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纪念姥姥百年诞辰</p><p class="ql-block"> 外孙女:马萍萍</p><p class="ql-block"> 姥姥!近几日看到了几十篇思念回忆您的文章,开始读完舅舅们几篇关于姥姥童年生活和经历的文章无不是眼泪伴着触动,后面是每天着急等待着更新。读完这些文字深刻的文章,感受到您把自己的爱给了每一个后辈,让每一个人在您去世十六年后依然能表达对您的深深思念之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说实话,从我记事起很少去姥姥家,所以对姥姥的印象并不是很深刻,也不能用每个场景去描绘和感受您的爱,但是通过这几十篇文章,句句感人,篇篇深情,每个人都描写了和您的点点滴滴,解开了多年来在我心里的很多疑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妈妈经常提起出嫁她时姥爷来到马家看家的事,把马家住的丈八箍窑子欣赏的不得了,说:“这一家这个箍窑子咋抹的这么平,咦——好很”。那时候小,不知道丈八的箍窑子是个啥样,现在想象应该是和陕北窑洞一样的房子,当时听完就觉得是好笑、有意思。现在想来,姥爷这亲自上门看家就能感受到对女儿们深深的爱,丈八长的箍窑子哪会是您二老放心把女儿嫁过去的理由?必定还要亲自和马家人交流了解后感受到家虽穷但是人老为憨厚。能把窑抹的很平,相必也不是凑凑合合过活的人家,这应该才是您二老放心出嫁女儿的原由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妈妈嫁过来之后确实是生活要比姥姥家里穷多了,挣工分的年代也常有吃不饱的时候,妈妈说一直吃的包谷面做的汤饭,靠汤填饱,还不是天天能吃上,有时候吃了上顿没下顿。集体劳动的时候休息期间,所有劳动的男人女人就坐下晒太阳,她当时还纳闷,就问人家咋不吃晌烩(劳动休息时间吃食物)估计当时大家心里想,这个新媳妇家还能吃晌烩,屋里怕富裕很。我当时问妈妈,“你们家能吃饱,不挨饿”?妈妈说:“我们家能吃饱”,我又问:“为啥呀”?妈妈说:“我也不知道,反正那时候你外爷、姥姥没有让我们挨过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读了二舅的文章才明白,这是您二老对自留地精耕细作,粮食有高产量,生活有计划、持家有道分不开的。我妈妈也传承了您二老的这种精神,当我上了小学的时候,记忆特别深刻,班上有很多孩子拿那种特别黑的馍馍吃,自己看了特别馋,回家要妈妈也给我做那种馍馍吃,后来和姐姐说起这件事,她说自己还和同学拿白馍馍换黑的吃呢,原来我家生活应该是很早就开始好起来了。所以至今我也没吃过童年时候想的那口黑馍馍,白馍馍应该是妈妈坚持给儿女最好的食物和最深的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听母亲讲,那时候爸爸在靖远进修学习,爷爷奶奶在长征开纸货部,家里里里外外都是妈妈一个人的,有一次天都黑了,妈妈一个人还在地里拔麦子,把幼年的姐姐放在地头,怕蚊子咬到姐姐,就用头巾抱住姐姐的脸。那个坐在地头的人不是我,但是总会想起这个场景,妈妈瘦弱的身体在天都黑了的地里手速极快拔麦子,麦穗碰撞发出刷刷的声音,耳边是嗡嗡乱叫的蚊子。依她那要强的性格肯定是看别人家都拔完了,咋的都不能放到明天再干这些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家里吃肉、菜这些食物都是自产的,妈妈隔几天就做一顿荤菜,因为这样的计划意识,我们家腌缸肉都能吃一年,杀年猪时候也就是腌缸肉快要吃完的时候了,就这样我家的日子也慢慢赶到村里的前面,村里前三名买三轮车的人家,几仓粮食卖了盖了一院纯松木的砖瓦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姥姥说:“要与家人相处的好,首先要孝顺公婆,”在孝顺公婆上面,妈妈几十年如一日做的很好,从来没有懈怠过,爷爷因为吃米饭或者糁饭一直会感觉胃不舒服,从小就见妈妈中午都要做两种饭,糁饭是做给大家吃,另外和拳头大小一点面或擀或揪给爷爷做两碗面饭,这种习惯一直到我上高中时候,爷爷能吃米饭了才结束。从小到大都没见过妈妈对爷爷奶奶的不敬重或不耐烦,爷爷80高龄时候会大小便不及时弄脏裤子,这些脏了的裤子也都是妈妈给洗的,真心换真情,爷爷奶奶也一直对妈妈很好,能干动的时候爷爷老帮着下地干活,奶奶在家做饭,也是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姥姥说:“妯娌之间互推互让,遇事尽量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少说话多做事,不争不吵,争个你高我低又不能当饭吃”。