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鸿声初 秋深客思迷

陕西礼乐

<p class="ql-block"> 古代,人们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p><p class="ql-block">1、豺乃祭兽丨豺狼开始捕捉猎物,捕捉多了的食物吃不完就放在那里,这在人看来就像是在祭兽,和人间新谷收获时候,用一些物品来祭天,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样的道理。</p><p class="ql-block">2、草木黄落丨秋天草叶枯黄,西风漫卷,渐渐寒冷的气候,把大自然所有的生命力进行了一次次毁灭的摧残,而人的情感也随之进入了低谷,离别惆怅,尽显秋天的悲苦,触及了人心</p><p class="ql-block">3、蛰虫咸俯丨经过了生机勃勃的春,热闹蓬勃的夏,金黄暖意的秋,马上又将进入藏伏内敛的冬。蜂蝶蛰虫,以这种修行的姿态,期待来年新生。</p> <p class="ql-block">  霜降吃柿子:柿子,是秋季的应时食物。从《礼记·内则》中可以看出,当时便已规定柿子是国君日常食用的三十一种美味食品之一。南北朝时期,梁简文帝曾专门称赞柿子是“甘清玉露,味重金液”。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总结出柿树有七大好处:“一寿、二多荫、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p><p class="ql-block">家山谬说冷糖霜,未若椑侯远擅场。</p><p class="ql-block">甘似醍醐成蜜汁,寒于玛瑙贮冰浆。</p><p class="ql-block">学书博士空题叶,病渴文园却屡尝。</p><p class="ql-block">不识梁侯底处所,虎贲要是似中郎。</p><p class="ql-block">——【宋】张澄《楔侯柿》</p><p class="ql-block"> 天气渐凉,寒霜降临,秋燥明显,燥易伤津,所以可适当吃些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诸如柿子。而元末明初时期,自然灾害频繁,人们对柿子可以代粮充饥的作用也有了深刻的认识。据传,明高祖朱元璋在做皇帝以前曾亲身体会到柿子充饥的这种功效:小的时候,朱元璋家中十分剪围,经常没有食物可以果腹。有一年的霜降,朱元璋已经两天没吃饭,此时恰巧看到一棵柿子树,上面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于是,他就饱饱地吃了一顿柿子。若干年后,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是一年霜降日,朱元璋再次路过那棵柿子树旁,便将红色战袍挂在树上,感激其当年饱腹之恩,并封其为“凌霜侯”。</p> <p class="ql-block">  霜降礼俗,求吉祥,打霜降。在清代以前,霜降日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风俗。在这一天,各地的教场演武厅例有隆重的收兵仪式。按古俗,每年立春为开兵之日,霜降是收兵之期,所以霜降前夕,府、县的总兵和武官们都要全副武装,身穿盔甲,手持刀枪弓箭,由标兵开路,鼓乐前导,浩浩荡荡、耀武扬威地从衙门出发,列队前往旗纛庙举行收兵仪式,以期拔除不祥、天下太平。霜降日的五更清晨,武官们会集庙中,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礼毕,列队齐放空枪三响,然后再试火炮、打枪,谓之“打霜降”,此时百姓观者如潮。</p><p class="ql-block"> 相传,武将在“打霜降”之后,司霜的神灵就不敢随便下霜危害本地的农作物了。农民们还常以听到枪响与否和声音的高低来预测当年的丰歉。</p> <p class="ql-block">  在霜降这一天,古人将举行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祭奠旗纛(dào)之神。纛是用鸟羽或者牛尾装饰的大旗。旗纛是军魂,是主帅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霜降之日一早,一声炮响之后,一队一队的士兵,盔甲锃亮,旗帜鲜明,穿街而过,直奔演武厅。先祭旗纛之神。祭品是整猪整羊,十分丰盛。祭祀时,主祭人要宣读祝文,祈祷旗神指引军士,勇猛前进,旗开得胜。祝词宣读完毕,行军礼,然后阅兵。</p><p class="ql-block"> 古人大多选择在秋天讨伐敌寇,阅兵是战前的操练,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一种“吓阻”手段,也是提醒自己,不可懈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