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铅山县稼轩乡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晚年的居住地,是他政治生涯结束后寄情山水的地方,在此他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圈粉”无数。稼轩乡清山绿水,风景如画,和他千里之外的家乡山东济南风闸村一样,有竹,有泉。</p> <p class="ql-block">辛弃疾被后人称为“词中之龙”,他的词豪迈婉约、清新自然,个性鲜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人物中,如果要做个民意调查,推选出一位“文武双全”又“柔情真英雄”的人物,我想辛弃疾凭实力绝对碾压群雄。自古很少有人可以像他那样“武能上马定乾坤,文能提笔安天下。”</p> <p class="ql-block">正因此,挖掘铅山文化的《三清媚》为探循800年前辛弃疾的足迹,感受辛弃疾的文化气息来到稼轩岩前村采风。铅山县稼轩乡是个因为辛弃疾而改名的乡镇,也是中国第一个以词人之名命名的乡镇,全乡弘扬辛弃疾文化,家家有词,人人背词,处处看到辛公的词句贴在墙上,竖在路旁,环绕在耳边。该乡镇也被荣称为“中国词乡”。</p> <p class="ql-block">接待我们的是岩前村江兴红书记,他也是个铁杆“辛粉”。他为我们讲述辛弃疾宦海浮沉的不平,讲述辛公在稼轩乡以词抒怀的悲切,讲述辛公临终时大喊“杀贼、杀贼”的遗憾时,眼里有泪光。他讲辛弃疾在稼轩所写的词句,讲辛公在岩前村时的历史故事。讲到当年辛弃疾为雪天没有留下好友陈亮而伤怀在四望楼写下那首著名的赠别词《贺新郎·把酒长亭说》时,江书记一定要亲自带我们沿着辛公古道到当年写下诗词的所在地,如今的方村泉湖去看一看。</p> <p class="ql-block">于是,一个热浪翻滚的午后,一群仰慕辛弃疾的女子,顶着炎炎烈日,沿着辛公古道曲折的石路,走在金色的稻田里,就为穿越时空,重合辛公当年的脚步,体会他归隐田园的悠闲安逸和重整山河的豪情壮志。</p> <p class="ql-block">江书记兴致勃勃,一路讲述辛弃疾和陈亮的知己情深,友谊之光。忽然,就在辛公古道上意外的看到了两棵极奇特的枫杨树。</p> <p class="ql-block">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让人难以忘怀的两棵树,以至于我到现在还忍不住想起它们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这两棵枫杨树生长在南宋时期上饶到福建的必经之路上——辛公古道上,在它们边上紧挨着一座一米来宽,长三米左右的石桥,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静静的流淌。石桥由对半各三长块的石条搭成,辛公古道上新铺的鹅卵石接连到石桥坡下。</p> <p class="ql-block">小河边,石桥旁,左右岸神奇般的各生长出大小相同的两棵枫杨树。这两棵树生长在河岸的相同位置,更神奇的是两棵树分别斜插在河提上一般,都不约而同的向对方倾斜伸展,等主体树干基本延伸到对岸时再突然90°直角上扬,枝丫直冲云际,抬头看,左岸的树杈其实是右岸的树根,右岸的树杈其实是拥有左岸的树根,两棵树就这样形成一道横看“V”字型,竖看相交的奇特景观。它们像人类的双胞胎,像照镜子,像复制粘贴,大自然如此神奇,不在人工的干预下自然生成。</p> <p class="ql-block">人们是走过稻田又拐了一个弯,先从一棵树旁走过,再踏过大小不一的石头,再走上石桥,再绕到另一颗树下,辛公古道似乎是被迫转了一个半圈,或者是特地要绕过来见下它们。</p> <p class="ql-block">它们像是两位好朋友手拉着手,激动地在空中转了半圈后就彻底的向天空放飞,又像两位故人交颈相谈了好一场后,终究叹了一口气,不得不各自挥泪离别。</p> <p class="ql-block">我一遍又一遍的走过石桥,绕着圈不同角度的看着它们这个近乎完美的天然构图。两棵树干都需两人合抱,树干上也爬满了碧绿的藤蔓,两棵树冠开展融合,枝繁叶茂,绿荫浓密,洒下斑驳的光影,一个大大的鸟巢挂在枝丫间,分不清枝叶来自哪一棵树。</p><p class="ql-block">想象每年春天它们开花时,串串花苞倒挂下来,在微风中飘荡,彼此是不是在述说着一年的相思。秋季落叶时,片片落叶在地面上形成厚实松软的枯枝落叶层,保护着堤岸,温柔着大地。</p> <p class="ql-block">放眼望去,这两棵树在一大片金灿灿的稻田中,远处是扶贫产业基地的茶山,这两棵树就这样屹立在辛公古道上,它们与桥浑然天成,是种了树才有了桥,还是为了桥才种了树,我们无从得知,但是,唯一确定的是,它们生长在辛弃疾曾经走过了古道上。</p> <p class="ql-block">它们在时光里已经站立了多少年?见证过什么样的历史?石桥是否把当年辛弃疾追赶陈亮时的背影向它们一一描述?</p><p class="ql-block">如今一批又一批找寻辛弃疾遗迹的人和当年南来北往数不清的古人一样都要从它们这两棵枫杨树的脚下走过,也许还听到人们大声的念着“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佳人重约还轻别。”……</p> <p class="ql-block">“人中之龙,文中之虎”的陈亮,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唯一一位状元思想家,他与辛弃疾志向相同,拥有相同的才华和共同的家国情怀。为共商复国大计,陈亮不惜日夜兼程踏雪赴会,只因为辛弃疾在他心里是“眼光有梭,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的人。在辛弃疾眼里,陈亮更是“风流儒雅,好似陶渊明在世,满腹经纶,又如诸葛重生”。他们一见面就相见恨晚,对山水田园他们把酒言欢,对抗金复国他们互相安慰和鼓励,“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但莫使伯牙弦绝……”他们懂得彼此的执念,甚至有着共同壮志未酬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思绪飞扬,我在两棵枫杨巨大的树阴庇护下沉默良久,我更愿意把它们想象成是辛弃疾和陈亮的幻化之树。几百年来,辛公遗存在这块大地上不曾离去,两棵枫杨在辛公古道上受天地间的风吹雨露,辛公精神的滋养,慢慢萌芽、生长、屹立。它们你欣赏我,我欣赏你,你向我奔赴,我向你靠近,把心中最深的情谊留给彼此。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啊!如此高傲的辛弃疾终于又有了可以互诉衷肠的人,前世没有说尽的遗憾事,今世就再携手相互慰藉,共圆未了的英雄梦吧。</p> <p class="ql-block">梁衡老师在他的新书《天边物语》中写道:“自然界万物有主,承天之光,接地之露,不卑不亢,无所谓荣辱。”</p><p class="ql-block">在辛公古道上看到这两棵枫杨树,我分明感受到了它们无关天地,无惧风雨,有的只是彼此的肝胆相照和英雄相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