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欲向青天数花朵,九百九十九芙蓉”,这是清代诗人姚元之对千山的绝唱。</span> 千山由近千座状似莲花的奇峰组成,故名千山。这里一年四季精彩缤呈,素有“圣境仙地千山秀”之美誉。他虽无五岳之雄峻,却有千峰之壮美。奇峰、峭石、苍松、古庙,以独特的群体英姿,为鞍山这座钢铁城市增添了一幅天然画卷,展示在辽东大地上。鞍山疫情解封后,我们“八会村”全体村民又一次背着行囊,行走在“圣仙宫”、“斗姥宫”、“西万笏峰”、“东万笏峰”、“皇姑峰”、“老君峰”、“象鼻峰”“奕棋峰”、“大牛爪峰”的深秋里,体味“小象鼻石”、“岩场初级岩面”、“牛爪石侧面”、“象鼻峰天洞”、“玄石侧爬”、“狼头石”等旖旎风光美景。依旧怀着那份激动与期待,又一次如此强烈地品味着千山的秋天,热情丝毫不减,还是怀揣着对千山秋天的热爱。我们一路看千山和万水,我们的脚踏遍千山天南和地北,日晒或是风吹,我们都无所谓。登上山顶俯瞰这千山有多美,让烦恼都灰飞。如果还有梦就追,至少不会遗憾后悔,翻过了山坡又踏过了水,跟千山走别管东南和西北,那自由的感觉不会累。</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 公元2022年10月20日,在鞍山疫情解封的第三天,我们八会村全体村民,在张村长、曲副村长带领下 ,来到千山脚下的“上石桥”村,准备从“圣仙宫”穿越西万笏峰、老君峰、皇姑峰(大卫石)、弈棋峰、东万笏峰、象鼻峰、大牛爪峰。我们来到“上石村”,村子里的路向各个方向延伸着,一直延伸到千山里,延伸到丛林深处。在这走起那些小路来,真的要留心,一不小心会走进一片果园,看见那些挂满枝头的南果梨,也会引得你垂涎欲滴,在树下盘桓,不忍离去。又一个不小心会走进深沟浅壑,看见不辨年份的古代遗址,静神凭吊,会让你感慨唏嘘。等到我们再往山谷深处走,一座硕大的殿宇,已经在一座山的前面耸立起来了,这就是千山圣仙宫。圣仙宫又称 " 小皇姑庵 ",位于千山仙人台景区小皇姑庵峪葛藤沟,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由华山派道士張嘉净创建,因宫殿多年失修1966年塌毁。现圣仙宮由原鎏金庵道士孟璐于2011年重建。圣仙宫知名景观有:龙门洞、皇姑松、巨蟒戏蟾、巨蟒峰、巨蟒回头、两面石、仙人石、仙人洞、月牙泉、无根石(飞来石)等。现在建的大殿,雄伟壮观,矗立在高高的台基之上,挂上的匾额分别是“斗姆殿”、“九天玄女殿”、“财神殿”。</p> <p class="ql-block"> 千山有很多道观,有“五寺、八观、九宫、十二茅庵”,这其中的“五寺”,就是佛教的五大禅林,而“八观、九宫、十二茅庵”都属道教,因为佛寺尼姑修行的地方也称茅庵。总之,千山的道教庙宇有三种不同的叫法,即观、宫、庵。当我们走进圣仙宫,有的村民就问:在道教庙宇中,这宫、观、庵究竟有什么区别呢?张村长说,要说明白这个问题,得简单回顾一下中国道教的发展史。观,最早就是指草楼而言。传说周朝的时候,有个贵族叫尹喜,精思至道,用草木搭建了一个简陋的草楼居住,后来尹喜经过常年修炼名气大了,周康王拜他为大夫(相当现在的部长),称他修行的住处为“草楼观”。传说周穆王也喜欢神仙,当时,有一个叫尹轨的人,隐居终南山修行,居住的草楼也叫“观”,从那以后,人们就把神仙修炼的地方称为“观”。历史上道教有四大著名庙宇,其中有三个称观,北京的白云观、南阳的玄妙观、陕西的楼台观。千山道教有八观,即:无量观、玄真观、圆通观、普安观、青云观、慈祥观、凤朝观、双泉观。</p> <p class="ql-block"> 宫,是古人对房屋的通称,原来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所谓“宫谓之室,室谓之宫”,就是人们居住的房屋而已。后来人们给“宫”赋予了特别的尊崇的意义,成为帝王住所的专用名词,就是我们常说的“宫殿”。道教庙宇是祭祀神灵的地方,某些由皇帝兴建和规模较大的庙宇,经过皇帝的颁赐名额也可称“宫”,如唐玄宗建筑太清宫来供奉老子。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道人自己集资募化修建的庙宇,然后通过各种关系,请皇帝颁赐名额,也升格为宫,如中国道教四大著名庙宇之一的山西永乐宫。按理说,道教称“宫”的庙宇,都必须经过封建皇帝的特许或赐额,但后来叫“宫”的多了,也就没人理会这些了。