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老君山景区</b></p><p class="ql-block"> 老君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城东3公里处,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老君山古号景室山,因东周道家始祖老子归隐修炼于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老子文化苑整体布局以“大道行天下,和谐兴中华”为主题,以“道行天下、德润古今、天人合一、尊道贵德”为理念,沿中轴线从北至南构成了天、地、人三大板块。</p> <p class="ql-block"> 老子铜像高达59米,用360吨青铜铸造,是目前全球最高的老子铜像;道德经墙由两岸三地的81名著名书法家联袂书写,为国内首创;16.8米高的花岗岩石阙门、51米直径的太极和合广场等在国内也都独一无二。</p> <p class="ql-block"> 老君山集自然景观与道教文化与一身,终以其雄险奇秀的神采成为中华大地的瑰宝。目前已开发建设成了以老君山峰林仙境、十里画屏为主题,东区寨沟、西区追梦谷为两翼的七大游览区。</p> <p class="ql-block"> 老君山形成于十九亿年前的大陆造山运动,造就了其千姿百态、群峰竞秀,拔地通天、气势磅礴的景观;塑造了“华夏绿色心脏,世界地质奇观”的主题形象。</p> <p class="ql-block"> 老君山的最高点——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192米。</p> <p class="ql-block"> 老君山金顶庙宇道观群历史悠久,道教文化源远流长,自北魏建老君庙以来,已成为中原香客朝拜中心,明万历十九年颁赐老君山道藏诏谕,封为“天下名山”。已建成灵官殿、淋醋殿、救苦殿、老君庙、道德府、金殿等庙宇群落,且文物古迹众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三门峡水库景区</b></p><p class="ql-block"> 万里黄河第一坝,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黄河流至三门峡处,中流横亘着人门、鬼门、神门三座石门,三门峡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自西呼啸奔膀而来的黄河,到这里被拦腰截住,就形成了这个黄河中游最大的水库。建立于河道中三座石门基底上的拦河大坝,高106米,长908米,是当初最高的大坝,水库容积达96亿立方米。</p> <p class="ql-block"> 蒙蒙细雨中漫游在大坝上</p> <p class="ql-block"> 三门峡水库每年6-10月份开阐泄洪泻淤,10月份至次年6月份闭闸蓄水。在蓄水期内,黄河浊流的泥沙沉淀,自山西大禹渡以下,河水清莹如洗,碧波万顷,出现了黄河从末有过的妩媚的面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陕州地坑院景区</b></p><p class="ql-block"> 陕州地坑院是我国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距三门峡市区11公里,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是河南非常著名的古镇景点,也是到三门峡必去的旅游景点之一,非常具有陕州特色,是了解地方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20世纪前期,德国楼道夫斯基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最早向世界介绍了中国窑洞地坑院,称这种窑洞建筑为“大胆的创作、洗练的手法、抽象的语言、严密的造型”,地坑院因此闻名中外。</p> <p class="ql-block"> 陕州地坑院的主要景点有民俗文化园、周召分陕、穿山灶、中华百家姓、百艺苑、马嵬驿·百味巷小吃街等。</p> <p class="ql-block"> 陕州地坑院建筑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陕州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因此也被当地人称为是“天井院”、“地阴坑”、“地窑”,是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 陕州地坑院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 地坑院的建造过程共分为四个步骤,可以简单通俗地概括为“向下挖坑、四壁凿洞、穿靴戴帽、美化装饰”。保存最完整现存时间最久的地坑院已有300多年。这种神秘、奇特的民居,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p> <p class="ql-block"> 地坑院之间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 坑院内展示的民俗表演与非遗展示如捶草印花、陕州剪纸、锣鼓书、澄泥砚、木偶戏、皮影戏、糖画、红歌表演、陕州特色婚俗表演等,体验互动性强。</p> <p class="ql-block"> 民俗文化园主要由22座地坑院相互打通的地坑院组成,内设不同主题,全方位向世人展示地坑院的历史演变及陕州地区人们的生活风貌与民俗技艺。</p> <p class="ql-block"> 豫西地区独有的穿山灶——穿山灶,火头炒,紧接着炖、焖、蒸四大工序,后面的其它灶头主要用于保温,多余的热量就这样沿着斜坡上去并充分利用。</p> <p class="ql-block"> 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游客稀少,百味巷小吃街显得冷冷清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