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13日我们去长顺县广顺镇农场摘苹果。这是贵阳出现新冠疫情以来,第一次跨县出门,在家憋了近一个月,大家都快要疯了。所以,刘建国院长一声召唤,大家都踊跃参加。这次去的人一共有21人,共开了7辆车。其中,有刘院长的朋友,夫人姚琼的朋友以及冰雨小邰(李强的夫人)的朋友,以及小邰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这两年,一到苹果成熟了,我们都去。苹果酸中带甜(但煮吃,一个字“酸”。),清脆,口感非常好,特别是帶麻条的那种。当然,摘苹果、吃新鲜是一回事,更主要是,在金秋硕果的季节里得到释放。</p><p class="ql-block"> 我们沿着花二道走,一个多小时就到了,非常近。在区域新冠防控工作的管理上,黔南布依族自治州明确规定:贵阳来的人员需得持有48小时内的核酸阴性证明。工作人员查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核酸结果,还有行程码,就放行了。不象有的地方要求,在查了核酸结果后,还得落地检,还得在家居留观三天,如果没有家的,还得集中隔离三天。我想去办一点事,半天的时间,还得在呆上3-4天,我疯了。我的一位朋友,10月11日从贵阳回某地时发的微信,说道:“疫情无情,新冠早灭。现出门去玩真难,为了大家安全,人人都得遵守防控政策。近日回去一趟,出站要1个多小时才出得去,排长队登记个人身份信息来自何地往返及祥细家庭住址→签个人承诺书→查验“二码及48小时核酸”→采集核酸→单人乘坐网约车登记车牌号→报备上传→发放放行证明→社区报备→居家三天两检→社防人员上门核查。呆家三天后也不打扰亲人们,不受“欢迎”的人只能及早离开返回。”</p><p class="ql-block"> 虽说我们去的是广顺农场,实际都是各家各户在管理自家的一片林园。他们施的是农家肥。去年,我去时,曾看见树的旁边挖了许多坑,旁边放了一大堆的猪、牛粪(发酵的)。农家肥,会使来年的苹果,长得更好,结得更多,更加可口。</p><p class="ql-block"> 到了苹果园区,我最想知道的是,苹果皮上到底有没有农药的残留。在我的以往知识中,吃苹果是要削皮才吃,因皮上可能有许多农药残留,但从营养学的角度看,削皮会丢掉许多维生素C(VC)。两权其害取其轻,就农药和VC来说,我愿丢掉VC而削皮不食农药。所以,以前吃苹果,我均削掉皮。但去年和今年,我看这些农民从树上摘下来就吃,我也问过他们有没有农药,他们都说没有。后来,我又专门问另一农民:“你家的苹果树为什么叶子那么少?全是大大的苹果挂在树枝上,是不是只为了观赏,不卖?”他说:“怎么不卖?是卖的,5元一斤。”我又问:“那为什么没有叶子?而另一家的叶子则满树都是。”他说:“在4月份,因外出打工,没有给树打保叶药,而掉成这样。”我又问:“苹果上打没打农药?”他反问我:“为了保证不被虫害,你说打不打?”,他接着又说:“在苹果刚长出不久,打过一次药。”他又说:“打药时,是用纸袋套住苹果,没有打在苹果上。”</p><p class="ql-block"> 最终一句话,果农敢吃,我也敢吃,想削皮就削,不相削皮就这么吃。</p><p class="ql-block"> 满树的苹果,挂在树枝上,在秋天的阳光照耀下,果皮被照得通红发亮,对着你喜笑颜开,那一个看着都顺眼,那一个看着都心花努放,那一个都想摘进蓝子里。有的队员先摘下来尝一尝,好吃就只摘这颗树的;有的队员则选中小的摘,因一次可以吃完,太大一次吃不完。果农说,最好摘带麻条的,那种好吃。我则不管,我看那个顺眼就摘那个,想摘那个就摘那个,整片林的我不想信会有几种味道。提着一大蓝苹果,不但是成果,还是一种享受。</p><p class="ql-block"> 爱照相队员一边摘苹果,一边照着相,摆着各种姿式。站在苹果树旁,脸贴着挂着的苹果,或手捧着、眼看着,等等。</p><p class="ql-block"> 摘完苹果后,刘院长就带我们到他家去。他家在广顺镇核子村花边组。前有一条河,叫麻线河(核子村在麻线河的最北端),村寨依山而建,从山形看,两边山还连出两个小山,犹如一把太师椅的扶手,整个村都座落在态师椅里,下面是一大片良田。随队一起来的董师(地矿局的,曾在一起聚过两次,小邰闺蜜吴娟的丈夫),他是搞地质的,一看这个地势,就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 2019年在该村及朝摆村实施1415万元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中央资金1000万元)。也就是说,在当地3000亩的农田里种植茭白,项目实施后将实现年产优质茭白900万斤以上,产植在2700万元以上。</p><p class="ql-block"> 在这一片良田中,昔日是一片金黄的油菜花、金黄的稻谷,现在则是一片绿悠悠的茭白秧苗、一片绿色的地毡,风景这边独好。