千山称宫的庙宇有西海宫、太安宫、朝阳宫、五龙宫、太和宫、东极宫、圣清宫、圣仙宫、斗姥宫等,这些称“宫”的庙宇没有一个是经过皇帝的特许或赐额,而且规模较小,但仍然照称不误。</p> <p class="ql-block"> 圣仙宫殿宇的背后紧靠着一座山,就是老君峰,圆润的灰褐色的山石成了道观的屏障,在石缝中扎根的松树,顽强地展示着生命力。如果有时间上下左右端详琢磨起来,这里的山石也会有一个象行的名称的,又会给这里平添几分自然的魅力。据说这座“圣仙宫”先后有各种道教门派十几位道长,欲恢复当年道观的风采,到了最后,都是坎坷重重,知难而退。只有一位同样也是“华山派”的孟璐道长,着手修复,各种不顺迎刃而解,是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在千山必定有“华山派”的一块立足之地。在离“圣仙宫”不远的山坡上,有一条用石砌着台阶小路,顺路走上去,就能看见一棵大树。树上挂着一个牌子,写着“皇姑松”。因为这里是“斗姥宫”号称“大小皇姑庵”,自然这棵大树想必也是传说中在此修行的皇姑种下的。</p> <p class="ql-block"> 皇姑松又称 ″ 神松 ″ 、“ 神树 " ,为千山著名古松。位于圣仙宫东山坡上,高约12米,干围3米,冠幅面积约20余平方米。相传皇姑庵的道人经常在此诵经打坐,皇姑松由此得名。此松有折技流血的传说,因此从来无人敢砍树。据《千华山志》记载,相传光绪末年,有人持斧砍树,做牛颈上挽车曲木,到家后即得暴病,家人知道这是得罪神树,后来在神树下摆酒上香后,砍树人才得以痊愈。</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棵古树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如果真的较真,按照“斗姥宫”石碑上,关于大、小“皇姑庵”始建传说确有其事的话,这棵树至少应该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传说就是这样,至于你相信不相信,是相信全部还是局部,那就全在听传说的人了。这棵古树在离地面不高的地方,就把那些枝干舒展开了,呈放射壮向外面延伸着,敞着怀,伸出臂膀,枝桠横陈,四季叶青,鳞甲旬旬,其势夺人,被称为“千年古松菩提”。似守护寺院的天神,又似拔地欲飞的苍龙。凡寺庙,松柏,总领寺院草木之首,此松又伫立庙宇的山坡上,更显现着一种正统,一种大道,一种傲视。从缠在大树身上的红色布条和摆在树前盛满香灰的香炉看,大树本身已经被信众们赋予了神异的内涵。向信众们讲述着曾经的一幕幕动人的往事,唤起人们的无限遐思。</p> <p class="ql-block"> 千山的秋味无边,踏进山梁,步入林间,半黄半绿、抑或半绿半红深秋之叶,斑斓了秋色,惊艳着人间。顺着蜿蜒小道,慢慢的前行,清风带来的阵阵秋香,在鼻尖萦绕不散,浅浅的,淡淡的,滋润心间。秋天的成熟与韵味,包裹着野果的香甜,轻柔弥漫,醉上我们心间。</p> <p class="ql-block"> 时光深沉,生命厚重,我们在深秋的千山里行走,总有一些美好的风景长驻眼前,让我们割舍不断,深藏心底。光阴的故事里,写满我们的美好,穿越的旅途中,氤氲着我们的温情。秋风袅袅,秋阳不燥,携着我们,与时光一起,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大伙儿都说,“村里这些年的巨变,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党中央的好政策,我们坚决跟党走”。“八会村”全体村民,在浩浩荡荡的新时代大潮中,心中怀有梦想、脚下充满力量,砥砺前行。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大伙儿纷纷表示:“我们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圣仙宫,我们便沿着圣仙宫后面的大岩面向老君峰爬去, 老君峰伫立于圣仙宫景区,天空湛蓝,山峦俊秀,历经风霜雨雪剥蚀后的老君峰怪石嶙峋,危崖耸立,如斧削刀凿;攀爬老君峰,路随山转,景随路移,哗哗的松涛声隐隐传来,摇撼山脉、摇撼心脏。站在峰顶,夜可观星辰,晨能听涛声,宛若天上人间。