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人间最美;新冠重返,梨城停步。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梨香小学的老师们在积极做好下沉工作、线上教学工作的同时,静心读书、提升自己,涵养性情、逐梦教坛。 </p> <p class="ql-block"> 梨香小学“翛然书会”线上读书沙龙自八月份拉开帷幕至今,已顺利开展三期分享活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回味这三段温热的阅读时光,在墨香的回忆中积淀岁月。</p> 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 <p class="ql-block">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类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美好。那么,幸福是什么?如何追求幸福?<u>张文利</u>老师通过《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这本书的精彩分享,让我们在寻找希望、幸福和温暖的路充满彩色的光芒。彭凯平教授所著《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一书,是一本趣味性、科学性、理论性并存的综合性书籍,书中以有趣的心理学实验作为论据生动地诠释观点,如 “拯救越发无聊的节假日”“幽默面前并非人人平等”等,大大激发了我们的阅读兴趣,引导我们将理论转为实践。如读完“为何传世故事中念念不忘的是杭州丹桂”,有人专门买了一束鲜花,读完“冷酷的哈洛恒河猴实验的温暖启示”,有意识的增加了拥抱孩子的频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该书为我们打开了一种新的教育思路。</p> 崔瑞、李瑾瑾分享 <p class="ql-block"> 崔瑞老师为我们分享了该书第一章——《情为何物》。情感是生活独一无二的调味剂,积极的人性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本质区别。什么是幸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幸福或许是一顿可口的晚餐,是一个爱的拥抱,亦或是牵起心爱人的手,一起走过繁华喧嚣。珍惜所拥有的,即是幸福。书中说,每个人的救赎是不同的,在这样“一个不够好也不够坏的时代”,无数人被潮流挟裹,在迷途中找不到回头的路,那些我们所担心、在意的,总是让我们站在危崖上战战兢兢。当我们学会在灾难的间隙快活,也就找到了幸福的真谛。这本书字里行间都在讲述一个道理——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同步,它只与你的内心息息相关。</p> <p class="ql-block"> 李瑾瑾老师作为分享者,为大家带来了第二章——《女神与心理学的神奇碰撞》的阐释。人类正在从物质时代走向精神时代,幸福不仅是简单的满足,更是澎湃的福流。澎湃的福流以及创造幸福的五个要素:笑、动、说、观、心。幸福其实并非遥不可及的美好,“福流”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极致的幸福状态”就是我们身、心、灵完美交融的快乐体验。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关于幸福的认知和实践,依托深厚的理论基础来谈我们的生活,借文学的渲染诠释积极心理学,既涵盖优美文字的欣赏,又能让我们感受到积极暖心的触动,充满力量和勇气,对幸福也充满了向往。</p> 肖玮泽、张伟分享 <p class="ql-block"> 肖玮泽老师带来了第一章——《情感》的分享。“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已经有很多心理学家开始采用科学的方法探索、研究和分析“爱情”,并试图从“爱情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爱是什么?为什么人类需要爱?它有什么样的体验?又有什么样的影响?从心理体验上来讲,爱有没有文化差异(或阶级差异)?”因此便得出了类似于罗宾“爱情三体验”、哈特菲尔“两类爱情”、李·约翰“爱的画风”、斯滕伯格“爱情三角理论”,从科学的角度向人们验证爱是什么。而不仅在心理学界,在艺术家的眼里,爱情同样也被演绎在很多著名的作品中,例如书中提到的百老汇的音乐剧《歌剧魅影》。正是这样的一段爱情悲剧为人们诠释出了爱的选择和放弃。“爱并不总是甜蜜的,选择时必然要面临一些放弃,而放弃之后的无奈也一样令人痛心。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爱的追寻,因为“爱的丰富多彩,爱的真情实感,爱的魂牵梦绕……”都让我们心驰神往。选择和放弃其实也都是因为爱!”当然,现代社会发生这样如此感性的“歌剧爱情”并不多见,可以说是人们都是现实的,也早已不是旧社会那种“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旧理念,在倡导自由恋爱的同时也受到各种各样的金钱、权利、地位等外因的影响。因此,维护一段感情,且爱且珍惜。恋爱对于男女双方来讲是幸福的体验,但是单身也未必就不幸福。“如果你觉得单身更快乐,那就享受一个人的生活;如果你更希望有人陪伴,那拿出行动,提升自己,去抓住自己想要抓住的手,别再顾忌外界的看法,勇敢地选择幸福值更高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 张伟老师分享了《悲伤时听伤感音乐会让你更积极吗》一章。以前,很多人认为伤感音乐是一种社会交往的工具,让人意识到自己不是世界上唯一的伤心人,从而产生共情来降低伤感情绪,例如艾尔顿·约翰(Elton John)在戴安娜王妃去世之后发表《风中的蜡烛》,能够让全世界很多戴安娜的粉丝分担这份痛苦。但是,2014年出版的网络科学杂志——“PLoSon_E”发表了塔鲁夫(Taruffi)和凯尔奇(Koelsch)(2014)讲述的一篇很有趣的文章——《伤感音乐的矛盾效应:一篇网络调查研究》(The paradox of music-evoked sadness: anon_line survey)。两位学者试图探索为什么许多人喜欢伤感音乐,从而破解伤感音乐的悖论。他们所涉及的网络调查共涉及772位不同文化、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阶层的实验参与者,了解他们对伤感音乐的不同体会。根据调查结果,两位学者总结出76个原因,并根据该报告总结出76条体验,根据这些体验编制了一个调查量表,让参与者在一个没有任何音乐的环境里安静回答这76个问题。调查结果发现,在听伤感音乐的时候,频繁占据参与者心理的并不是忧郁和悲伤的情绪,更多是怀旧情绪。</p><p class="ql-block">这个研究在否定伤感音乐心理效应的同时也表明,伤感音乐激发的情绪反应实际上十分复杂,从某种意义上讲,伤感音乐也会产生正面积极的意义,对我们的负面情绪起到一种调节和安慰的作用,让我们对美好情绪记忆产生积极体验。如文章中提到对于情绪不稳定的人来讲,伤感音乐可能会起到更显著的情绪调节作用,缓和他们较为频繁的的负面情绪因素。总结来说,伤感音乐能触发人们的同理心、同情心,以及关心他人和理解他人的社会心理。</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三期读书沙龙,大家能够对读书产生新的理解和感悟,交流摩擦思想,思想碰撞火花,大家立足情感积极交流讨论,打开新的情感认知世界。欧阳修曾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书不仅能够充实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内在气质和个人修养。闲暇时光坐下来喝一杯茶,读一卷书,为我们琐碎的生活增添别样的光彩,为我们的灵魂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校将定期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活动,不断丰富图书分享形式,深入优化巩固阅读成果。读书使人充盈,分享使人快乐。</p><p class="ql-block"> 下一期读书沙龙,共读《苏东坡传》,大师林语堂带我们走进苏东坡的世界,近距离了解这位乐天派、大文豪的一生。我们不见不散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撰稿:张永婷</p><p class="ql-block">照片:张文利 崔瑞 张伟 肖玮泽 李瑾瑾</p><p class="ql-block">审核:李君</p><p class="ql-block">监制:李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