</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3-4月随风抖动着的茭白,枝叶翩翩起舞,空旷的田野,美不胜收;秋高气爽的茭白枝,虽然挡住了人们的视野,但在远处看,也仍是绿悠悠一片,其气势也不失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此时在路边走,你还可以看到长、冒出的茭白芽,淡黄色,大约长10公分,它们在吸引着你的眼球。剥一根来看,金黄闪亮,吃一口带甜味。“今年,为什么这么多的茭白还在田里?是不是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卖不出去?。”我问一位迎面来的农民,他说:“主要是次品太多。”(茭白好坏的简易判断,如果是直的,就是优质的,如果是扭曲的,就是次品,属于歪瓜裂枣。)</p><p class="ql-block"> 看着这些歪瓜裂枣的茭白,我心里在想,虽然是次品,但拿去贵阳卖,还是卖得脱的。如果低于现有的市场价(因我前几天曾买过,6元钱一斤),肯定是抢手货。</p><p class="ql-block"> 我又问这位老农:“这茭白杆长这么高,是不是用来喂牛,或卖出去?”他说:“来年用机子打碎犁在田里,用作肥料,因种植茭白需要的肥料太多。”看到这片茭白杆,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而将被犁进田里作肥料,还真有点可惜。当然,对于我这个游客来说,并不了解情况,只是理论感叹而已。</p><p class="ql-block"> 刘院长家有5兄弟,都出去工作或打工了。剩下其老母亲(90余岁)一人在家,这使得刘院长不得不经常回家来照看老母亲。</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老人家自已种菜,并做了许多腌菜,客人来时,就送给他们一包带回去吃;她养了许多鸡,全是母鸡自己生蛋自己孵出,慢慢长大。每一次刘院长带朋友来时,均杀上一只,招待朋友。去年我来时,有三只鸡婆带着30余只小鸡,今年我来时,一只都没有了,全是她儿子(刘院长)带着同学或朋友来吃了。因是土生土长的鸡,有的不但吃了,还要带走。老人家很讲究卫生,你做的或洗的,她不一定认为是干净的,特别是洗好的肉制品或蔬菜就不能光着放在灶台上,而是要用纱布盖上,以防苍蝇在上面乱爬。记得有一次,我把洗好的一只鸡放在砧板上,她马上悄悄对她儿子(刘院长)说:“他做得干不干净哟”,并及时拿纱布盖上。</p><p class="ql-block"> 刘院长的三弟(原该村的村主任,支书,已退休,现住长顺)知道我们来后,专程跑回来,杀了三只当地的鸭子,并亲自掌厨,做了不少菜,如腌肉、香肠等,来招待我们。</p><p class="ql-block"> 随队的上海人李师付就地取材,剥了一些茭白,做了一道油闷红烧茭白,上海口味,新鲜吃法(本地吃法是切片炒糟辣椒),味道还不错。</p><p class="ql-block"> 以花边组为中心,刘院长每年带了不少团队到他家乡来。根据不同季节,辐射周边不同的景区,如摘苹果,看樱花(上千亩),银杏树(树龄4760年),游蓝带公园,住但家花园,吃当地的柴火鸡等,领略家乡农村的风情,可以说,他为其家乡建设作出了不少的贡献。在此非常感谢。(2022年10月20日)</p> <p class="ql-block">苹果园</p> <p class="ql-block">核子村花边组</p> <p class="ql-block">卜算子.油菜籽</p><p class="ql-block">掉在水沟边,春来花一束。</p><p class="ql-block">已是秋风吹起时,其籽飘一路。</p><p class="ql-block">留下干枝丫,荒凉又凄苦。</p><p class="ql-block">来年春风吹又吹,一路绿悠悠。</p> <p class="ql-block">刘院长家</p> <p class="ql-block">刘院长的母亲(中)</p> <p class="ql-block">住但家花园</p><p class="ql-block"> “文韬武略”—但明伦 </p><p class="ql-block"> 系贵州广顺州(今长顺县)人,清嘉庆二十年进士,官至两淮盐运使,文学造诣颇深,曾被誉为屈指可数的《聊斋志异》的评论家。1840年鸦片争暴发,带领军民打退英军,保卫了扬州,扬州人民纷纷题咏颂扬,并绘制“纪德政”八图名《淮南与颂图》刻石纪念他。 </p> <p class="ql-block">到蓝带公园</p> <p class="ql-block">吃柴火鸡</p> <p class="ql-block">看银杏树—中华银杏王,最古老的植物活化石,至今已有4760年</p> <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到花边村</p> <p class="ql-block">刘院长的母亲</p> <p class="ql-block">2020年3月看樱花</p> <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看樱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