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落实我校马彪校长在全校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年动员会上的讲话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落实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更好的发挥思政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扎实地推进新课标下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的融合,2022年10月19日上午,高中地理组全体老师在高一(6)班参加郭峰老师的公开课展示课堂。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环节:<br>环节一:课堂展示:郭峰老师《水循环》 <br>环节二:评课研讨<br> 环节一:课堂展示:<br>1. 情景导入<br>世纪大桥、海甸溪等学生身边的熟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r>2. 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学习目的明确<br>3. 自主学习:学习任务明确,留给学生时间对知识进行初步了解<br><br> 4. 合作学习<br>(1)绘制水循环过程示意图<br>(2)通过模拟实验探索人类活动与水循环各环节的关系<br><br> 5. 小结、课堂练习<br>6. 课后实践<br> 环节二:评课研讨<br>科组长周小瑜老师主持<br>第一:郭峰老师授课反思: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学习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本节在高考题中考查较多,通过水循环、水平衡原理的掌握为后面的湿地生态系统和旱涝灾害等知识点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课通过案例导入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和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第二:学科组老师们积极参与评课。具体评价如下: <br><br>韩熠光老师听课感言: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在于草地和地砖对水下渗的影响,通过地理模拟实验的观测,让学生走出地理课堂,培养了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非常好地落实了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地理实践力!<div><br>范锁荣老师听课感言:<br>1.用身边真实的场景作为教学设计的元素,使课堂变得亲切、生动、活泼,有趣。<br>2.通过实验录像,对比草地和硬化地面地表下渗量的差异,探究海口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之一,深入思考,从而提出缓解内涝的措施,形式新颖,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培养综合思维能力。<br>3.课堂节奏紧凑明快,自主学习,多媒体视频解读,画图,合作探究,学生展示讲解,多样化进行重点知识原理的课堂落实,效果明显。<br>4.教师点评专业、精细。</div><div><br>卢千穗老师听课感言:本节课活动丰富,节奏紧凑,教师语言速度适宜,课堂案例选择契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生制作下渗模拟实验让人眼前一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br>课堂中,教师引导作用显著。能解释学习目标、理清任务;合作学习环节,教师指令清晰、要求明确;注重教材,引导学生利用教材进行学习。</div><div><br>柯映妃老师听课感言:<br>1、教堂自然,语速适中,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完整,充分利用教学视频辅助教学,课堂高效。<br>2、学生活动探究环节问题设置突出重点,教师有效指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生主体突出。<br>3、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点评得体,并及时纠正学生的答题语言。</div><div><br>陈芳老师听课感言:<br>1、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延伸学生的思维发散。<br>2、落实基础扎实,从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落实知识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br>3、学校中的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外,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br>4、重视学生的回答,及时纠正学生对专业术语的表达。<br>5、情境设计结合日常的生活背景。</div><div><br>陈凯凤老师听课感言:郭老师的公开课,教学手段灵活丰富多样,活动形式多样,有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学习;学生参与的方式多样,有回答的动口,画图的动手,思考问题的动脑,认真观察的动眼,认真倾听的动耳,让学生全身都动起来参与;学习资源丰富多样,有学案、图片、动画视频,模拟实验、小黑板等;关注学生的学习,注意细节,提醒易错点;强调专业术语,规范表达;注重培养学生关注教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图的利用充分,学科特点突出;德育教育的渗透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div><div><br>杨英营老师听课感言:郭峰老师对本节课内容准备得很充分,讲解耐心细致,语速适中,循循善诱;教学的形式多样化,同时善于运用学生身边的素材进行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最后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升华,体现了人地协调观。</div><div><br>黎亨迎老师听课感言:<br>1、郭老师的课学习目标明确,能够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并要求有圈画有标注。课堂逻辑连贯,思路清晰。<br>2、擅于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展开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视频将水循环过程动态化,使知识点更加可视化。<br>3、课堂节奏紧凑,知识点环环相扣。师生互动性强,课堂活跃。小组活动目标明确,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堂驾驭能力强,活动形式多样化。是一堂生动精彩的课。</div><div><br>朱雁红老师听课感言:本节课教学方式多样,教学环节紧凑,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度高,学生成果展示到位,师生互动频繁,图文音频资料丰富、直观,能够很直观的突出重难点,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基础知识。实验教学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将抽象问题简单化。</div><div><br>洪雅雯老师听课感言:郭峰老师这节课环节完整,思路顺畅,节奏紧凑。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亮点:<br>1.学生观看视频时,思考的问题一直显示在屏幕上,且学生自主学习时课件上有显示具体的自学要求。<br>2.课前导入的海甸溪,在学习完水循环的过程后,在学以致用环节呼应开头<br>3.模拟实验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div><div><br>李炜老师听课感言:郭峰老师的公开课,环节完整,节奏紧凑,效率很高。课上每一项知识点的引出都由学生讨论活动得出,老师负责调度学习任务,适当点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上学生用小黑板展示,自行讲解,回答问题,展示实验,各项活动丰富,显示了学生的自信,课堂趣味性强。还有学生在后续教学中欲言又止,意犹未尽,课堂都回到了学生手上,效果很好。<br></div> 感谢地理科组各位老师的评课议课,为今后的地理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次公开课达到了共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 夯实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从而更好构建“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垫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