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习共同体”理念,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目的,10月21日,南诏镇鸡碧小学、五印乡岩子脚小学在鸡碧小学组织了“学习共同体”背景下的校际交流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在两所学校的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下,以“课例展示——课后反思——课例评析”展开研讨。活动开始,鸡碧小学陈校长代表全校师生对岩子脚小学的领导和教师的莅临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希望今后两校一如既往地加强交流,共同携手并肩,与时俱进,并预祝此次活动圆满成功。</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课例展示</b></p> <p class="ql-block"> 在五年级数学课《平行四边形》的课堂活动中,邹琼丽老师设疑激趣,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启发引导学生利用转化的方法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然后在由浅入深、有梯度的实践练习中,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公式,发展了数学思维,还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 在语文课《爬天都峰》的学习活动中,四(1)班的孩子们在汪丽蓉老师的引领下,课堂充盈着朗朗的读书声。在重点词句的品析中、在主人公前后心理变化的感悟中、在有感而发的小练笔中,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让孩子们深刻领悟到了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花儿们”,“嗯”!在充满童趣、清脆的召集令中,翁汝银老师带着孩子们通过“体验魔法、破解魔法、施展魔法”三个活动,让孩子们在梦想课中参与体验、放飞思绪、创作分享,孩子们在轻松、愉悦、民主、温暖的活动氛围中认识了一年四季的轮回变化,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热爱大自然及探索大自然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 课后反思</b></p> <p class="ql-block"> 三位授课教师分别谈了设计思路和授课后的反思。汪老师认为:自己在学生朗读时可以再多给学生一些互相评价交流的空间。邹老师认为:在练习的安排布置时可以让学生分组选做,避免重复性训练。翁老师认为: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多训练学生积极表达,大胆表现自己。听了三位老师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和教学设计的思路以及课后的思考和调整方向,我们对三节课有了更全面的看法和感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课例评析</b></p> <p class="ql-block"> 五印中心学校的杨云祥老师,岩子脚小学的左光彪老师、毕雪春老师、张斌老师,鸡碧小学的熊宗梅老师、蒋建文老师、范建雄七位老师,结合自己对学科内容的解读和思考以及自身积累的实践经验,从不同的视角对三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肯定了课堂中的许多亮点,让我们看到了课堂中学习借鉴的地方,也给我们中肯地提出了一些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需继续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相信我们的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会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让教学策略越来越丰富、有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 活动总结</b></p> <p class="ql-block"> 岩子脚小学的毕校长在总结中,对此次活动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以及两所学校参与教师的主动积极和达到的预期效果做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也希望两校以后能多些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共同努力,共同成长!</p> <p class="ql-block">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此次校际交流研讨活动,有效地诠释了以上说法。相信我们两所学校的老师们在浓郁的研讨氛围中,都会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采它山之玉,弥自身不足,真正达到促进教师专业的全面发展和团队意识的提升。我们真诚地希望和兄弟学校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互访互学,共同成长,携手共进!</p> <p class="ql-block">图片提供:刘四美 沈芹丽 欧晓红</p><p class="ql-block"> 熊宗梅 邹琼丽 翁汝银</p><p class="ql-block">图文编撰:王 蕾</p><p class="ql-block">审 核:陈溧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