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一个正常的家庭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互相信赖的。孩子更多渴望的是你的一个拥抱,一个微笑,这些动作中流露出的爱才是他快乐的真正源泉,也让孩子更加信任家长。</p><p class="ql-block">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家长对孩子大声呵斥:你怎么连这都不知道”“快点过来,听到没有!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我们做父母的往往认为这样居高临下,命令式的语调能体现自己的威严,能让孩子更听话。</p> <p class="ql-block"> 然而这里面的‘蹲”下来,不止是身体蹲下来,还有家长的姿态。</p><p class="ql-block"> 蹲下来,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关心与理解;是父母关心孩子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它提醒父母适时地要做换位思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先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再解决问题。亲子沟通,就从父母蹲下来的这一刻开始。放下家长权威的架子,和你的孩子做朋友,用爱与尊重作为引导,让你的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当你理解了蹲下来的真正含义,你将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蹲下来,而是能真正尊重孩子,去了解孩子,尊重他们的需要,因为我们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某个人的附属品,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要想与孩子的沟通有效,那要做到换位思考,这样才能了解孩子,达到有效的沟通。</p><p class="ql-block">蹲下来,孩子不必仰视父母,关系变得平等了。</p><p class="ql-block">蹲下来,父母能跟孩子平视,</p><p class="ql-block">能更好地注视孩子的目光。</p><p class="ql-block">蹲下来,父母和孩子距离近了,可以温和地说话,有效得沟通。</p> <p class="ql-block">蹲下来,近距离、平等、温和、真诚的注视,父母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也近了。</p><p class="ql-block">蹲下来,父母拥有和孩子同样的视野,看到他看见的画面,更好地了解他正在经历的感受。</p><p class="ql-block">是的,蹲下来,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不仅仅是种身体的姿势,更是一种谦卑的心态,站在孩子的立场看他们的世界,温柔地陪伴,耐心地对话,这样孩子才更愿意分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听进父母的话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辑:余思宇 审核:杨金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