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普遍免疫力低下,对外病菌抵抗力弱,容易引起疾病的侵入。日常可以通过运动提高自身的免疫机能。同时运动还能使患者对生活充满信心,使原先的症状缓解,使患者的生存期延长,对疾病的恢复有良好的辅助作用。但要注意康复锻炼与普通的体育锻炼是有所区别的。<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由于血液病种类繁多,且每名患者的病情与众不同,因此,任何血液病患者都需要遵医锻炼,在生命体征不稳定(体温,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或是医生评估认为患者不适宜运动或不适宜某些锻炼项目时,患者应该按照医生建议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 有些患者卧床时间太久不注意锻炼,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强直,器官组织功能退化。因此有必要通过适当的锻炼,主动的锻炼身体。做自己能做的各种形式的运动,以提高肌肉张力,改善持久力和耐力。患者家属也应该参与进来,鼓励患者坚持锻炼,每天陪患者散步、慢跑、聊天等等,愉悦患者的身心。在没有四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前提下,家属还可以给患者按摩,帮助患者被动运动。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身体,促进机体功能的康复。<br data-filtered="filtered">待体力逐步恢复后,可由卧位改为坐位、床边站立、走动。促进身体各部分功能的恢复。对于血液病患者如无禁忌证,散步是最简单、实用的锻炼方法,但要注意避免去人多的地方或空气污浊之处,以防呼吸道感染。天热时最好选择阴凉处,避免中暑,天冷时注意增加衣物,小心着凉。 运动量要适度,不可太大,以不感疲乏为度,待身体完全适应后,再逐步增加运动量,每天可运动2-3次。患者应当在餐后一小时后运动,运动前进行10分钟的准备活动,心率宜小于最大运动心率的60%(为220-年龄=运动最大心率/分)患者今年60岁,那么运动最大心率就是220-60=160次/分,运动时心率应小于96次/分。运动过程中出现胸闷、气短、哮喘或疲劳等症状,应立刻停止活动。运动量总的原则是以养为主,量力而行,累了就休息,循序渐进。<br data-filtered="filtered">运动时间上,以天晴无风的下午14点~16点为好,避免风吹和直接日晒。天气不好则不在室外运动。血液病患者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运动时间,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期间可以多次休息。 运动时要小心地滑,穿着合适的衣物,穿防滑鞋,防止跌倒、碰撞等意外情况发生。避免过于剧烈的身体锻炼或户外运动,而且也要尽量减少参与器械性的锻炼项目。在血液病患者进行锻炼或户外运动期间,一定要有人在身边陪护,出现意外及时呼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