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多

种豆南山下

<p class="ql-block">坐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新场古镇,虽附有浦东新区地理之名,但它远离市区,独居于傍海之滨,以自己的风貌,续写着小城故事。</p><p class="ql-block">古镇以南北东西井字排列,成方块式的古代建筑有序排列。坐落于古镇繁华街道的牌坊,如同一个标签,向人们见证着它的历史——明代万利年间,朝廷二品官员朱国盛捐资修建。</p><p class="ql-block">“新场”名字的由来,承载着一段历史。当时有个下沙盐场,要迁移这里,变成新的盐场,故名新场。</p><p class="ql-block">新场因盐得名,也因盐而兴。始建于南宋的古镇,历经沿革,从此发达于苏州。</p> <p class="ql-block">临河而建,白墙黛瓦,风雅秀景,这是很多人最熟悉的江南图画。可这座古城更具江南独特,河流不仅环绕全程,还东西纵贯,使这里水路交通出神入化。</p><p class="ql-block">有趣的是,沿河梯型和台阶型岸桥(河道通往陆地的码头)随处可见,有的直接直接通向房间,有的通向走廊,有的通往小巷。</p><p class="ql-block">更有趣的是,每个码头的拴船石桩造型各异,有的像狮子头,有的像马头,有的像如意……而且大多石头都有三百年以上的历史。由此可见,这座古城拥有过去的盛世,延续着现在的繁荣。</p><p class="ql-block">有人说,看江南要看如织的河流。我说,看江南要看江南水乡的水——满盈盈的,充沛的,平缓的,安静的。由于多年来这里,我是最好的见证者,一年四季始终不变它的姿色。尤其是夏天来这里,你蹲在岸边伸手都可以碰到河水,但又不外溢。下雨天,如果你坐在临河的茶室饮茶,雨点落河的声音,如同无数鼓槌敲打水布,那种丝丝快慰,无法用语言描述。</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人头传动,商户林立,演绎着近古和昨天的繁华。当年的歌院笙箫乐舞,似乎回荡耳盼;私塾的读书声不禁让你久立,杭帮菜的佳肴,让你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三林盐炒肉皮,北方人见了奇怪,南方人亲睐,它又是哪种饮食文化的迁移。</p> <p class="ql-block">时至寒露节气,却不减江南人游历古城的兴致,只为了找寻,唤醒它的历史的记忆。笋丁烧卖、甜点烧卖、香米蒸糕,恐怕没有哪样食品最能代表江南的饮食主流。糖渍陈皮、糖渍槟榔、糖渍话梅众多果脯那是江南人的最爱。不知道它流传多久,也不知道先民多么由衷,也不知道它又搭建了何等的饮食文明。</p> <p class="ql-block">喧闹的古镇街市为你带来怅然,巷尾的茶室,也能把你拉回宁静。每个茶室都别出心裁,共具一起,又不拘一格。三两人要上一壶茶,或闲聊或凝神,都会雅趣使然。也可以闲庭漫步,唐洋古巷,脚踩着青石板路,踏寻着街头巷尾,寻找着当年拍摄《色戒》、《摆渡人》、《叶问》、《国民大先生》景点,感受着导演的审美目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