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铸丰碑 ——战斗在上甘岭的志愿军106团(十一)

上官云晖

<p class="ql-block">编者按:今年是上甘岭战役胜利70周年。上甘岭战役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经典的战例之一,我军以弱胜强,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 已成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形象代言,必将永垂史册。我志愿军三兵团所属12军34师106团于1952年11月17日夜奉命投入战斗,连续坚守作战28天,完成了上级交予的 “打到底,收摊子” 的艰巨任务。战斗中涌现出了大量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1200余名将士牺牲在了异国他乡。他们用钢铁意志和青春热血铸起了一座永放光辉的历史丰碑。</p><p class="ql-block">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106团的后代子女们,在纪念上甘岭战役胜利70周年之际,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大家不囿于文字水平和能力限制,纷纷执笔撰文或制作视频,深情缅怀和讴歌父辈们的英雄壮举。作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可视性和史料性。本网将从今天起陆续发布,以飨读者。敬请关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缅怀在537.7高地北山牺牲的106团先烈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武将</b></p> <p class="ql-block">时间拨回到1952年11月,当时我父亲武绪昌时任团保卫股股长。他所在的志愿军第12军34师106团(注: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番号改为102团),在金城防御作战整整一年后返后方休整,途中突然接到三兵团命令——停止休整,紧急增援上甘岭!12军上甘岭战役前线指挥所总指挥李德生副军长给106团下达的命令是,于17日晚接替友邻15军93团,收复并固守537.7高地北山,将南朝鲜军第二师消灭在阵地前。李德生副军长还告诉106团,537.7高地北山之战将不再投入兵力,由106团负责打到底、收摊子。</p> <p class="ql-block">当时106团团长武效贤、政委于永贤、副团长兼参谋长唐永舜、副参谋长常锁柱、政治处主任郝一针、副主任康清林;一营长宜文光、教导员王银虎、营参谋长李治,二营长翟宽荣、营参谋长王满卷,三营长权银刚、教导员路茂礼。按照团党委的分工决定,由政治处副主任康清林、后勤处长范生堂和我父亲组成后勤指挥所,配属21个连队为前沿阵地输送弹药物资及抢运伤员。</p> <p class="ql-block">据军史记载:11月18日凌晨5时许,106团接守537.7高地阵地还不到三个小时,分队尚未部署就绪,敌人就出动了4架飞机对我阵地进行轮番轰炸扫射,接着炮弹铺天盖地般地砸来,与此同时,敌537.7高地主峰上的坦克和十几挺大口径机关枪向537.7高地北山直接瞄准扫射。6时许,敌开始了以两个班,后逐次增至两个排、两个连直至两个营的兵力轮番向106团的阵地攻击。中午11时许,敌又以12架飞机将成吨的炸弹倾泻在阵地上……我这里摘录的,是军史中关于106团上甘岭之战第一天的战斗状况,我父亲和106团的父辈们就是这样开始了他们在上甘岭与敌鏖战的28个昼夜。</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场残酷的鏖战,在长达28天的苦战中,106团打退敌军130余次进攻,歼敌4116名,牢牢守住了阵地,圆满完成了战斗任务,但是我106团亦伤亡1268名官兵。</p> <p class="ql-block">我父亲当时负责后勤工作,安顿从前沿阵地回撤的连队残余人员,也是后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我父亲来说,上甘岭战役中最让他痛心的事情,莫过于看到他熟悉的战友牺牲。</p><p class="ql-block">江苏文艺出版社在纪念上甘岭战役胜利四十周年之际曾出版了《鏖兵上甘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参战纪实》一书,书中收录了我父亲撰写的《从五圣山回望上甘岭并忆战友》一文。 