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结业还是结孽?这是个问题。当然,这是学生和老师要共同面对的问题,都无从逃避。学习虽然是件艰苦的事,但也很有趣。因为可以和老师在教学中互动,发出小白的灵魂三问:这是什么字?为什么这么写?手怎么不听我的话?然后,在偶尔的得意中遭遇老师兜头一瓢冷水,在低迷的情绪里收获老师不问青红皂白的鼓励。学海里浮沉,既没有溺水也没有飘飘然失了方向,高情商的子邑老师很懂得不拘一格、因材施教。</p><p class="ql-block"> 习字第二年,小小地结了三次业。全是大篆,石鼓文、散氏盘和虢季子白盘。自从去年张迁碑勉强结业,今年年初,开学便由隶转入大篆的学习。首先从石鼓文入手。石鼓文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秦系的文字。是大篆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风格。往上是西周的金文(也叫籀文,小篆即以籀文为基础),往下是秦朝的小篆。它是史上最早的石刻。“体象卓然,殊今异古,落落珠玉,飘飘缨组…” 结体呈长方形,端庄中又具参差意态。整体规范而细节变幻,对初学者来说难度非常大。既要写出稳重泰然又不失活泼生动,对细节和全局的把握都要兼顾。隶书有点、横、竖、转、折的变化,而石鼓文只有线的变化。所有的笔划都只有直线和弧线两种线条。初学要关注三个方面,起笔、行笔和收笔。起笔长而圆,不能方。行笔保持两点,中锋和裹锋。不允许侧锋。力求表现圆浑和圆融的视觉效果。笔划如蟒蛇,有拉面的感觉,像个圆筒筒。裹锋,是裹笔的状态,笔尖是椎形,像揉面一样的收缩起来,不能铺开。收笔则全部平收。要在空中收笔。要有锋芒感,像芭蕾舞演员提起脚尖舞蹈。褚遂良的楷书有隶书的笔意,就是因为借鉴了石鼓文的平收。总之,记住三个要点:起笔藏锋圆起,行笔中锋保持裹锋,收笔平收。</p><p class="ql-block"> 线条的笔法:转、搭和接。转要圆,过程中要提,始终保持中锋。垂直握笔是中锋的一种状态,但也不一定非得垂直。就如同牵着、骑着、赶着羊走都是可以的。比如说篆引,就要牵着走。提起笔尖转过来再走。搭笔,看似一笔,实则两笔搭建而成。笔断意连,融为一体。就像打断骨头连着筋。接笔,两笔连接之处有重叠的地方,比搭多一截。接笔有迎合之势。搭笔和接笔都以转笔为基础。接笔要收缩,平收之后再接。比如一个西瓜切两刀,哪里接都可以。两刀不够切三刀也行。平收像折甘蔗一样,断口是个自然的口,有个尖角是正常现象。</p><p class="ql-block"> 回想起来,子邑老师教得非常细致,要点说得明明白白。可惜小白听得似懂非懂,每每雾里观花般看着老师行云流水地演示,轮到自己下笔却全都不得要领,顾头不顾尾地一直写到结业。所以,石鼓文结业顺利得不敢相信,自己觉得还远没把握它的精髓,也许老师觉得适当的肯定更能促进进步。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p><p class="ql-block"> 转入散氏盘的学习后,因为有了石鼓文的一些粗浅的底子,忽然放开手脚信马由缰起来。散氏盘字迹草率,体势欹侧,笔意舒畅,活灵活现,开“草篆”之端。正如老师所说,犹如火山喷发后的岩浆顺势流淌,奔涌倾泻。那种恣意随性,大胆奔放,在字里行间确实随处可见。子老师时而写得浪奔浪流,时而朴厚凝炼。而我在散氏盘里找到了好多书法以外的乐子,有好多似是而非的字。比如长得像师徒三人的字,有着卡姿兰大眼睛的呆萌唐僧,头戴紧箍咒斜倚如意金箍棒的大师兄(襄),长着两只招风耳的胖墩墩二师弟。老师在平日示范的同时把书法创作的方法也一并陆续传授,如字体大小、结构松紧、章法疏密、节奏快慢、墨色浓枯。不过对于小白而言,只能频频点头假装听懂了。</p><p class="ql-block"> 为了找准书写的节奏感和金文的流动感,子老师常常变换各种背景伴奏音乐。昆曲京戏、怀旧金曲、民谣山歌、地方小调没有他不播放的。唯独流行歌曲几乎很少听到,惹得一众美女弟子怼他不够时尚。为了让学员感受到书法的丰富变化,每次示范的风格都会略作调整。一会儿要松散放开,一会儿要紧凑收缩。对于轻重起伏、抵触牵引、停走快慢的节奏变化他拿捏得精到准确。而我就像个荒腔走板的歌手,对这些变化莫测的节奏,几乎从没踩准过。然而,尽管我懒惰又愚笨,却从来没有放弃过。时常给自己打气加油,没写好就没写好,下回再努力。世间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时间会给出答案。果然,不久之后就有了再次没让自己满意的结业。我只能当成是老师的鞭策与鼓励。</p><p class="ql-block"> 虢季子白盘接踵而来。同样是金文,和散氏盘相比可说天壤之别。结构严谨,笔画圆润遒丽,布局和谐,体势在平正、凝重中流露出优美潇洒的韵致,可以窥见石鼓文修长端丽的影子,与散氏盘的恣意妄为迥然不同。所以下笔又开始步步为营,不敢越雷池半步。</p><p class="ql-block"> 先是精准临摹,把握结构、点划特征,体会线条的金石感;然后自由临摹,从像到不像,进行基调的预设,风格或是雄浑或是紧密或是松弛或是静谧或是放浪,对笔法、结体、章法的变化控制,完成不露痕迹地自然书写,再到自由地创作。</p><p class="ql-block"> 毕竟白盘全部铭文只有111个字,很快就学完了。通临之后,因为与石鼓文相仿佛,慢慢写得厌倦起来。一同学习的几位同学都有同感,觉得写不出太多的新鲜感,又没有太大的进步,总在不多的几个字里反反复复。所以屡次撺掇老师,让我们结业。老师却在我们一次次的期待中浇下一瓢瓢冷水,每次都指出不同的欠缺,让希望的小火苗一而再再而三地熄灭。怂恿几次宣告失败后,我彻底放弃挣扎,准备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反正书法的学习,于我而言,是素养的提升与审美的升华,不争朝夕。正当大家都灰心失望的时候,偏偏出了转机。子老师让大家在课堂上写个四尺的作业,自己临创。同学们立刻来了精神,卯足劲地刷刷刷,四尺写完了又加了个四尺四开的大字。写完后都眼巴巴地等着老师写评语。看到“收放自如,豪放而不逾矩,准予结业”的评语,我忽然心生愧意。平日练习甚少,既没悟性又不勤奋,作业写得不尽人意。想必老师又是赏识教育,给点阳光。果然,大家又都灿烂了。</p><p class="ql-block"> 学无止境,大篆阶段性地结束,即将开启更难书写的简牍。也许正如老师所说,做好哭的准备。新一轮的相爱相杀又要来临。哭过笑过有何惧?在花落时结果,期望很多,光阴大概都这样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 霞</p><p class="ql-block"> 2022.10.2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