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访硒王

蒙二哥刘兆华

<p class="ql-block">  自称“乡村振兴志愿者”的高先生来电话,邀我去乡村收割谷子,问他去哪里,他只说到了就知道了:“快下楼吧,车在门口等着呢”。于是赶紧换衣换鞋下楼上车,一问才知道他要去松山区初头朗镇南湾子村曹友庆的富碳农业基地去搞调研,知道我喜欢到乡村野转,就拉了我一起去,同行的还有两个年轻人。</p><p class="ql-block"> 汽车出了城,沿着219省道一路向西,过了秋水荡漾的三座店水库就进入了山区。这里就是松山区著名的西八乡,是大兴安岭和七老图山脉接壤带,典型的丘陵山区,一直是深度贫困地区,又是革命老区。听父亲说过,解放前他参加革命时就是在这一带打游击。著名的柴胡栏子事件就发生在这里。 1947年5月,刚刚参加完中共冀察热辽军区会议的冀东代表团成员在从林西返回冀东的途中,就是在这里的柴胡栏子村遭遇近千国民党土匪武装的袭击,由于警卫部队失误没有及时赶到,使冀东代表团遭受重大伤亡,其中苏林燕等五名党的高级干部牺牲,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柴胡栏子事件。今天,这片浸透了烈士热血的土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的人民早已甩脱了贫困的帽子,在党的领导下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大步向前。</p><p class="ql-block"> 汽车穿过山村,前面没有了柏油路,一条机耕路伸向山里,看主人给我们发的目的地导航还有两公里,于是继续颠簸着前行,来到一处山坳里,导航显示这里就是目的地。我下车观察,右边的土崖下几孔破旧的窑洞立在路边,向上望,土崖上面隐隐露出板房的屋顶,这里就应该是我们要寻找的地方了吧。循着车迹我们转弯抹角上到崖顶,眼前豁然开朗,一块山间平地展现在眼前,十几间钢结构板房一字排开,最里面是高大的棚库,场院里堆着刚刚装袋的谷子,两条威武的大狗蹲坐在谷垛上警惕的看着我们,不时的回头叫两声,似乎是在告诉主人来了不速之客。</p> <p class="ql-block">  门开处,出来一个精壮的中年男人,古铜色的脸上一双有神的眼睛透着坚毅和精明,高先生介绍这就是内蒙古富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人称“硒王”的曹友庆。我也随着高先生称他曹大哥,寒暄了几句,曹大哥知道了我们的来意,不再客气,直率的说:“预报说过几天要变天,大家都上山抢收谷子,我在家给他们准备午饭,你们也上山吧。”他用手一指:“前边二百米抬腿就到,一会午饭时我们再细聊”。</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迈步上山,一块“赤峰小米种植基地的牌子”赫然立在路边,举目望去,远山葱茏,近处的山坡全都开辟成了梯田,梯⽥顺⼭⽽建,从⼭下看上去,秋天的谷子地象是铺了金⾊绒毯的天梯,⼀层层,⼀级级布满了整座⼭。来到⽥边,看得更清楚了,立着的谷子像密布的森林,弯腰低头显示着自己硕大谷穗,割倒的谷个子,又像一个个俯卧的战士,身下是肥沃的土地。谷子地里十几个男女正在挥镰收割,田野里回荡着他们的说笑声和镰刀的唰唰声。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我年轻时下乡和农民一起割麦时的情景。使我差异的是,现在农民春种秋收都使用了机械,而这里却为什么还在用效率低下的手工收割呢?我紧走几步赶上一个老汉想探问个究竟,他抬头看了我一眼,说:“一看你就不是个农民,从春到秋,这里都是用的农机,唯独这收谷子不能用收割机,因为现在就没有专门收割谷子的机具,用小麦收割机,一亩地少说也得丢三十斤谷子,这里的小米卖到四十元一公斤,你说得多少钱?再说了,这谷秸也是钱,茬口高一寸,矮一寸,差的多呢!”。“这地里怎么这么多杂草啊?”身后和我们一起来的年轻人问道,高先生答道:“有杂草就对了,说明没有用除草剂,是绿色食品”。“这是纯粹的有机食品,比绿色食品要好得多!”割地的老汉立即纠正道。老汉一边割地一边给我们普及知识:硒是一种微量元素,对人体非常有益处,人体缺硒要长大病,可是自然界中硒的含量极少。“可是这一块”,老汉用镰刀一挥:“土地的硒含量老高了。”我惊异他的知识太专业了,老汉笑了:“这都是和老曹学的,详细的你得去问他。”</p> <p class="ql-block">  午饭很丰盛,主菜是羊手把肉,土豆、茄子、豆角、辣椒、西红柿,还有一堆我叫不上名的山野菜。