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丽的港口城市—宁波

张帆远航

<p class="ql-block"><b>  第一次来宁波,感觉一切都很新鲜,对什么都很好奇,原来只知道宁波是个港口城市,这次来宁波呆了三天时间,先后参观游览了宁波港、天一阁、月湖、城隍庙,浏览了市容市貌,品尝了闻名遐迩的宁波汤圆等小吃,对宁波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b></p><p class="ql-block"><b> 第一,宁波是一座美丽的港口城市,掺杂着海鲜味的海风传递着江南都市的灵秀与时尚,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是中国大运河南端出海口,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是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的深水大港。</b></p><p class="ql-block"><b> 第二,宁波又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河姆渡文化”发祥地,具有悠久的历史,春秋时为越国境地,唐时称“明州”,标志着宁波建成之始,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宁波作为人文荟萃的文化历史名城它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是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也是近代的“东方大港”,还是蒋氏故里、儒商摇篮、佛教胜地。</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宁波标志性建筑</b></p> <p class="ql-block"><b>宁波城市之光(浙江最高建筑)</b></p> <p class="ql-block"><b>宁波来福广场(双子座)</b></p> <p class="ql-block"><b>宁波奥体中心</b></p> <p class="ql-block"><b>宁波夜景</b></p> <p class="ql-block"><b>宁波财富中心(夜景)</b></p> <p class="ql-block"><b>宁波城隍庙天封塔</b></p> <p class="ql-block"><b>宁波港一角</b></p> <p class="ql-block"><b>  中国最古老的图书馆—</b><b style="font-size:22px;">天一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天一阁,是明嘉靖四十年—四十五年(公元1561年—1566年),由当时不堪忍受派系斗争,而宣告隐退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的,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图书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天一阁藏书楼坐北朝南,为两层砖木结构的硬山顶建筑,通高8.5米,斜坡屋顶青瓦覆上,占地面积2.6平方米。阁前凿“天一池”通月湖,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天一阁及其周围园林具有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天一阁的藏书和建筑,为研究书法、地方史、石刻建筑和浙东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如今,天一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一阁•月湖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到宁波旅游必须打卡的地方,不到天一阁等于白来宁波。</b></p> <p class="ql-block"><b>天一阁和月湖景区</b></p> <p class="ql-block"><b>天一阁</b></p> <p class="ql-block"><b>范钦塑像</b></p> <p class="ql-block"><b>天一阁藏书楼</b></p> <p class="ql-block"><b>月湖</b></p> <p class="ql-block"><b>宁波城隍庙商业步行街</b></p> <p class="ql-block"><b> 蒋氏故里—</b><b style="font-size:22px;">奉化溪口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此次到宁波来,最主要是奔着蒋氏故居来的,虽然讲授中国近代史,不止一次提到蒋介石,但始终没有来过蒋氏故里,退休后的第一次浙江之行,我就把蒋氏故里作为我出行的第一目的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蒋氏故居位于宁波奉化区溪口镇武岭西路77号,是蒋介石前后几辈的故居,昔日蒋氏家族就于此地生活、工作、娱乐。蒋氏故居系群体建筑,包括丰镐房、玉泰盐铺、文昌阁、小洋房等建筑。