老君峰不仅山峰俊秀、风光旖旎,人文地理和民间传说也异常丰富: 关于老君峰的由来在当地还有不少民间传说。其中有一个版本流传较为广泛;传说在天与地还混为一体模糊不清的时候,道教始祖“太上老君”接天庭命令,率部下凡烧炼金丹。太上老君领命后率部下凡来到了如今的千山老君峰一带,支起八卦炉,汇聚天地之精华,苦炼七七四十九天。开炉时,天地已分明,金丹散落到哪里,哪里就江河流淌,山峦起伏。老君峰是太上老君留下的灵气化成的,所以千山老君峰这个名字也就因此而得。<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组成了老君峰独特靓丽的人文旅游风景线。</span></p> <p class="ql-block"> 从老君峰下来,我们便沿着“驴友”踏出的小路向西万笏峰进发, 东西万笏峰 位于圣仙宫遗址处,分东西二峰。东万笏峰呈笋状,花岗岩石体,由下而上立纹交错,将石体分割成鳞片状,远看犹如万笏朝天,故名东万笏峰。西万笏峰是一组花岗岩石组成的奇峰,高约几百余米,如墙并排而立,为典型的指状花岗岩峰墙景观。由于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分化,加之风雨剥蚀, 峰体岩石如削,形成一片片长条裂隙,线条均匀,状如竹笋。整个石峰如刀切一般裂纹,紧挨中间的一柱石峰,格调清奇,独立凌空拔地而起,有王者之尊。整组石峰气势雄伟,犹如百官手持玉笏朝贺三清天尊,又如古代六部尚书持笏朝拜皇帝,故名。有诗云:巨蟒龙蛇身,女神母仪形。万笏尚书持,千山最知音。<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奇异的是东西峰均少土无树,在翠绿的千山别具一番景色。</span>至西万笏峰顶没有停留,直接前往皇姑峰。</p> <p class="ql-block"> 皇姑峰位于斗姥宫东北,是谷垛岭东南脉、石罅峰南脉、将军峰西脉、大小皇姑庵北诸脉交合点。南坡和东南坡极陡,岩石突露,形成巨大的陡峭片壁,远看犹如石瀑。北和东北面是林木茂密的壑谷。西北和东南面是山脊骨松林带。峰头平缓,呈平台状,树矮视野宽阔。昔南谷有一庵,为一位皇姑修炼所建,名为皇姑庵。传说,皇姑常登峰顶静坐,故名为皇姑峰。此峰附近有许多奇形小石峰,翠松摇曳,景色极佳。有诗云:“石瀑无声壑谷悬,峰头静坐望庵残。千年变幻悲歌尽,幸喜今朝盛世欢”。在季节更替中,我们喜欢千山皇姑峰这秋天的色彩,漫山遍野的各种红叶如云霞飘荡,丰富多彩的落叶,在山岗上摇曳多姿,一时间,把千山的秋天渲染得五彩缤纷,让千山的秋天拥有了一份秀美和艳丽。或许,这是季节的极致之美,这是严冬之前生命的用力绽放,也是我们能够欣赏到的最丰富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弈棋峰位于皇姑峰东南,为东极谷与圣仙宫间主峰,东、南、西是林木茂密的陡坡,北与皇姑峰东南峭壁连接,十分幽静秀丽。峰头分上下两级,实为二台,呈曲形。主峰顶南北稍长,平坦,被油松、栎等树木枝叶遮蔽,稍东有一台,半土半石,上有奇松怪石,东临悬崖峭壁,西倚主峰顶密林,是该峰最佳游处。传说,昔日东极宫与圣仙宫道人常于峰顶弈棋,故称弈棋峰。在东极峰上观弈棋峰,右后为皇姑峰。</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千山老君峰、东西万笏峰、皇姑峰、奕棋峰、大牛爪峰的深秋里,放飞身心,随秋风而行。层峦叠嶂的山峰里,写满了我们对千山的依恋,摇曳的层林间,收藏了我们的故事,缤纷的色彩,惊艳了我们的行程……不必问,不必追,在十月的暖风中,与季节一起,依着时光的韵律,在四季的轮回中,安享我们穿越山峰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我们携一抹丰润盎然的千山秋意,历数着春华秋实的粗犷胸襟。高谈阔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孰是孰非。在色彩缤纷的山野里,攀爬踏深秋,松涛阵阵如歌,秋抖落一地心事,千山的尽头,丰收涂抹着一幅美轮美奂、沉甸甸的油画。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在风景旖旎、色彩跌宕的千山故事里,时令是导演、天地为幕,醉人的秋色便是色彩斑斓故事的主角。