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永远的家

就掌一灯

<p class="ql-block">  七月初,南北东西的人们都被酷热煎熬着,每个人的额头上都流下油腻的汗水。</p><p class="ql-block"> 有消息从陕北老家不断传来:“咱村唱戏,你回不回来”?唱戏,在家乡是一件值得奔走相告的重要文化活动。这不仅仅是为了欣赏精彩的地方戏剧艺术,同时也为老老少少的家乡人提供了一个亲朋相见,老友重逢的机会。让我也有了一种回老家去的冲动。</p><p class="ql-block"> 毕竟那是我的故乡,回故乡去,有一种冲动是正常的!因为乡愁!</p><p class="ql-block"> 收拾行装用了两天时间,然后装车,于七月十一日十时许出发,一路北上,全程高速,六百公里车程,于晚九时许到达绥德县城,入住小贝壳快捷酒店。给我一间圆形床的情侣房间,我说我一个人,能够睡得下不?清涧籍的女服务员笑了笑说:“能!”</p><p class="ql-block"> 自驾游确实很爽,一个人,一台车,驰骋在直通天尽头的高速公路上,听音乐,看风景,适时进服务区,休息喝水上厕所,自由的如一阵风。</p><p class="ql-block"> 高速公路网大概已经连接到了国内的每一个县城。从洛阳上连霍高速,然后转济洛、荷宝、侯平、京昆、呼北、青兰、榆篮、长延、再榆篮,到达目的地绥德。如果没有导航,谁能够弄清楚这猪大肠一般的高速路网?!</p><p class="ql-block"> 回故乡之路在河南境内一小段,然后进入山西、再入陕西境内,算跨越三个省,两次跨过黄河。一路上除了货运大卡以及少量的中小型车,旅游大巴及自驾出游的车辆很少,很多的服务区冷清空荡,只有厕所和少数超市开着门。不像中南部地方的服务区几乎天天都像在度小长假,人满为患。</p> <p class="ql-block">  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所有的服务区厕所门口都坐着看手机或者打瞌睡的守门人。有人来了,他会机械性的说,“戴口罩,扫码”!其实不用提醒,人们进公共场所都已经习惯性的会扫码,戴口罩。</p><p class="ql-block"> 在山西的一个服务区,走过“戴口罩,扫码”的程序后,我从后备箱取出户外折叠桌椅,煤气炉,烧水壶以及茶具,泡了一壶茶,消耗了半个多小时的宝贵时间,享受了每天的下午茶时光后,顿感神清气爽,耳聪目明,体力恢复,又继续向北、家乡的方向疾驰,享受行驶如飞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在壶口服务区,我听到有陕北口音的一个男人对身边的一个女人说:“一个女娃娃,顶个火塔塔!”那天天气炎热,我奇怪那个人在夏末的天气里说这个话是几个意思?!过一会儿又听见那个女人说:“光说你过五关斩六将,不说你喝米汤巴一炕!”我差点就笑出声音来了。</p> <p class="ql-block">  晚十点多的绥德县城,已经开始冷清。走了两个街区,还是找不到能够做一碗汤汤水水的热面条的店铺。都是清一色的烧烤串串之类。晚上吃这些硬菜不好消化。</p><p class="ql-block"> 开车十多个小时,感觉很疲劳,一个晚上似睡非睡,做一些奇奇怪怪的梦,都好像与行车有关。醒来后,拉开窗帘,看见绥德车站附近已经是车水马龙,太阳已经照到了疏属山扶苏墓边的八角楼上!我突然清醒的意识到,我确实回来了!老家绥德!</p><p class="ql-block"> 县城距离老家十五公里,出县城沿210国道走几公里后进入韭园沟。这是一条在六七十年代为治理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而彻底治理的宽阔山沟,十多座拦洪坝从沟口梯次修筑到沟尽头。现在除了一座坝里还有水有鱼,常有垂钓者在钓鱼外,其余坝地都成了良田,农作物生长很好,是沿沟各村的“红线”农田,基本能够旱涝保收,是村民的铁饭碗。</p> <p class="ql-block">  到家的当天下午,就自己给自己接风洗尘。我摆开场伙,约了几个乡亲来喝酒。在家乡一起吃饭喝酒叫场伙。家乡的场伙丰俭由人。可以开瓶干喝,也可以三五小菜,大鱼大肉。既可提前邀约,也可以是偶然路过,闻香下马。提前约的意思是不止喝酒还管饭,是较为正式的场伙。饭后约是随意小酌,饮酒叙话,比较随意。酒到酣畅时,陕北人的豪爽性格就如洪水烈马,不发不快,阻挡不住!有扯开嗓门唱传统酒曲的,自编酒曲即兴发挥的,叠骰子划中华大拳的,现场自编说快板的,热闹非凡。直到面红耳热,人困马乏,才舍得散去!</p><p class="ql-block"> 家乡故居是一个有四孔窑洞的长方形大院子,院子里有两颗枣树,院子围墙外是菜园。四十三盘石磨铺筑的门道在陕北仅此一家,独具特色。窑洞是背靠山体修筑的接口老窑洞,至少经历了一百年以上的风雨沧桑。经先后几次修缮改造,华丽变身,成了现在宽敞明亮、起居方便、清洁舒适的那种“生起火来就是人间”的陕北窑洞式的快乐老家。</p><p class="ql-block"> 陕北的夏天是非常凉爽的。村庄周围浓密的枣树杏树槐树与绿草植被以及松软的黄土吸收了大量的热能,微风不燥,疏影横斜。