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周末,送女儿进琴行的时候,在商业楼前面的垃圾箱旁边看到一位捡垃圾的老人。捡垃圾的老人很常见,大多都是手里提着一两个大袋子,里面杂七杂八地塞着各种废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老大爷有点不一样。他虽然戴着帽子,但是看得出已经满头白发,除了脚下那双胶鞋是脏兮兮的,其他地方都挺干净整洁。他并没有手提袋子,而是用拐杖挑着袋子,袋子里的废品——一次性饭盒、书本等,被他叠得整整齐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不由得想到了正在学的课文《敬业与乐业》——梁启超先生发表的一篇演讲稿。作者认为,“业”可以是职业,也可以是任何一件正经的事儿,当大总统是“业”,拉黄包车也是“业”。对这位老人来讲,此时捡垃圾就是他的“业”,他把自己的“业”做得很精致,很讲究,这便是“敬业”;当他掀开垃圾箱,看到里面有可以卖钱的废品时,他的内心一定是高兴甚至是激动的,在那一瞬间,他得到了幸福感,在毫不起眼的垃圾箱里,他从普通的“业”里领略到了趣味,生活便有了价值,这就是“乐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百年前,梁启超先生对“敬业与乐业”的阐述,直到现在,依然适用,且散发着理性的光芒。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也能从一个普通拾荒者的身上,看到“人类理想的生活”——有业,敬业,乐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此,我也想到了同学们的“业”。作为学生,“业”就是学习,就是接受教育。听老师讲课是“业”,课堂交流、讨论是“业”,做作业是“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讲,如果他做到了敬业,积极进取,那他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如果他还能从繁杂的学业中,领略到趣味,找到成就感,那他就能取得优秀甚至拔尖的成绩。反之,如果学生不敬业,消极懈怠对待自己的学习,甚至以学习为苦,那他就不可能把“业”做好,也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成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是最高境界。如果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做到“敬业”,争取“乐业”,那么从个人到整个人类社会,都将处于最理想的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须信誓旦旦,无须脱皮掉肉,只须忠实于“业”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便能晴空万里,月明风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