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段时间,“熊孩子”大闹高铁的新闻接二连三出现,引发网友热议,“真的建议高铁出个带孩子车厢”话题上了热搜。</p><p class="ql-block">北京一高铁上,一名3岁儿童因吵闹声音过大、时间持续长被同车旅客劝说制止,随后遭孩子家长反怼:“我的孩子我管不好,我控制不了他!”</p><p class="ql-block">同行人员附和道:“嫌吵你们坐高级的去。”</p><p class="ql-block">广西柳州高铁上,一名男孩多次用脚踹前排座椅,大声背乘法口诀。</p><p class="ql-block">目击者表示,前排乘客和乘务员多次制止无效,家长也始终无动于衷,还夸赞孩子口诀背得好。</p><p class="ql-block">话题下,许多网友深有共鸣,纷纷大吐苦水,表示坐高铁、看电影时,最怕遇到吵闹的孩子。</p><p class="ql-block">有网友诚恳地说:</p><p class="ql-block">“不是容不下孩子,我对小孩子的容忍程度,取决于监护人的态度。希望有些家长能明白,管不住,和不作为,是两码事。”</p><p class="ql-block">不可否认,公共场所嬉戏打闹、随便破坏别人的东西······社会上的许多“熊孩子”,就是这样在父母的纵容下、为他找借口推脱责任中成长起来的。</p><p class="ql-block">正如稻盛和夫所说:</p><p class="ql-block">“过分强调尊重孩子的自主性,结果变成放任自流。只给自由,但与自由结对成双的义务,却几乎不教。”</p><p class="ql-block">这对孩子道德观念的培养、社会适应、人际交往都是不利的。</p><p class="ql-block">梁启超曾在《论幼学》中强调:“人生百年,立于幼学。”</p><p class="ql-block">教育要从小抓,规矩也应当从小立。</p> <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为什么要尽早给孩子立规矩</p><p class="ql-block">杜布森博士著作《勇于管教》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p><p class="ql-block">“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p><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缘往下看了。”</p><p class="ql-block">这个栏杆就是“规矩”。规矩,让人们行为有界限,从而拥有了相对的自由。</p><p class="ql-block">在安全问题上立规矩,比如不碰插座、不在街道上嬉戏打闹、不从过高的地方往下跳、不给陌生人开门······保障了孩子的安全。</p><p class="ql-block">在人际交往上立规矩,比如有话好好说,不能打人、抢别人东西;去别人家做客要有礼貌,不能随便乱动别人东西······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懂得考虑别人的感受,有礼貌有教养。</p><p class="ql-block">在公共规则上立规矩,比如在电影院看电影、坐公共交通要安静,不能打扰到别人;垃圾要扔到垃圾桶,不能随地乱丢;遵守红绿灯;不插队······让孩子学会自我约束,为自己的言行负责。</p><p class="ql-block">在行为习惯上立规矩,比如早睡早起;多阅读少玩手机;少吃甜食······让孩子身体健康、更自律优秀。</p><p class="ql-block">正是在各种规矩中,孩子才能够对世界有更成熟深刻的认知,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局限,明事理、有同理心、言行得体,成为一个教养好、三观正的人。</p><p class="ql-block">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小不懂事,活泼调皮是天性,不应该太计较,长大了就好了。</p><p class="ql-block">实则不然。</p><p class="ql-block">在儿童发展心理学中,3-6岁,通常被称作“潮湿的水泥期”,这是孩子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是性格塑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p><p class="ql-block">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未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观念,父母的话对他来说就像“金科玉律”,更愿意听从。</p><p class="ql-block">当孩子到了初中,进入青春期,行为习惯、思维观念逐渐成型,这时候的孩子个人意识非常强,父母的影响力日益衰退,再想改变就难上加难。</p><p class="ql-block">更何况,所谓“天性”也要分场合,看程度,没有人有义务无条件容忍孩子的冒犯、打扰性行为。家长不教,社会将狠狠地教育他。</p><p class="ql-block">因此,立规矩要趁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3-6岁,给孩子立规矩,遇到的阻力最小,效果也最好。事实上,2岁左右,该有的规矩就可以教给孩子。</span></p> <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给孩子立规矩</p><p class="ql-block">家长要做好榜样</p><p class="ql-block">前不久,在评估一个中班小朋友社会适应能力时,有一个问题是:</p><p class="ql-block">“爸爸妈妈说话的时候,你能做到不插嘴吗?”</p><p class="ql-block">孩子的回答让我有些意外。他说:</p><p class="ql-block">“爸妈说话我不插嘴的,一般都是我说话他们插嘴。”</p><p class="ql-block">很多时候,家长一边给孩子立规矩,自己却在破坏规矩,慢慢的,规矩开始在孩子心中失去效用。</p><p class="ql-block">比如家长要求孩子早睡早起、少玩手机,自己平常却总是熬夜,手机不离手,孩子也会不服气:“凭什么你可以,我不行?”</p><p class="ql-block">家长言行不一致,孩子更不愿意遵守规矩。</p><p class="ql-block">有些家长,甚至带头破坏规矩,给孩子做出坏的行为示范。</p><p class="ql-block">曾看过一个视频,一名游客为哄孩子开心,伸手去抓孔雀的尾部羽毛,并用力将其拽下,将羽毛递给了身边的孩子。</p><p class="ql-block">被拔掉羽毛的孔雀受到惊吓,迅速跑到远处,飞到一个高地上。</p><p class="ql-block">景区工作人员称,不管拔毛会不会对孔雀的身体产生影响,但从心理上,孔雀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惧怕人类。