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山西(第三辑):太谷县孔祥熙故居

长安🐎

<p class="ql-block">  说到晋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祁县乔家大院和平遥县“日升昌”票号。但是,当时在民间却流传着“金太谷,银祁县,铜平遥”的歌谣。事实上,那个时代中国的经济中心在山西,而山西的经济中心就在太谷。 山西近代史上,太谷出了一位被誉为“孔子后裔,儒商世家”的民国历史名人孔祥熙。今天,让我们走进孔祥熙的私家宅院,深入了解一下其人与其家。</p> <p class="ql-block">  先说说其人的故事。孔祥熙(1880年—1967年),太谷县程家庄人,孔子第75代裔孙。早年就读于基督教创办的福音小学,后入通州潞河书院。1901年由教会资助赴美国留学,先入欧柏林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后入耶鲁大学攻读矿物学。1907年回国后,在故乡创办学校、投资实业、涉足政坛,逐渐成为山西上层社会中的一名人。后又与宋子文、蒋介石结为姻亲关係,最终成为民国政府中的一位要员。</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大多数人的认识中,只知道孔祥熙是中国近代史上“四大家族”之一的代表人物,民间素有“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姐妹孔家财”之说。因为他曾于1933年至1945年间先后担任中央银行总裁兼财政部长暨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职长达11年之久,故又有人称其为民国财神爷。可以说,孔祥熙既是从太谷走出来的晋商后期主要代表人物,又是民国时期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p> <p class="ql-block">再说说这位财神爷的私宅大院。孔祥熙故居位于太谷县上观巷,无边寺西侧。院落坐南朝北,建于清乾隆至咸丰年间。此宅院原为太谷士绅孟广誉老宅,1930年孔祥熙以两万银元购得后做了布局上的修缮。现存六院两花园,是一座清代中期典型的晋商大院。宅院整体三进院落,大门是一座富丽堂皇的木构门楼,雕梁画栋,堆金沥粉,十分气派。</p> <p class="ql-block">穿过门厅,即来到了二进院落。迎面是三间过厅,又称官厅,硬山式雕花正脊,前施廊柱,十分宏敞。南北有门,是孔家接待宾客和举行礼仪活动的主要大厅。东西两侧厢房分别名为“三有堂”(有猷、有为、有守)和“三多堂”(多福、多寿、多男),皆为内眷居住。</p> <p class="ql-block">过厅内陈列着明清时期的各种家具,同时还展示有孔祥熙从日本回国初期,投身商界,创办裕华银行、祥记公司和经商活动的历史照片与实物,揭示孔祥熙发展晋商文化的经商思想。</p> <p class="ql-block">站在这座大厅里,抬头昂望描金大梁,脚踩滿地青色方砖,细观陈列柜内展品,联想当年这位初入商场,靠着经营美孚煤油买卖起家之人的创业史,真有一种时代穿越感。</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过厅,随即进入楼院建筑结构的三进院落,也是大院最后一道院落的南楼。一进该院,眼前一亮。南楼建筑华丽,高耸宏大,色彩斑斓,为整个宅院的最高建筑,体现了主人至高无上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南楼主楼是主人居所,一层前有抱厦,二层悬挂着“瀛洲风范”的四字匾额。其建筑用料讲究,古朴典雅。楼上窗户多为方形与圆形,与一般晋商大院的风格截然不同,显得既简约大方,又体现了商贾风格。尤其是居中的外圆内方窗户,点缀其间,格外显眼。称其为“孔方圆”,正好符合主人的身份。</p> <p class="ql-block">南楼二层东西厢房即为待嫁女子的绣楼,分别为孔家大小姐和孔二小姐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此院有一特别之处,主楼与东西两侧楼各有一木楼梯相连。绣楼里的小姐若要下楼,必须经过主楼二层,再从屋内楼梯出来。这种结构在晋商大院中极为少见。孔家主人对其子女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孔大小姐卧室内景。</p> <p class="ql-block">孔二小姐卧室内墙上所见。这位小姐也是一位传奇女子,她故事多多,终生未婚,陪伴宋美龄走完一生。</p> <p class="ql-block">站在主楼二层窗前,向院外观望,南楼宅院全貌尽在眼前。回头细思,主人孔祥熙传奇一生的故事,在刚才看到的主楼一、二层大厅和侧楼底层各个房间里的“孔祥熙生平展”大量历史图片资料都有十分详尽介绍。其中,能反映他所做的三件正能量之事,即:兴办学校、货币改革、赈济救灾,尤其留下深刻印象。</p> <p class="ql-block">1907年孔祥熙回国之后,在山西省第一个利用外国教会捐款,在家乡太谷县创办了“铭贤学校”,自任校长,並借鉴西方教育思想,聘用外国教师,改革教学方式与课程设置,为当地培养了众多铭贤英才。</p> <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这所“铭贤学校”更名为以农业为重点的“山西农业专科学院”,后又易名为“山西农学院”,即今天仍在太谷的“山西农业大学”。</p> <p class="ql-block">这是孔祥熙夫妇1935年捐款,为铭贤学校兴建的“嘉桂科学楼”和“亭兰图书馆”,至今两座建筑仍然完好,还在使用之中。