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抑郁厌学:拿什么拯救你,不快乐的孩子

最快乐的相遇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妈心理” <h3>青少年的抑郁症高发,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h3></br><h3>明明这代孩子享有最优越的生活条件,被全家捧在手心当宝贝,为什么心理问题却那么严重?</h3></br><h3>究竟是父母做的不够,还是做得太多?</h3></br><h3>今天带来一位妈妈的分享,我们来看看面对抑郁厌学的孩子,这位妈妈是怎么帮助孩子重返校园的。</h3></br> <h3><strong><strong><strong>青春期的娃撞上易焦虑的父母</strong></strong></strong></h3></br><h3>在2021年4月份,孩子就因中度抑郁,在原学校办理休学。</h3></br><h3>休养生息一年多后,我们帮助孩子换了一所学校读初三。</h3></br><h3>考虑到初三压力大,且初二没有打好基础,所以<strong>先在初二跟读</strong>。</h3></br><h3>复学第一周是网课,孩子很不适应,我允许他在课上玩手机、做标本、睡觉、不写作业等等,事先也与班主任沟通过了。</h3></br><h3>后来他发现,同学们不会的,他也能答上,这激活了他的成就感,重新燃起的学习的热情。</h3></br><h3><strong>本来我以为孩子能够按部就班的学习,事情却发生了转折。</strong></h3></br><h3>在第二周一堂英语课上,英语老师发现他是新来的,就一顿追问:</h3></br><h3>“你是从哪来的?为什么转学啊?你是因为学的不好转学吗?……”</h3></br><h3><strong>被直击灵魂的三连问后,孩子就崩溃了</strong>,对老师说“我的情况我爸妈都了解,你可以打电话问我爸妈”,老师也没有听他的这个求助。</h3></br><h3><strong>他是有羞耻心,不想当众说出自己的病,在课堂上大哭了2个多小时。</strong></h3></br><h3> <h3>后来,班主任老师来了,想把孩子带出课堂,英语老师不同意,孩子的第2次被帮助的机会也失去了。</h3></br><h3>接近放学时,班主任通知我这个事,让我去学校去接孩子,并当面说出情况,我们谈了很长时间,也把孩子情况详细说了,也恳请老师能理解多给孩子机会。</h3></br><h3>老师把孩子的情况反映了上去,<strong>抑郁史加上这次课堂上的小风波导致孩子可能无法继续在这个班跟读了,</strong>其他班级可能也不会接收我们,老师让我们回去等消息。</h3></br> <h3><strong><strong><strong>紧张的父母 = “吓坏了的第二只小鸡” </strong></strong></strong></h3></br><h3>等待最终消息的时间简直是度日如年,为了缓解焦虑情绪,我选择<strong>向妈心理默薇老师进行咨询</strong>。</h3></br><h3>默薇老师为了平复我焦虑的情绪,讲述了心理学上一个很有趣的“<strong>两只小鸡</strong>”的实验:</h3></br><h3>当紧盯一只小鸡,它会被吓得僵在地上并装死。大约1分钟后,它蹦起来,重新活动;</h3></br><h3>当同时吓唬两只小鸡,他们会被吓得一起装死,持续5分钟左右,比单独装死的时间还要长;</h3></br><h3>当吓唬一只小鸡的同时,让另外一直在旁边闲逛,结果被吓的这只小鸡仅仅在地上躺了几秒钟就蹦了起来。</h3></br><h3>实验结果说明:<strong>受惊的小鸡会通过身旁的小鸡来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否安全。</strong></h3></br><h3><strong>同样,孩子不是直接被外界的事物所吓到,而是被父母或身边人的反应所影响,产生了恐惧。</strong></h3></br> <strong></strong><h3>在孩子复学遭遇这次风波时,如果我总是过度担忧与关照,在我焦虑的眼神里,孩子读到的信息是:</h3></br><h3>“情况不好了”</h3></br><h3>“如果我的妈妈都不能处理好,那么情况一定非常糟糕”</h3></br><h3>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自我意识急剧发展,一边想要独立,一边又无法脱离父母的依赖。</h3></br><h3><strong>内心的分裂和撕扯就更是矛盾重重</strong>——“我做不到”、“我太没用了”、“我看不到希望”、“世界让人绝望”。</h3></br><h3><strong>我担心孩子因为我的焦虑,诱发抑郁症。</strong></h3></br> <h3><strong><strong><strong>做孩子眼中“镇定的第二只小鸡”</strong></strong></strong></h3></br><h3>作为父母,我们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在容易紧张的孩子面前<strong>充当“镇定的第二只小鸡”。</strong></h3></br><h3>闲庭信步,用淡然带动原本被吓到的小鸡,迅速恢复常态。</h3></br><h3><strong>默薇老师给了一个安慰紧张和害怕孩子的妙招。</strong></h3></br><h3>让孩子看看我的眼睛:“<strong>看看我的眼睛里有没有紧张和害怕?</strong>”</h3></br><h3>这比说一百句 “不要紧张害怕”,或者讲一百句大道理要有效得多。</h3></br><h3>表面上我没有向孩子流露出焦虑的情绪,只会在背地里研究解决这件事,让孩子在家慢慢恢复情绪。</h3></br><h3>虽然已经和班主任打好招呼,但我没法避免孩子在学校遇到的其他挑战和困境,我只好用轻松豁达的态度,扮演“镇定的第二只小鸡”——</h3></br><h3>“<strong>害,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切OK,等你恢复好再说</strong>”</h3></br><h3>我告诉孩子,紧张、恐慌、不安,都是人的正常情绪。</h3></br><h3>最终,经过和学校不断交涉,学校允许孩子回到初三继续上学。</h3></br><h3>孩子表现得很乐观,还对我说:“这也行,坏事兴许变好事了,我还是挺喜欢初三老师的。”</h3></br><h3>然后还悠悠地说:“只要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好好的就行。”</h3></br><h3>就这样,孩子度过了复学的第一阶段。</h3></br><h3><strong>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焦虑的情绪会传染,淡定的心态同样也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抑郁袭来时,轻推孩子一把,让他相信问题不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让他感受到我们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会为他兜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慌,不怕,不乱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越豁达的父母,越能带领孩子走出开阔的人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b></p> <h3>你点的每一个<strong>【在看】</strong>我都认真当成了<strong>【喜欢】</strong></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M19GALF9WSTCLKcLxpSjO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孩子

小鸡

老师

焦虑

抑郁

父母

第二只

班主任

紧张

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