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周末上山,法师赠我金刚结佑我平安吉祥,法师说此金刚结是她边诵《金刚经》边亲手编织并置佛堂七七四十九天,听闻法师一席话,心中顿生感恩,双手合十,法师恩惠无以报答。法师开示:有时间读一读《金刚经》,诵读此经书受益很大。</p><p class="ql-block"> 周末请来此书,静心诵读,深深体会经书禅意。《金刚经》在佛教经典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东晋至唐代,先后有六个不同的译本。其中,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和玄奘法师翻译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流传最广。</p><p class="ql-block"> 《金刚经》是大乘般若部的精髓,禅宗自六祖慧能开始以《金刚经》印心,用来验证参学者所悟是真是假。祖师在开悟偈中说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无一物,就是经文中的般若思想,落实到具体的经句,便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可以说,五千余字的《金刚经》,归结起来无非“无住生心”这四个字。悟透了,将会受用一生。</p><p class="ql-block"> 首先,无住生心,即“离一切相”而生心,简单来说就是离我、人、众生、寿者相。</p><p class="ql-block"> 离我相就是空掉自我,于己不居。禅门参话头,单追一个“念佛者是谁”,那么念佛的究竟是谁?我连自己的生老病死都不能控制,那个凡胎肉体是我吗?我连自己的苦乐悲喜都不能决定,那个精神意念是我吗?众生执著于妄念中的我,于是贪恋五欲,能离我相,就能解脱烦恼。</p><p class="ql-block"> 离我相之后,还要离人相。我是人道众生之一,即便没有我了,还有其他人。不离人相,就有分别心,我少了你多了,我坏了你好了。因分别而生嗔恨,因嗔恨而造恶业。实际上,他人也如我一样,是沉沦于生死大海的迷途有情而已,与其共相纠缠,不若同成菩提。</p><p class="ql-block"> 更进一步,娑婆世界一切事物皆是因缘和合而生,有情、无情众生总称为众生,既然是因缘和合而生,本性是无所有,毕竟空。所以空掉我相、人相,还要空掉众生相,心不假于物,不执着于外在。</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人、众生相已经全部舍弃,但是脑海中仍然有一个成佛的概念,这就是“寿者相”。许多善信初读《金刚经》,把寿者相理解为老者或者长生不老,这是有偏差的。金刚经云:“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执著于佛,就成不了佛;空掉了佛,才是真佛。</p><p class="ql-block"> 其次,无住生心,又是破空。《金刚经》言:“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认为离相就是什么都没有,空就是无,这属于“断灭见”,会引申出悲观厌世的错误心态。所以经文中,佛陀再三告诫须菩提长老:“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p><p class="ql-block"> 悟透“无住生心”这四个字,人生的成功或者失败,都不会大喜大悲,对待生活却又阳光乐观,这样的人生状态,着实羡煞旁人。正如经文中的四句偈语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p><p class="ql-block"> 合上《金刚经》,微闭双眼,让飞腾的思绪无边地驰荡,眼前,心里,所有的一切竟俱融佛意;溪声,鸟鸣,花语,一切人间情话亦皆成佛语。道可道非常道,虽如此,我仍提起笔来,让那飘荡的魂灵化成蛟龙跃入那奔腾的光海,去探几颗奇异的骊珠;化成飞鹰腾进那缭绕的香云,去掬几捧不可思议的流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