曹大哥搬来一坛子酒,说是自己酿的小米酒,给每人倒了一杯,浓烈的酒香立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我细品一下,醇厚的酒香中透着小米的米香,的确是不一样。</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边吃着喷香的小米饭,一边话入了正题。看得出曹庆友不是一个健谈的人,但是一说起他的富碳农业马上就如数家珍般的娓娓道来:</p><p class="ql-block">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理念和模式,所谓的富碳农业是通过人工干预即叶面喷施多种微量元素营养肥等技术,将二氧化碳应用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达到增产、提质之效。科学表明,运用富碳技术发展农业,产出效率可大幅提升,粮食品质更好。2018年,曹友庆瞅准国家重视富碳农业这一契机,牵头成立了内蒙古富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承包了近千亩土地,发展潜力可观的富碳农业。曹友庆带领公司员工严格按富碳农业规程操作,把光碳植物营养肥根据植物生长不同阶段所需不同营养元素,分四次叶面喷施,使碳、氢、氧、氮、磷、钾等植物缺一不可的十多种微量元素适时被植物充分吸收,从而达到增产提质。</p><p class="ql-block">谈到为什么要搞投资大,周期长,效益慢的农业产业,曹大哥说他以前是搞碎石加工的,十几年下来也挣了一些钱,可是一看到那些被挖的破碎的山,心里就虚虚的。就是为了给子孙留下一片青山,他停下了碎石加工生意,把家搬到山沟里,挖山填沟,修建梯田。开始重新成了一个农民。</p> <p class="ql-block">  可是搞农业难,开发富碳农业更难。因为是新兴产业,富碳农业在赤峰地区没有先例。乍开始,因雇不着劳力,15个股东起早贪黑上山劳作,连个休息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在村里租一间房子歇息,条件非常艰苦。渐渐地,有的股东坚持不住了,15个股东仅剩下3个。曹友庆一边鼓励大家坚持创业,一边筹集资金一千多万元打机电井、安变压器、架设输电线路、在山顶修建蓄水池、将坡田地治理成高标准水平滴灌梯田。曹友庆说有两个遗憾,一个是没有上过大学,文化少;二是没有当过兵。 为了充实自己他努力学习与乡村振兴有关的政策和现代农业知识。终于,他的投入和勤劳换来集中连片的高水平农田和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也换来了火红的新型职业农民证书。</p> <p class="ql-block">  2018年,曹友庆请有关部门检测公司所产小米品质时,竟意外发现他们生产的小米富含人体必需的硒元素。“硒”是什么?他不知道,于是就上网查资料,向专家请教。原来“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人体缺硒就要生大病,而赤峰是缺硒地区,公司生产的谷子从未进行过硒元素的人工干预,怎么会有富硒小米?为破解谜团,曹友庆请来内蒙古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检测小米硒含量,检测结果证明他们生产的小米硒含量确实大大超过了普通小米的硒含量。于是又请有关部门对公司种植基地的土壤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是:以公司种植基地为中心的大片耕地,土壤含硒量较高,属天然富硒带。公司的小米摇身一变成了富硒小米,富碳农业锦上添花。曹友庆又注册成立了内蒙古硒望田野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8000富米”、“硒望田野”品牌小米产品成功打入市场。2021年9月,赤峰市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站对全市34家农业企业的“赤峰小米”进行检测,曹友庆富碳公司生产的小米在七项指标中,蛋白质、锌和氨基酸含量均达第一,脂肪和铁的含量高于整体平均值,直链淀粉和水分含量低于平均值。此时,富碳公司的小米等农产品已成功注册了“龙乡粟源”商标。2019年,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公司生产的小米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此外,葵花、绿豆和大豆也相继作了绿色产品认证。2020年,富碳公司小米产品获得使用“赤峰小米”地理标志授权。同时,“8000富米”牌小米被认定为赤峰名优特农畜产品。