</p> <p class="ql-block">孔祥熙为“铭贤学校”题写的校训:学以事人。</p> <p class="ql-block">1927年庆祝“铭贤学校”建校二十周年各界人士(包括蒋中正、陈果夫、宋子文、张学良、阎锡山、司徒雷登,等人)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1937年孔祥熙担任中央银行总裁,以及后来担任财政部长期间,注重发展战时生产,积极组织工厂内迁。在金融方面,“废两改元”,实施法币统一,创立直税体系,改收田赋征实,发行战时公债,实行外汇统管。由此拓宽了政府筹资渠道,增加了国库资财,金融市场安稳,出现了经济好转迹象。</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p> <p class="ql-block">1938年陕北、晋东两地遭大灾,中共领导希望民国政府给予支援。孔祥熙决定拨给10万法币赈灾款,并派其元配夫人的侄子韓天耀将这笔赈灾款送至延安和山西武乡八路军总部。对此,毛主席托韓天耀转告孔祥熙:“他做了好事,人民不会忘记”,並代表灾区军民和陕甘边区政府发函致谢。</p> <p class="ql-block">仔细聆听了导游讲解,认真观看了生平展中的图片和资料,加深了对孔祥熙为人的认识。至此,结束正院的参观,我们随导游从东侧门进入东花园。东花园距离主楼很近,面积不大,是孔家小姐们娱乐消遣之处,她们经常在此弹琴绘画。</p> <p class="ql-block">东花园内一座二层小楼。</p> <p class="ql-block">从东花园出来,绕道而行至正院西侧,便是孔宅的书房院。书房院又称“日知月无忘”斋,此言乃士大夫自修自勉之语。以此做为书房名称,显示出主人的雅兴。</p> <p class="ql-block">请看,这里是书院南侧一个狭窄的长条院落。此处建筑结构简陋,房屋低矮,与正院的高大上形成鲜明对照,此乃孔家的厨房和仆人居所。</p> <p class="ql-block">除了正院,另一处重要建筑便是戏台院。戏台院建有戏台、过厅、耳房和厢房,是当年孔家主人观戏及宴请宾客的场所。戏台古朴典雅,过厅建筑考究,佈局舒适,造型美观。</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于1934年11月10日结束了他的北方之行后,客居太谷孔家宅院,就在戏台院留宿。为了迎接蒋介石宋美龄夫妇的这次来访,孔祥熙命人将整个院落彩绘一新,使之重放异彩。</p> <p class="ql-block">这是设在戏台院过厅内,运用雕塑艺术中的蜡像形式,表现当年蒋介石夫妇在此会见太谷当地著名书法家赵铁山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当年蒋介石夫妇下榻的卧室及会客房。房间虽然面积不大,但是比较隐蔽,而且通道较多,安全方便。下图中左侧悬挂照片下方,即可直接通往院外的无边寺内。</p> <p class="ql-block">为了这次贵客造访,主人真是煞费苦心,专门将此处房内木地板下安装了循环水暖。</p> <p class="ql-block">孔家庄园内另一个亮点,游客在此可以见到许多明清时期的珍贵家具。这是因为孔祥熙本人非常喜欢收藏木质家具,其中紫檀、黄花梨、红木家具是他的最爱,这也成了孔家宅院最吸引人的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黄花梨木龙床,床面上雕刻了599条龙。床分三层,上层放书信,中间睡觉,下层放取暖的火盆。</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对紫檀螺钿花絲镶嵌顶箱大柜,通体雕刻有99条龙,据说其价值连城。</p> <p class="ql-block">穿过这座月园门,我们来到了此次孔家故居之行的最后一处景点,西花园。</p> <p class="ql-block">西花园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又名赏花庭院。院中凿地为池,池中石基上建有一木构方形小亭,人称“小陶然亭”,亭檐上高悬“凝瑞气”匾额。</p> <p class="ql-block">这里小桥流水,亭榭湖石,典型的南方园林特色。花园面积虽小,设计十分别致,中央水阁凉亭,亭下池中植有莲藕,放养金鱼,树影婆娑,绿草如茵。顿足此处,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看完这座孔家大宅院,听了导游讲解,真的让人感慨万千。孔家宅院历经二百余年沧桑留存至今,实属不易。而做为民国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纵观孔祥熙的一生,无论是在商界还是政界,他都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的确不凡。究其原因,有人说他处世中庸,也有人说他左右逢源。然而,时光流逝,斯人已去,其功过是非,也只能任凭后人评说了。</p> <p class="ql-block">选用一首唐诗做为结束语吧! </p><p class="ql-block"> 一朝物变人亦非,</p><p class="ql-block"> 四面荒凉人径稀。</p><p class="ql-block"> 意气豪华何处在,</p><p class="ql-block"> 空余草露湿罗衣。</p><p class="ql-block">(唐)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