妈妈和妯娌之间永远是自己只推只让,哪来的相互二字,不管是日常生活物质东西,还是老人百年之后的共同承担上妈妈从来都是不插一言,用心包容,体现长嫂的大度,因此妈妈得到了族人的尊重,成了小辈们看在眼里对比之后那个最值得尊敬的人。我从来没有见过妈妈和任何人拌过嘴吵过架,生气了心里不舒服了也全部自己会消化掉,她的身体是瘦弱的,但心灵是宽阔的,就像维克多.雨果说的:“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要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农村大环境不好,家族或者邻里之间会很容易掉入说闲话的坑里,也会引起很多纷争,妈妈从来不参与这些倒闲话,甚至听到这些内容要起头就会刻意避开,即便听见了在妈妈这里也是没有下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姥姥的茶饭好手艺也传承给了妈妈,表兄表姐文章里面提到的酸菜洋芋是你的回忆,何尝又不是我的想念,虽然我们吃的不是同一碗,相必都是同一个味道。中午放学回家热在火炉旁边咕嘟咕嘟响着冒热气的酸菜炒肉,烩在一起的酸菜洋芋糊糊,端上一碗三百六十搅的糁饭让人梦里都能馋醒来。小时候有一年过年,那会经济还不富裕,不能实现零食自由的年代,妈妈用了胡萝卜、绿箩卜擦丝放了些面糊糊再加佐料炸制的小吃,分给三妈家孩子一起吃,三妈来家里问妈妈:”你这个是怎么做的,我就没见过”。妈妈的馍馍应该也是众所周知的好吃,话说我们姊妹几个上学背走的烙块能从家里摆到靖远城了,上学时拿到宿舍大家都抢着吃,后来上班带到公司,同事也是吃的吃,拿的拿,一片赞扬之声。妈妈也经常说起她小时候姥姥做的各种美食,恕我记忆不好在这里不能一一表达出来。</p> <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对于妈妈的疑问很多,为什么感觉她总不累,我家到底有多少活,她从早能干到晚,还计划明天要干啥;为什么干啥都特别着急,都是跑着去干;妈妈为什么和爷爷奶奶那么好,和奶奶总能说说笑笑,有好吃的必须先端给老人吃;妈妈为什么和妯娌之间她总是吃亏,那会想她不够厉害,厉害就能赢;为什么她那么热情好客,来人就让上炕坐,端馍馍上茶,用家里最好的食材做一顿饭。为什么她织毛衣、改衣服、做鞋子、干农活样样都行;为什么没读过书而能在姥爷或者姥姥办寿宴的时候要让我们有机会都要去,说是要让我们见见世面;为什么总能把我视为己出......;这些为什么在读了尕姨父写的序、舅舅们写的姥爷、姥姥一辈子的做人处事原则一一解开,妈妈是原原本本继承了二老的高尚品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现在反观自己,曾经对妈妈说的生活要有计划,干啥都不要一顿造完的话语,有一段时间感觉这个想法都过时了,现在物资这么丰富,生活这么富裕,生活要以自己的舒适度为主。不想现实总是这么及时打脸,疫情三年,自己供职行业翘楚的公司第一批倒闭,很多人开始失业,很多月光族就出现了生活问题,这儿要感谢姥姥、姥爷的大智慧继承给了妈妈又潜移默化给我,虽然嘴上不认同,但行动上很实诚,早就开始了生活计划,以至于能在这种环境下坦然度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妈妈一职,一度为了怎么教育孩子而烦恼,跟风买了很多专家育儿书,认认真真读完,借鉴里面的例子就像套公式一样给儿子下套,学的不精套的不好,往往适得其反,闹得母不慈儿不孝。从舅舅们的文章中感受到姥爷和姥姥对他们姊妹十个的教育似乎很简单不繁琐,父母的做人做事就是标杆榜样,适时指导航行方向不偏离航线就行。对比我的天天碎碎念真是大忌,自己没立起来,对着孩子念的多了何来威信呢?想想今后教育儿子应该是保持初心,不是强加,就算以后不是栋梁之材,也绝对不是危害社会之人。三十几篇文章看完,感触很深很多,想了很多很多,才疏学浅也不能全部表达,但是姥姥、姥爷苦难的儿时生活,勤劳治家的婚后生活,再到幸福满足的老年生活,七十年相濡以沫,这些让我从中获取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力量。</p><p class="ql-block"> 当下的一切压抑都不值一提,传承您二老的勤劳善良、对老有孝心、对小有关爱、放大格局将是我以后要做并要传承给儿子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最后愿姥爷、姥姥在天堂一切安好!</p><p class="ql-block"> 外孙女:马萍萍</p><p class="ql-block"> 2022年10月</p> <p class="ql-block">马萍萍,本科学历,就职于中韩杜科泵业制造有限公司,定居兰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