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近,我阅读了李长之先生的《孔子的故事》,看了《半小时漫画〈论语〉》,参照《史记》中《孔子世家》、南怀瑾《论语别裁》,又在网上搜集并阅读很多孔子的经典故事,反复阅读品味了好多《论语》金句。我终于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孔丘先生,并且深深地爱上这位博大而可爱的先生,这位名副其实的山东大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前,孔子在我心中的印象只是圣人的代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言人,或者只是一个文化符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次带七年级,遇到《论语》十二章,我想到讲授诗歌时的方法,我经常喜欢通过一首诗了解一位诗人,知人论世。那么对于只言片语组成的文言文,我们怎么学,仅仅积累文言知识,背诵理解名言警句,是不是有点太单薄无趣?既然是名言警句,那么我们对说这些话的人了解多少,立体吗?丰满吗?说这些话的人都有过什么故事,有过多少故事?深入了解,还是我们就简单背背文学常识就过?我自己首先进行了大量阅读和思考,第一次真正走近孔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山东大汉”,在多数人心中是子路那种形象,慷慨仗义、有勇无谋。实则不然。了解了孔子之后,我对山东大汉有了新的认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首先简单了解一下孔丘这位山东大汉。放眼他的一生,从小家境贫寒,吃粗粮,喝冷水。十五岁立志,后来做个小官。三十岁时开办私立学校。五十一岁又踏入官场,夹谷会盟彰显其作为官员的勇气和谋略。五十三四岁开始游历列国,屡屡遭挫,十三四年后回国,放弃从政,著书立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孔子的学生端木赐,就是大名鼎鼎的子贡,他对老师的评价很到位。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意思是,“我老师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来取得人们信赖的。”其实孔子不仅温和善良、豁达乐观、智慧有礼而又谦逊俭朴。他还饱读诗书,有治世之才;他做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他精通礼乐射御书数;他编纂《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春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想象一下,放到现在。孔子虽然出身名门,但是从小贫寒苦读。成年后后,他一米九的个子,气宇轩昂。他精通内政外交的礼法;精通射击;精通驾驶,说不定也会开飞机;精通计算机;还是音乐、舞蹈明星,是书法大师。他开办了最有影响力的学校,培养出七十二贤人,其中有国家首富兼杰出的外交家子贡、大将军子路、政治家宰我、思想家颜回、文学家子夏……不仅如此,他还怀揣大同社会的梦想,十几年奔走游历世界各国,宣传自己的思想,坚定地走在为之而奋斗的路上,相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在人生的最后几年,著书立说,编辑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书籍。他死后,他的学生又编撰了他和学生的语录《论语》,影响华夏几千年,被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斜杠青年”这样的词已经远远不能概括他,这些光环足以成就其为伟人、圣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为一个普通人,一名老师,我最为欣赏孔子的品德修养和教育思想。教育思想,不必多说。品德修养,尤其是修心方面,真真切切让我感受到这位万世师表的魅力。“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是,孔子绝无四种毛病——他不主观,不绝对,不固执,不自我。简单的八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相对于大多数人,我比较多愁善感,喜欢想象,甚至有时因不自信而无端猜测,经常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这样一来也比较容易特别自我。不绝对这一点还好,但是做到不固执有时却极其艰难,需要从牛角尖中拔出来,突破自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佛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变幻无常。我们不要执着它而被它束缚我们本来解脱自在的体性。《道德经》:“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长存,地久在。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不自益其生,因此能长久存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孔子、佛陀、老子,他们都在说,不要固执于错误的主观认知,不固执于那个迷失的自我。《道德经》中说“反者道之动”。有老师讲,想要固执一件不对的事情时,你不去做,做到反贪嗔痴惧,反而就达成了道。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提升格局,心胸开阔,不固执在一思一己之中。君子达观,修心养性,明心见性。果然,儒释道都是相通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陈蔡之厄”的故事让我动容。楚王派人聘请孔子到楚国去,孔子准备前去。陈蔡两国的大夫商量说:“孔子如果被楚国重用了,陈国和蔡国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将孔子围在荒野。孔子和弟子们不能前行,又断绝了粮食来源,孔子却坚持讲经诵诗、弹琴歌咏。此时,他的学生对他的学问、道义产生了怀疑,但是孔子却很坚定,并且孔子还以此来教育了自己的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困厄之中,依然自信;在生死之间,依然洒脱。虽然人被困住,但是他的心却没有被困住。这就是山东大汉孔丘,一个大写的人,一颗超凡入圣的灵魂。那么在生活中,我们的心被困住时,也是自信崩塌时,一定要赶紧走出来,保持自信而洒脱。执着纠结时,向自己妥协一步,你会发现世界其实一直都是晴空万里,所有的阴云密布都是自己的想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随着年纪的增长,我深深地体会到,越高深的理论其实越接地气,从来都不远离生活,从来都是人生中最直接的总结感悟。这就是“道不远人”吧。但是,对于圣人的思想,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领悟和实践的。</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这句话说出了孔子学生以及后世众多学习者(包括我)的心里话。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需要用我们一生去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但是又把孔子放到了神坛上。其实多看看孔子的故事,了解孔子学生的故事,多了解他们的身世经历,我们才深深地感受,如佛陀一般,与李耳、庄周一样,孔子也是活生生的人。因为真实,也更加伟大</span>与<span style="font-size:20px;">神圣。所以我说,山东大汉孔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归到教学,老师深入理解,引导学生一起阅读,一起思考,教学相长,这应该是比较好的学习状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2022.10.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