一村之宝。</p> <h3><b>宗彬向大家讲述老槐树的故事</b></h3><div><b><br></b></div> 这棵大树早年冠盖弥天,遮阴蔽日是人们夏天休闲纳凉,冬天聚集聊天的好去处,特别是冬闲季,人们在树旁下棋聊天晒太阳,海阔天空谈古今,煞是热闹。1989年突然干枯,村民无不惋惜。不期三年后的春天忽而从干枯的树皮下又冒出许多小芽,继而长成大枝,看到古槐枯木逢春,村民无不奔走相告,多家新闻单位作了报道。成为一桩新闻。 时间过的真快,不觉已近中午,我们赶到了预定的村委处的当阳山居就餐。 这村委会处是一处新建的徽式建筑群,粉墙黛瓦古朴典雅,入驻的当阳山居,是一家集餐饮民宿的高档酒店,“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几位村姑倒也长发披肩,容颜俏丽,我们一眼就认出了前几天在电视上介绍古槐树担任主播的女郎,寒暄一番,落座就餐。 一路走来,大家意犹未尽,看到这质优价廉美味可口的菜肴,顿时胃口大开。<b>“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b>坐在窗明几净的餐厅内,面对青葱苍翠的北山,陶令的诗句也佐餐的良言,虽没有“山重水复疑无路”,倒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短平快的一日游,处处美景怡人,故事不少,美酒佳肴,大家玩得很尽兴。 游乐中,大家还穿插演唱节目。王(家文)师傅老当益壮,热心、兴致不减当年,带着几十斤重的手风琴前来助兴,令大家游兴更浓。<br> 在挂满丰收喜悦的玉米架下,在碧绿青翠的扁豆秧前,在当阳山居的舞台上,那炉火纯青的伴奏,群友孙健美那悠扬婉转的演唱给平静的小山村带来了欢乐和吉祥。群友们或独唱或合唱用美妙的歌声歌唱新时代,曲颂盛华年,赞扬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时引来过往人群的驻足观看。 大家不约而同地感慨,这种短平快式一日游,观看的景点多,领略的项目多,是最适合我们中老年人的出游形式!<br>  下午四点多,大家带着欢快的游兴,登上68路公交车,顺利地踏上了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