</p> <p class="ql-block"> 千山的深秋总归是深秋,白天妩媚而温馨的秋阳依然在有些泛黄的树叶间欢快地跳跃,随风摇曳,流光溢彩,而照在我们身上那种惬意和舒畅的透彻始终让人有点割舍不断,暖意洋洋的感觉,倒使人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深秋的那种柔情而写意的享受。对面“东万笏峰”斑斓而绚烂的色彩,清爽而怡人的气息,成熟而娴静的氛围……瞬间勾勒出一派千山深秋特有的风景图。</p> <p class="ql-block"> 千山的秋色深深,岁月浅浅,不问花开几许,不问落叶几重,只潋秋的静美入怀,旖旎,阑珊,醉了心,也醉了时光的画卷。只要你有一颗感受美的灵魂,就能够触摸千山天地山水大自然的魂魄,户外让你谦卑,让你成长,让你以全新的姿态去看待这个世界,一个背包,一部手机就是你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千山秋天的美,美的入画、美的清秀、美的旖旎,千山秋天的风,是从容的、是温柔的、是可入心的,慢慢让我们历练,从而走向成熟,让我们行走的生命在秋风中轻易便能找到一种归宿。</p> <p class="ql-block"> 在秋天的怀抱,我们敞开心扉,拥抱阳光,传递温暖,用积极、乐观、向上、善良的心态去待人处事,把快乐和美好分享给身边的每一个人,如此,便是秋的收获。我们喜欢千山的秋天,喜欢它如诗如画的美景,更喜欢秋的内涵和丰盈,使我们更加成熟稳重。我们经过行走千山的磨砺,变得更加温暖和善,举手投足间,多了风雅,秋心眉眼里都藏着智慧。</p> <p class="ql-block"> 千山秋色忽晚,山间静美,每一棵草木都是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艰辛。境由心造,千山旖旎风光映在我们心中,我们经历过太多的风雨,早已对人生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深刻感悟。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只有一个人对世界了解得更广大,对人生看得更深刻,那么,他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高意义的理解;甚至也会心平气静地对待欢乐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 按照“八会村”领导制定的路线图,我们从皇姑峰下山,顺着“驴友”踏出的小路走着,虽然坡度很大,但还是一路往山下走,而且越走坡度越缓,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斗姥宫”,在一个高高的台基上,立着两大三小五栋建筑,很明显这都是近几年新建的。大一些的殿宇檐下的匾额写着“斗姥殿”,殿前带有回廊,红柱、红窗、大脊上也有龙形图案。站在新建的宫观前面,有一块新刻的石碑,却记载了“斗姥宫”的过往,简述了这座道观的历史经历。在碑刻中开头叙述到“盖闻千山斗姥宫始建于东西两晋时期,有两位公主同时出家寻仙求道,几经坎坷,缘遇千华山西南麓上石桥村美景仙境,入山中仙洞修道成仙,后人称其大皇姑庵,小皇姑庵,斗姥宫时称大皇姑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按照碑记的规制,是不加标点符号的,为了能让人们看清楚,所以后给加上去的。开头的一个“盖闻”就是听说,等于给那段历史定了性,也就是传说而来。在能看到的“斗姥宫”介绍的资料中,有的说当年妙庄王的三女儿曾经在这里修道,所以称为“皇姑庵”。这个来源实际上是关于妙善公主的传说,春秋时期的妙庄王三公主出家修行,后来成为佛教里“千手千眼观音”。这个故事在后世老百姓中流传甚广,包括后来她的母后及两个姐姐都分别修炼成了菩萨。从唐朝到宋代,又被刻成碑碣传世,虽然说的是发生在公元前6世纪的故事,但是现在还有河南宝丰和四川遂宁及新疆昌吉的“观音故里”之争呢 ? </p><p class="ql-block"> “重修千山斗姥宫碑记”记载的传说是东西晋时期,始于2世纪,这样一下子就把传说的发生时间后推了800多年,又似与妙庄王女儿出家,不是同一件事,无法考证的传说,信不信,由你自己决定吧!因为关于妙善公主的传说,得到了“斗姥宫”传人的认可,似乎是最具权威性的。 