在这篇文章中,父亲记写了当时的情形和他当时的心情:</p><p class="ql-block">“从阵地撤下来的一队队战士徐徐而过,没有歌声笑语,只是默默地向后走。我站在队伍的一边,竭力想寻找我认识熟悉的干部战士,但我的这个愿望却很难实现,除了几个似乎面熟的人外,我所熟悉的同志却很难找到。望着走过的队伍,我的眼前模糊起来,他们怎么不在队伍中呢?尽管他们牺牲的消息早已传来,可我不愿相信那是真的。我多么希望在队伍里再找到他们那熟悉的身影啊!”</p><p class="ql-block">父亲对战友熟悉得像亲兄弟一般,对战友牺牲的经过铭心不忘: 1连指导员陈大章个头不高,性格活泼,善于做战前动员工作,牺牲于537.7高地西翼阵地; 8连连长文法礼率领3排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为躲避炮弹撤入坑道,敌机一颗重磅炸弹将坑道炸塌,文法礼和3排二十多名战士被埋在坑道里全部牺牲;5连连长朱国法和副连长陈洪范是在同一天的战斗中先后牺牲的;9连副连长娄彦德是在夜袭敌阵回撤途中牺牲的;4连指导员宿茂生在躲避炮弹撤入一截短坑道时,为保护战士让战士们进入坑道里面,自己留在坑道口,被炮弹击中牺牲;……</p><p class="ql-block">父亲在文章中写道:</p><p class="ql-block">“一队队凯旋的战士们走完了,我所认识的干部战士许多没有见到,他们都去哪儿了呢?他们有许多人负伤后送回了国内,还有许多同志壮烈牺牲了。但是,他们在九泉下的英灵可以自豪地告慰亲爱的母亲——祖国。因为他们是为保家卫国而献出生命的!”</p><p class="ql-block">“我的眼眶湿润了,视线模糊了,仿佛看见了一个个熟悉的面容,他们带着红花,成队成队地从我面前走过,走向远方、走向未来……”</p><p class="ql-block">父亲的这篇饱含深情,述说对亲如兄弟的战友们无限眷恋和缅怀的文章,我读过不知多少遍了,每次读时总是眼含泪水,现在当我写到这里时已是泪流满面。此时,我的心绪随着父亲的思绪而起伏,我的目光随着父亲的寻找而追寻,我的情感随父亲的情感而奔涌流淌。</p><p class="ql-block">我们的父辈啊!在国家和民族处在危难时刻,你们挺身而出,跟随刘邓首长转战太行、血战平汉、三出陇海、强渡黄河、决胜鲁西南、千里挺进大别山、夺汝河、攻襄阳、战淮海、渡长江、千里挺进大西南……你们打过多少硬仗、恶仗?你们在战场上结下的生死友情,是没有经历过血与火考验的我辈绝不能体会到的!</p> <p class="ql-block">我父亲是一个出生于太行山下的铮铮北方汉子,平时不拘言笑一脸严肃,但内心中却充满着侠骨柔情。父亲在世时,我只看见过父亲两次流泪,那是还在我小时候,每次都是在家里父亲和战友提起战争年代和抗美援朝牺牲的战友时,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不能自制。当时我还不能理解,父亲为什么会哭?现在我渐渐明白了和理解了:战火中结下的战友情谊,拿什么可作比喻呢?没有!情同手足,生死相托!</p> <p class="ql-block">106团牺牲的前辈们,你们的战友没有忘记你们,106团的后代也没有忘记你们!2018年10月25日至30日,我作为“志愿军老战士、烈士亲属、志愿军后代赴朝扫墓代表团”副团长前往朝鲜金化郡九峰里志愿军烈士陵园和平康郡上甘岭烈士陵园扫墓。面对在12军军史中屡屡出现的耳熟能详的英雄名字,以及更多的在军史中找不到姓名的烈士墓碑,我心中既感到悲壮又感到悲凉,但更多的是一种从心底油然而生的崇敬和景仰!我面对着英雄的墓碑,又想起了父亲所讲的故事:当年父亲登上五圣山,眺望着曾经发生过惨烈战斗的战场,急切盼望着战友们凯旋,可是,留给父亲的却是无尽的思念和回忆。我在心里一遍遍地默念着烈士们的名字。106团英雄的伯伯叔叔们,你们的身影永远定格在年轻的时光岁月里。如果你们没有牺牲也会儿孙满堂安享天伦,如今,你们却永远长眠在了异国他乡,你们为人民军队和祖国立下的不朽功勋将永载人民军队和共和国的史册!上甘岭英雄精神已成为中国人民心中一座永恒的丰碑!深深的思念绵延不绝,无论岁月如何更替,祖国人民和子孙后代将永远铭记你们!此刻,我以我父亲的名义、以106团你们当年所有战友和106团所有后代的名义,向英雄们深鞠一躬,行一个军人的庄严军礼!燃清香三柱,以祭奠英雄们的在天英灵!敬爱的英雄们,祖国山河无恙,祖国人民和你们家人盼英雄英灵归来!</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图文: 武 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编排: 朱锦富 武燕平</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2.10.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