其中丰镐房在溪口中街,占地4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平方米,是蒋介石父辈以前的故居,多为清代建筑,蒋介石父辈三兄弟,继承祖辈三套房,三套房分别称之为夏商周,蒋介石的父亲排行三,获得的是周房,推及西周两位帝王的都城丰邑和镐京,各取一字为“丰镐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玉泰盐铺乃蒋介石出生之地,前后两进,前进三间一弄楼房,后进为平房,总占地716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文昌阁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后的用房,文昌阁始建于1731年(清雍正九年),1924年蒋介石回乡出资进行修缮和扩建,重建后的文昌阁建筑面积达到500平方米,块石垒台,青砖砌墙,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加上周边古木垂阴,临溪碧潭如镜,远眺青山,俯瞰烟市,成为溪口镇风景最优美的地方。1927年,蒋宋结婚后,回乡常在此居住,文昌阁成了他俩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小洋房是蒋经国夫妇居住的旧居,占地240平方米,建筑面积310平方米,建于1930年,保存完好。由于结构小巧,所用建筑材料水泥也称“洋灰”,因而得名“小洋房”。</b></p> <p class="ql-block"><b>蒋氏故居</b></p> <p class="ql-block"><b>蒋介石与宋美龄居住过的文昌阁</b></p> <p class="ql-block"><b>蒋经国旧居—小洋房</b></p> <p class="ql-block"><b>蒋介石故居—玉泰盐铺</b></p> <p class="ql-block"><b>蔣母旧居</b></p> <p class="ql-block"><b>蒋氏宗祠</b></p> <p class="ql-block"><b>蔣母陵园</b></p> <p class="ql-block"><b>蔣母墓</b></p> <p class="ql-block"><b>孙中山题词</b></p> <p class="ql-block"><b>于右任题词</b></p> <p class="ql-block"><b>粤军首领许崇智题词</b></p> <p class="ql-block"><b>武岭</b></p> <p class="ql-block"><b>溪口镇夜景</b></p> <p class="ql-block"><b>  “海上蓬莱,陆上天台”—</b><b style="font-size:22px;">雪窦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雪窦山位于奉化溪口镇西北,为四明山之脉的最高峰,海拔800多米,有“海上蓬莱,陆上天台”之美誉,全境达85平方公里。如今的雪窦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四明第一山”,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是弥勒佛的道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雪窦山景区以雪窦古刹和千丈岩瀑布为中心,四周围环列:东有五雷、东翠诸峰,西有屏风山,南有天马、翠峦,西南有象鼻峰、石笋峰,中间是一片开阔的平地,阡陌纵横,山清水秀,气候宜人。雪窦山的主要景观包括千丈岩飞瀑,妙高台、徐鳧岩峭壁、三隐潭瀑布等,到奉化不能不到雪窦山。</b></p> <p class="ql-block"><b>雪窦山</b></p> <p class="ql-block"><b>三隐潭</b></p> <p class="ql-block"><b>妙高台</b></p> <p class="ql-block"><b>千丈岩</b></p> <p class="ql-block"><b> 弥勒佛道场—</b><b style="font-size:22px;">雪窦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雪窦山之所以闻名天下,除了有千丈岩、三隐潭这样的自然景观,蒋介石别墅—妙高台这样的人文景观,更重要的是这里还有弥勒佛的道场—雪窦寺,正因为有了雪窦寺,才使雪窦山成了五大佛教名山之一。雪窦寺全称是雪窦资圣禅寺,它肇创于晋朝,兴起于大唐,鼎盛于两宋。南宋时,雪窦寺被封为“五十刹”之一,明代列入“天下禅宗十刹五院”之一,民国跻身于“五大佛教名山”之一。雪窦寺是弥勒佛道场,因而在雪窦寺内,有大型弥勒佛塑像。</b></p> <p class="ql-block"><b>雪窦寺</b></p> <p class="ql-block"><b>  张学良第一幽禁地—</b><b style="font-size:22px;">中旅社旧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张学良第一幽禁地—雪窦山招待所(中旅社旧址),位于雪窦寺西侧山坡,1934年上海中国旅行社投资,建造青砖黛瓦平房一幢,面积438平方米,客房6间,餐厅1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西安事变后的1937年1月13日,张学良由戴笠“护送”到溪口蒋宋的别墅文昌阁暂住,24日转移到雪窦山,夫人于凤至,秘书赵一荻获准轮流陪伴,限制走动范围为半径60里内。2月17日,张学良给杨虎城及东北军将领写信,勉励他们“为国努力杀敌,为东北雪耻复土,一切以国家民族为重,勿以学良个人为念”。同年11月7日上午,张学良住所烟囱失火,房屋被烧毁。11月9日,张学良被转移到黄山,张学良第一幽禁生涯就此结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1988年,国家拨款复建“张学良第一幽禁地”,陈列张学良生平事迹图片,整个纪念馆开放,包括一个小庭院,一幢小楼,两座塑像。两座塑像分别是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张学良是站立铜像,一身戎装,英姿飒爽,气宇轩昂,大义凛然,塑像下面有周恩来亲笔题词“千古功臣”,此时此刻看到这个塑像,不能不让人唏嘘不已!</b></p> <p class="ql-block"><b>张学良将军第一幽禁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