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红色基因”孕育了永放光芒的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和抗疫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坚持梦想、勇往直前。</p><p class="ql-block"> 为加强新时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丹凤县关工委和丹凤县科教体局联合举了“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征文活动。</p><p class="ql-block"> 在本次征文活动中,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踊跃参加。他们走访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采撷撼动人心的历史事迹,记写个人心灵感受,抒发爱党爱国情怀,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全县收集作品近千余件,经各校推荐,关工委组织评选,评出优秀作品四十余篇。我们遴选部分作品以飨读者。</p> <h1><b> </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h1><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b style="color: rgb(51, 51, 51);">重温历史,坚定信念</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丹凤县思源实验学校 马仪珂</p> 轻轻推开历史的大门,我看到了一组这样的画面:五岭逶迤、雪山皑皑,他们从容镇定;金沙汹涌,赤水奔流,他们踩浪前行,大渡河畔、泸定桥上,他们英勇冲锋。三军神话从此铸就,中国革命走向光明。无数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史篇,也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1935年,朱总司令随红四方面军过草地。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行军异常艰难。草丛里河沟交错,积水泛滥,臭气熏天。草地里天气变化无常,时而烈日当空艳阳天,照得人皮焦肉灼,时而狂风暴雨卷冰雹,冻得人瑟瑟发抖。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战士体力不支,就长眠在了草地上。眼看掉队、牺牲的同志越来越多,朱总司令下令将自己的坐骑杀了,分给通信班、警卫班的同志做口粮,还向身边的同志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寻找一些无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过饥饿难关。 要尝出一种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险的。张思德在“尝百草”活动中,总是抢在他人之前。有一回,部队在一片水草丰盛的沼泽旁宿营。一个小战士来到水塘旁,突然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野草,叶子碧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那个小战士兴冲冲地跑过去,拔起一棵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一把夺过来,放到自己的嘴里细细咀嚼,味道又甜又涩。张思德忍着咽下肚去,不一会儿,就感到头晕脑胀,全身无力。紧接着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昏倒在地,失去了知觉。 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很快,这件事被朱总司令知道了,他表扬了张思德。 红军战士就是这样,紧密团结,互相关心,不怕困难,不惜牺牲。他们心怀梦想,救国救民,意志坚定,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激战腊子口,翻越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历经艰险,走出希望。 重温历史,重温长征,不是用脚步去丈量过去的路程,也不是用野菜填饱饥饿的肠胃,而是用心去感悟在那段岁月中先辈们的付出与牺牲,用情去体悟他们给予我们的幸福,从中汲取精神动力,在时代的进程中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br> 甘于奉献是先辈们给予我们的财富。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中,我们不仅要自强自律,上好每一堂课,扫好每一条街,做好每一件事;还要有一颗奉献之心,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自己的信念,不忘使命,奋发向上,多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事。<br>(指导教师: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