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坐在院子里, 饮茶喝酒,谈天说地,舒适凉爽自在。每天就这样,消磨了我一年里八十天的时光。有人用八十天环游了地球,我在这个小小的山沟里纳凉,看云卷云舒,听雨落花间,在狂风暴雨时看山水泛流,活动范围没有超过十五公里,感觉很是惬意。</p> <p class="ql-block">  每天下午,我坐在院子里的石桌边,一杯茶,一本书。从洛阳出发时带着唯一 的一本书,是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这是第四遍看这本书。关于这本书,不用多说,只一句:“《创世纪》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我一边看,一边写一点读书笔记,摘抄一些经典段落、多少次看到掩卷沉思,看到潸然泪下,不忍释手。茶越喝越清淡,书越看兴越浓。</p> <p class="ql-block">  从火云如烧的夏季到金风送爽的秋天,我看到了漫山遍野的大枣一天天长大变红;青涩的小苹果长到又大又甜。还见证了村庄里东沟的那条走了几百年的泥水路变成水泥路。我用航拍机、照相机、手机全方位拍摄记录了道路修筑的全过程。这段困扰了蒲家坬乡亲几代人也让几十年来的历届村干部们头疼不已的既是泄洪水路又是人畜行走的道路,在这个夏秋之际,任职不久的新一届年轻的村干部多方筹集资金,规划施工方案,挨家挨户走访,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为了使工程能够顺利进行,村干部们起早贪黑,风里雨里,跟班蹲守现场, 保证了施工质量与进度。虽然这条路不到五百米长,平均宽度三米五,但彻底改变了蒲家坬村的整体形象,在蒲家坬村具有里程碑意义。</p> <p class="ql-block">  盛夏初秋,是村民们爬山崖钻山沟捡拾钞票的大好时机。捡杏核,捉蝎子,打酸枣,挖药草。只要勤快肯吃苦起早贪黑不怕累,一个家庭在三四个月时间里,能够收获三五万元,比外出打工划算。我在闲暇时间也捉了一些蝎子,一部分油炸下酒,一部分泡制蝎子酒,味道很好。从捕捉到餐桌都很刺激享受,有一种野性的乐趣。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秋节后,又去了一次赵家坬。那个当年有名的贫困村,现在是西北农业大学教学点,现代农业示范区,也是绥德县域有点名气的自驾游打卡地。游览后,专程去了出嫁到这里的蒲家坬女客李竹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六六旦、国家三级演员李增恒二女儿)家,看望这个在六七十年代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时因公受伤的好乡亲。因为伤痛,她出嫁到这里以后,不能再像以前在娘家时以“铁姑娘”的形象活跃在生产一线,只能默默承担起生活的重担,相夫教子,甘做一名贤惠的家庭主妇。见到我突然到访,她激动的几乎要哭出来。她说:“谢谢你二老爷,还记得又来看我!”我说:“赵家坬是个好地方,这好地方有个好乡亲,我还会来赵家坬,一定还会来看你的。”夕阳里,竹清站在硷畔边,一直看着我走出她的视野。唉!我感叹,当年这么有心气有理想追求的女孩儿,就因为一次生产事故导致身体受伤,就这么被埋没在这个小小的山沟里,默默地平平淡淡地度过一生。命运对竹清太不公平!</p> <p class="ql-block">  秋天的陕北,漫山遍野的大枣苹果梨子核桃,让人馋到不忍离开,这大概也是我一次次推迟归期的原因!那么好那么多的各类果子,除了少量采摘自家食用外,大部分的红枣、苹果、梨都自生自灭,掉在树下,烂到地里。我帮助亲戚采摘核桃,收获的快乐让人忘记疲劳。在亲戚家的管理地段我摘了很多红枣苹果和梨还有核桃,一个SUV,除了主驾座,塞满了我的装备与家乡特产。</p> <p class="ql-block">  离家这么久了,我非常想我可爱的孙女李瑾羽。她叫爷爷的那种奶声奶气的声音让我心里暖暖的,那稚嫩的声音胜过世界上最好听的音乐。</p> <p class="ql-block">  归期确定在张兴亮家儿子的婚礼后。这场婚礼跨越大半个陕西省。新娘从关中铜川启程,新郎在陕北绥德迎娶,多么浪漫又神奇新潮的婚礼?看着一对新人经过漫长的恋爱过程,终成眷属,每个人的心里都如公公婆婆一样,甜甜的,很开心。喜事办的别具特色,盛大喜庆热闹。</p><p class="ql-block"> 在老家期间,乡亲们给了我方方面面的关心照应,那种善良纯朴让我感激不尽。我给乡亲们说,明天我一大早我就走了,提前和大家告别,希望乡亲们珍重,今年腊月再见!</p><p class="ql-block"> 十月二号早上六点多,启动引擎,准备出发。对门邻居温折刚起床的模样,披着一头秀发出来,说:“二老爷我听见你汽车发动起来了,你要走了,我看着你走。”我开玩笑说:“我想要你的一个抱抱!”温折笑着说:“抱抱不用了,握握手吧!”</p><p class="ql-block"> 按照导航,与来时的路相反,原路返回。车上载着满满的故乡情怀和秋天的味道,还有浓浓的乡愁。还是两次跨过黄河,下午四时许进入大洛阳,回到温暖的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