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10月22日,与好友政协王主任、美协薛主席结伴,在向导刘鑫懿的带领下,来到西陌镇禹门口洞沟山上,仙姑洞旁探秘熔岩奇观,摩崖石刻前与古人对话,不老泉处聆听大地脉动,山里人家回味至纯大爱。</p> <p class="ql-block">清凉寺再向北是禹门口,是芮城境内西陌镇的一个古老村落,位于中条山南麓。也是考古发现的与大禹渡属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址,出土有灰陶片、蚌壳等。从禹门口向北过中条山,地方志记载以及清凉寺墓地发掘报告认定,是一条古驮运道,遗迹尚存,通往解州东胡村。</p> <p class="ql-block">上述四处遗址,历史上就是一条经中条山往南过禹门口(芮城境内)、清凉寺到大禹渡的南北古道,这是帝尧时已经开通,并成为向黄河以南运盐和南北交流的常用古道。</p> <p class="ql-block">传说大禹治水也选择了这一古道。《尚书·益稷》载:“禹曰:‘予乘四载。随山刊木’”;《尚书正义》曰:“将欲治水,随行山林,斩木通道”;郑玄云:“必随州中之山而登之,除木为道,以望观所当治者,则规其形而度其功焉。是言禹登山之意也。”分析禹治水是翻越中条山,出西陌镇禹门口到大禹渡的。禹门口所在的山又称甘枣山,禹门口东有共水,即《水经注》讲的“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共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禹门口村西,是洞沟水源头,有摩崖石刻:“舟于此出水得”,还有神龛。为北魏所刻,估计是追念大禹在此造舟,后由此两水漂流达河治水。</p> <p class="ql-block">《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p><p class="ql-block">《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经注》保存了许多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仙姑洞</p> 作者 李串德 原芮城县德奇光伏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 芮城县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政协第十届、十一届特邀代表。芮城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副会长、运城市摄影家协会、芮城县摄影家协副主席、芮城老摄协会长、芮城县爱心协会会员。酷爱摄影快三十年,自然风光,人文花鸟,新闻纪实,走哪拍那,用双眼发现身边的美景,用镜头定格心中的风景!形成有自己特色摄影作品及大量的粉丝,号称芮城第一快手,发表美篇作品多1100篇,点击量140多万,为宣传芮城做出应有的贡献。<br>微信13303596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