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说“网课”》

麦田守望者

<p class="ql-block"> 文/谷麦</p> <p class="ql-block">  这几年,“网课”一词很热,渐渐成为了常态,不经意间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在教育“双减”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培机构全面转型,教材教学全面升级,教育在改革的大潮中,全面进入了新的时代,开启了新的征程。</p><p class="ql-block"> 于是乎,网课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热议的话题,褒贬的对象。然而,人们真正对于网课的利弊、做法和未来,很少提及,说个明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不防我来说道说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从“环境”的角度看待网课。提起网课,很多人表现的“牢骚满腹”,说什么老师在完任务,说什么学生在退步。而实事的本质难道却真是如此吗?殊不知,网课所带来的不是教学质量的打折,而是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以往的教育,大多是在校园里完成的,而如今的网课基本都是在家里完成的。学校和家庭,是环境发生了变化,老师还是那些老师,学生还是那些学生,知识还是那些知识。校园教室那种提供场景化、实战化、模拟化的学习环境,是家庭校外无法比拟的。学生对学习环境的依赖,就像干部对单位的依附,就像工人对企业的依靠。所以说,家里的条件也许比学校的条件更好,殊不知,学校就像病人的医院,那是一种希望,更是一种存在。</p><p class="ql-block"> (二)从“互动”的思维看待网课。人是社会的存在,一方面是指人做为人的个体存在;另一方面是指人作为群体中的一员的存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本质上而言,就是相互“互动”的过程。学校是个大课堂,教室是个小世界。老师是学生的“再生父母”,学生是老师的“编外孩子”,对于孩子的天性,最懂莫过老师。家庭网课和学校教育,少了环境,更少了互动。学校提供的那种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氛围,是网络给予不了的,也是无法创造的。交流是在互动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互动是检验传道授业解惑成效的指挥棒和检测器。</p><p class="ql-block"> (三)从“自律”的惯性看待网课。每个人都是从小到大的,今天在孩子身上发生的点滴,都是在每一个大人的童年里都曾发生过、出现过的。没有一个人的童年是所谓真正懂事的、不爱贪玩的,这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更是童年所给予每个人的犒赏。因为,走过了童年,生活对于每一个人的考验,便只剩下了蹉跎和折磨。所以,当家长帮学生打开视频网课,关上房门,还不忘唠叨几声,便算大功告成了,意味着安静的环境就是学习的前提。殊不知,学校和课堂是嘈杂的,自习室和图书馆也是嘈杂的,怎么爱学习的人,总往自习室和图书馆跑呢?而不是在家或是在密室里。按照中国传统的武侠小说而言,好多功成名就的一代大侠,估计十有八九,不是经历了密室的闭关修炼,就是遇到了高人的指指点点。然而,那毕竟是小说,更是传说,是附带人为因素的刻画和加工。所以,在我看来,过分的强调孩子从小养成自律,那本身就是无稽之谈,更是抹杀孩子天性的人为意愿。</p><p class="ql-block"> (四)从“较劲”的人性看待网课。人是会思考的精灵,比起其他万物,人的思维更具有强大且完善的功能。这是人之所以治理社会的能力和方式。学生在课堂上,专注于老师的一言一动,从而获取更多知识的光芒。好多优秀的老师,大多会采用人性所具有的“较劲”、“好胜”的心态,去从事教学实践,经常拿好学生和差学生做比较,用历史和现在做比较。其目的不是在区分学生的优劣,更不是说明史强今弱的发展,而是运用比较这个杠杆,来激发学生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当陪读的家长一味的在关注老师讲的好不好,孩子学的深不深的时候,估计学生在想象手机上的游戏好不好玩,ipad上的电影好不好看呢?难道这不是人性吗?所以说,当网课趋向常态化时,学生之所以在独立的环境中,用心不够的原因,其中一方面便是家长缺少了像老师那样,对孩子心理的了解和对人性“较劲”的把握。因为,教育学本身也是心理学的范畴,心理学更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的家长,有几个具备教育的能力,更有几个接受过心理学的熏陶呢?</p><p class="ql-block"> (五)从“教育”的本质看待网课。在我这个非教育出身的人粗浅看来,教育的本质不光是对于知识的无情灌注,更在于对爱的传播和传递。爱的传播和传递,需要更多是手把手的传递,更是以身作则的传播。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伟大创造,更是人类思考进步的动力所在。通过网课是完全可以完成我们的教学大纲的,也完全可以实现对于知识的传授。然而,爱怎么去传播?爱怎么去传递?我想,网课的效果远不及学校所带来的那么直接和有温度。有人说,老师的孩子老师不一定能教育的好,企业家的孩子也不一定成为企业家。是啊,实事就是这样。父爱母爱是一种有血缘关系的存在,具有先天性的功能。而老师的爱,是一种来自非血缘,更多的是社会关爱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关爱却成为了很多人,一生用之不竭的动力所在。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和感知,我们哪一个人会否认,与爱无关呢?</p><p class="ql-block"> (六)从“未来”的态势看待网课。世纪疫情,注定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变革,这种带来的变化,涉及或波及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点像费孝通老先生所说的“差序格局”所形成的那样,不过是或多或少罢了,或轻或重而已。那我们的教育呢?在变革的大潮中能会独善其身吗?显而易见,那是不可能的。在我看来,当前和往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网课会成为我们的新常态。而这种新常态,不光是防控所需带来的,更是革新所带来的变化。我们任何一个人,没有理由去批判这种变化,我们所具有的,或者说是我们能做的,便是更好的去适应、去改变、去创造。网课三年,时间不长也不短,但网络教育的体系逐渐在健全,老师也逐渐的在改变,学生也逐渐的在适应……前几天,当我在网络上看到,有一位年迈的老师,在一个学生都没有的教室里,穿着得体的面对着摄像头,陶醉于为民族伟大复兴大业,而专注于教育孩子的画面时,我所有对于网课的种种不解和无情偏激,霎那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于是乎,萌发动手此文的初衷和心声,旨在通过我对网课这种新的模式、新的实践的学习和认识,来呼吁得到更多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来期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帮助,来渴望得到教育的重视和关注。</p> <p class="ql-block">  网课本来没错,错就错在我们压根就没有把“网”当成“教室”,没有把“课”当成老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与其我们埋怨,倒不如我们去适应。因为,科技的日益进步,必将会对生活迎来革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网课,怎一个好字了得,又怎一个不好而指责呢。我们所做的,也只能是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来共同努力,致力于为教育创造一个可爱、可敬、可育的大环境,仅仅而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10·23·在路上</p>

网课

老师

学生

教育

孩子

学校

互动

更是

环境

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