其实不然,经过我们调查,“斗姥宫”并不是当时就存在的,而是清嘉庆二十年,由全真道“蓬莱派”第七代传人道士孙清山在“皇姑庵”的旧址创建的,嘉庆二十一年修正殿,嘉庆二十三年塑斗姥像。道光十四年刘重忍重修,中华民国十二年田体存重修,所以不是如石碑上所说:“斗姥宫”时称“大皇姑庵”。应该说“斗姥宫”重修的位置,是原来的“大皇姑庵”。传说中的“大皇姑庵”在历史上似乎存在过,但是建的具体年代已不可考,既然与妙庄王三公主没有关系,那么还有一种说法,说是清代有位公主捐银子修建的,所以民间叫作“大皇姑庵”,据说庵里还曾供奉过她留下的信物,这种说法似乎比较靠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随着岁月的流逝,像这种口口相传的故事,因为没有文字记载,也没有官方认可,也就只好在民间里流传了。撰写《千华山志》的刘伟华先生,也认为关于妙庄王三公主在这里出家的传说“其实荒渺不足信”。但是现在石碑上的说法,又不同于这个传说,那么关于两位公主出家,才有千山“大、小皇姑庵”的说法,也就有待于考古学家去研究了。 “斗姥宫”供奉的是“圆明道母天尊”,是北斗七星之母,也是诸多星星的母亲,“斗姥宫”也被称为道教“蓬莱派”在千山的唯一传承。“篷莱派”是全真道的一派,起源于山东泰山余脉的“徂徕山”,据说始组为吕洞宾和张三丰,从清朝入千山。尽管两位皇姑的传说,迷迷蒙蒙,缥缥缈缈,我们就不要那么较真,它却承载了历史,为千山这部历史大书,又增加了几个精彩的片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造化无处不在。人生的跌宕,山水的了悟,一切的缘来缘去,浩浩荡荡,奔流在无际的宇宙间。“我见千山多妩媚,料千山见我亦如是”。我们登上千山,站在西万笏峰顶,望着眼前的“东万笏峰”、“象鼻峰”,感道悟道,启迪了心灵,也涤荡了胸襟。</p> <p class="ql-block"> 时光不老,我们依然在千山的岁月里前行,迎着秋风的清爽,与秋同步,看万物变迁,看季节交替,放下所有沉重,在这深秋的季节里,与千山的深秋融为一体,恬静、自然、简单,把那些恼人的俗事暂且抛后,为内心寻得一份安宁,在十月暖阳的抚慰下,望千山色彩斑斓,悟生命珍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杨绛先生说过:“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人生中,有很多的选择。若是觉得很累了,就到千山走一走,看一看,停下来歇歇,让身心找到一个可以休憩的港湾,收获的是一份山的深情与淡定。人生就是这样,无常伴着无奈,苦的是挫折,累的是磨炼,一切的遇见都是在磨炼你的意志。只有让自己安静下来,才会懂得,平常心度日,来去皆有序。失去过,才知道珍惜,经历过,才懂得人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2年10月20日于耕读斋)</p> <p class="ql-block"> 总编:张振举</p><p class="ql-block"> 副总编:曲德家、刘明忱、</p><p class="ql-block"> 总监: 孙冶</p><p class="ql-block"> 主编: 孙飞</p><p class="ql-block"> 编审:聂金萍</p><p class="ql-block"> 执行编辑:孟文英</p><p class="ql-block"> 责任编辑:聂金萍</p><p class="ql-block"> 美术编辑:丹青</p><p class="ql-block"> 摄影:陈红梅、李素宏、聂金萍、何玉敏、郭亚芬</p><p class="ql-block"> 校对:金萍</p><p class="ql-block"> 音乐:云飞</p><p class="ql-block"> 撰文:耕读斋</p><p class="ql-block"> 版式设计: 慎思</p><p class="ql-block"> 后期制作:辽河</p><p class="ql-block"> 地点:千山“圣仙宫”、“斗姥宫”、“西万笏峰”、“东万笏峰”、“皇姑峰”、“老君峰”、“象鼻峰”“奕棋峰”、“大牛爪峰”</p><p class="ql-block"> 时间:2022年10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