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历可见,孜孜不倦--聚焦信息技术2.0,深入解读微能力点

实小 穆倩倩

<p class="ql-block">  为了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的组织以及江源区进修学校的引领下,江源区的五所样板校50多名青年教师参与了《提升工程2.0项目》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学习。</p> <p class="ql-block">  来自各样板校的教师代表在每部分培训前都进行了精彩的课前分享,引起了学员们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  此次培训采取线上直播的方式,科学合理的为大家安排了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通过培训,从宋海英教授的《基于微能力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与策略》、樊红岩教授的《校本应用考核指南》、郑世忠教授的《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到长春市各区教师进修学校老师对A1、A11、A13、B2、B4微能力的解读以及经验分享,使我们知道了本次提升工程2.0以“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五个关键词为主,注重“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三种能力的培养。以30个微能力点为依托,在分析与实践案例中,让我们努力找到适应自己实际情况的微能力点,确定目标,更新学习理念,在自我提升的过程中加强整校推进,落实好集体教师的校本研修。要求我们用正确的思路来思考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要有超前的思路,要有悟性,要有创新精神,而不是仅仅做好备课、上课,还要做好技术运用,理论支撑,让信息技术今后成为教师与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p> <p class="ql-block">  每位教授都向老师们讲解了前沿的教育理念、进行了详实的研修操作说明,并以真实的课例为引,简明扼要地解读了信息技术2.0评优能力点的标准和要求。对参加研修的老师们正在进行的研修学习、日常实践工作和即将面对的信息技术2.0考核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性。</p> <p class="ql-block">  在每部分课程结束时各样板校的教师代表做了课程小结,形式多样,内容言简意赅,让人眼前一亮,提升工程2.0项目为大家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几天的学习让各位老师都有了对未来的规划与安排,薛杨和王乙旭教授作出的下一阶段的研训学习解读更是为本次提升工程2.0的第一阶段培训学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只有不断地为自己充值,才能释放更多的能量。学习过程固然辛苦,但收获是美好的。大家都非常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每天准时守在电脑前等待着直播的开始,聆听专家们为我们带来的“饕餮盛宴”,做好必要的记录,随时调整思路,弥补自己的不足。</p> <p class="ql-block">  培训不只是一个开端,更吹响了我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的号角。百年树人为己任,当我们将自我发展和整校推进根植于教育事业的丰田沃土之时,我们的信念便指引了努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教育新时代,信息技术2.0的投入使用必将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帮助我校打造更高效的课堂。信息工程2.0势在必行,我们一起成长。</p>

能力

信息技术

教师

学习

研修

提升

培训

解读

信息化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