2021年,富碳公司(杂粮系列)被全国生态食材评定中心列为中国生态食材生产示范基地,公司两款产品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使用“赤峰小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两款产品包装被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评定为“全国农产品包装标识典范”。</p> <p class="ql-block">  在第九届全国品牌故事大赛赤峰赛区暨第五届内蒙古质量品牌故事大赛、第三届内蒙古农牧业品牌故事大赛演讲比赛中,曹友庆《我的硒望田野梦》演讲获得一等奖。此外,曹友庆的富碳公司被新媒体商业评选组委会评为AAA级放心企业,同时也被授予内蒙古3·15百佳质量诚信标杆企业、全国百强优质农业科技创新企业、内蒙古最具发展力典范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2021年,公司获纯收入500万元。</p> <p class="ql-block">  投资有了回报,曹庆友又有了新的思路。他问我:“我现在干的是第几产业”?不待我回答,他接着讲“要说这种地肯定是第一产业,可是我把谷子加工成小米并且包装成了品牌商品,又生产成优质小米白酒打入市场,同时谷糠喂了鸡,谷草喂了羊,又产出了富硒的鸡蛋、鸡肉和羊肉,下一步,我们要以种养殖基地为基础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旅游,你说我们是第几产业?还是习主席指引的好,这就是三产融合,多业并举。”我真是佩服这个有证书的新型农民,他不但从自己的小农场看到了大市场,而且联系上了国家的产业政策。</p> <p class="ql-block">说起乡村旅游,曹大哥更是滔滔不绝:“当年冀东代表团就是在下面的窑洞了吃过饭去的柴胡栏子村,湾子村是革命老区,由公司宣传部编写的《血战柴胡栏》电影剧本已经与烈士家属召开了座谈会,并且签署了拍摄授权书,此项目正在国家广电中心备案中。我们要开发一条红色旅游线,吃先烈们吃过的荞麦疙瘩汤,住英雄们住过的土窑洞,使游人即游历了山野风光又受到革命教育。”</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和曹大哥一起上山来继续收获丰收,年轻人支好视频架,升起无人机,要记录下这田野丰收美景。而我,躺在刚刚割倒的谷堆上,仰望着碧蓝的天空沉醉在芬芳的谷香中。</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红霞满天,我们要辞行了,曹大哥握着我的手邀请我们再来:“下次来,我们一起去重走红色路。”他抬手一指:“沿着这条路转过山坳十五公里就是柴胡栏子村”。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抬头望去,一条山路蜿蜒曲折伸向远方,山色苍茫,时空交错,我仿佛看到一队穿着灰军装,背着行军包的人正在策马前行,他们是苏林燕、王平民、胡里光、王克如、冀光……,他们的身后是金黄的谷穗,火红的高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鹧鸪天,收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刘兆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甲子经年习务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顿觉体健又身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梯田挥汗收新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畦畔寻瓜觅老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晒丽日,沐金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纤尘不染望长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乡村振兴康庄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笑看出关一老僧。</span></p><p class="ql-block">注:因疫情闭门不出半月有余,故自称出关老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