</p><p class="ql-block">在立规矩这件事上,家长的言行示范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p><p class="ql-block">2-6岁的孩子,可能听不懂家长讲的道理,但一定会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p><p class="ql-block">因此,为人父母,言行需谨慎,给孩子做一个正面的榜样。</p><p class="ql-block">想要孩子守规矩,家长自己首先要做到。比如公共场合不喧哗、不破坏环境、遵守交通规则、排队不插队。</p><p class="ql-block">包括家里的规矩也是一样,想要孩子早睡早起、少接触电子产品,家长要先以身作则。</p><p class="ql-block">否则,教给孩子再多的道理都缺乏说服力。</p> <p class="ql-block">给孩子立规矩,要让孩子明白原因</p><p class="ql-block">有些家长在给孩子立规矩时,缺少一个解释说明的环节,只是强制性地灌输,强迫孩子执行,经常出现孩子反抗、不配合的情况。</p><p class="ql-block">比如:吃饭时不能看电视、到处乱跑,要在饭桌上吃完再下桌。孩子感觉到这个规则影响了自己的自由活动,不愿意听话。</p><p class="ql-block">这时候,如果家长简单粗暴地对孩子说:“这是规矩,就得这样!”容易引起孩子不愉快的情绪,故意和家长对着干。</p><p class="ql-block">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规矩的目的和背后的道理,让孩子体会到遵守规矩带来的好处。</p><p class="ql-block">可能一次两次孩子还不能意识到,但时间长了,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p><p class="ql-block">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保证家里整洁有序,下次可以很快找到;</p><p class="ql-block">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是因为这样会打扰到别人,换位思考一下自己也不愿意被打扰;</p><p class="ql-block">放学回家马上完成作业再玩,这样不会到了夜晚慌慌张张写不完,也可以争取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p><p class="ql-block">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和他一块讨论:家庭里、学校里、公共场所,还需要怎样的规则,以及为什么要有这些规则。</p><p class="ql-block">这样,孩子会在守规则的过程中,学会深入思考,明白规矩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从而自愿遵守。</p><p class="ql-block">而且,有些规则是孩子自己提出来的,在执行时也会更加主动、自觉。</p> <p class="ql-block">04</p><p class="ql-block">给孩子立规矩</p><p class="ql-block">要采取温和而坚定的态度</p><p class="ql-block">有些家长给孩子立下规矩,可是不能坚决地执行,看到孩子哭闹、撒娇,或者自己心情好的时候,就随意更改。</p><p class="ql-block">比如,说好的一天只能看30分钟动画片,这一天来了客人,孩子趁忙乱之际跟家长撒娇想多看一会,家长不想跟孩子纠缠,就同意了。</p><p class="ql-block">这样的次数多了,规矩就会慢慢失去效用,孩子觉得规矩也是可以打破的,越来越不愿意遵守。</p><p class="ql-block">因此,家长的态度要坚定,让孩子明白,定好的规则,必须遵守。</p><p class="ql-block">但是在和孩子沟通过程中,不要因孩子哭闹、胡搅蛮缠而过度批评孩子,保持耐心和温和的语气,更能赢得孩子的合作。</p><p class="ql-block">家长可以这样说:</p><p class="ql-block">“我知道你还想再看一会儿,但我们之前说好了,就要遵守规则,对不对?我相信你可以做到。”</p><p class="ql-block">用一种理解、鼓励的态度和孩子沟通,会让孩子对自己感觉良好、有信心,从而更愿意守规矩。</p><p class="ql-block">给孩子立规矩,必要时候还可以有一些惩罚措施,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p><p class="ql-block">曾看过一个新闻,一个孩子从自家窗户向楼下泼墨,导致多家住户晒在阳台上的衣服都被污染了。</p><p class="ql-block">家长不仅让孩子写检讨发在业主群里,还带着孩子一家家道歉,并和孩子一起把污染了的衣服洗干净。</p><p class="ql-block">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只有切身地付出行动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孩子才能从思想上深刻地理解规矩,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p><p class="ql-block">比如告诉孩子不能高空抛物,可以先和孩子说清楚危害性,然后和孩子约定好:如果往楼下扔东西,就罚打扫楼下2周的卫生,并由家长监督执行。</p> <p class="ql-block">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不代表家长随时随地都可以顺应孩子的这种“天性”。</p><p class="ql-block">在特定的事情和场合中,家长不能帮孩子逃避,而应该要求孩子为自己的错误言行承担后果,诚实、勇敢地直面错误,自我修正。</p><p class="ql-block">经典绘本《我永远爱你》中有这样一段对话:</p><p class="ql-block">阿力:“如果我把枕头弄得羽毛满天飞,你还爱我吗?”</p><p class="ql-block">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们得把羽毛收拾起来。”</p><p class="ql-block">阿力:“如果我把画画的颜料洒在妹妹身上,你还爱我吗?”</p><p class="ql-block">妈妈:“我永远爱你,不过,你得负责给妹妹洗澡。”</p><p class="ql-block">是的,爱和规矩并不冲突。有规矩、有原则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才更有营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