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量感”培养 提升核心素养

慧慧哒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数学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和领悟,提升我校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我校数学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实效性,2022年10月14-10月25日,玛纳斯县第三小学数学教研组在县教研室唐小丽老师的指导下,特举办以“小学数学大单元统领下培养学生量感的实践研究”为主题的线上教研月活动,共分4次进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教师观看讲座谈感受</span></p> <p class="ql-block">  为加深教师们对“量感”这一内容的理解,本次活动以专业理论知识为铺垫,10月14日我校全体数学老师观看曹培英讲座《小学数学量感极其培养研究》教师线上讨论发言谈感受</p><p class="ql-block"> 冶飞燕老师:通过此次培训让我对量感感触颇深,培养学生的量感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知识经验,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经验才合适,这需要老师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p><p class="ql-block"> 宋凯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将数感和量感的界限分不清,但曹老师说:“数感是教出来的,同样的量感是量出来的。”在量感的培养上,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在多层次的体验中深度感知,可感,可触,可视,可后到实实在在的“量”,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数是各种量的抽象,量的表示离不开数,数带上单位就是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10月17日线上集体备课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1、王静主备——认识千米</p><p class="ql-block">2、伊国珍——吨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唐老师点评指导:对这两节课进行了深入的教材分析,并提出了非常巧妙的教学建议,老师们获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观看课例《一千米有多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0月21日观看了由唐小丽老师为我们推荐的优秀课例《一千米有多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线上听评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教师发言</span></p><p class="ql-block"> 陈长欣老师:本节课李老师引导梳理学过的知识引入课堂,结合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进行教学,并利用iPad的,在多长估计,测量,比较,调整,深化1千米的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付严培老师:数学源于生活,值根于生活。“《课标》中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的过程。”在李江辉老师执教的《1千米有多长》一课中,李老师把教学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 ,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p><p class="ql-block"> 王慧老师:本节课的亮点有很多。1、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去理解建立1千米的概念。2、教师经验丰富,衔接性很强,引导语到位。3、学生参与度很高,学生上课反映较好,教师设计符合学生的特点。值得学习的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小学数学教研员唐小丽老师全程参与活动,进行教研月活动小结。丰富的教研活动内容,让老师们对《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的“量感”这一新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通过此次主题教研月活动,让老师们也意识到,“量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反复体验,不断修正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以量的积累为基础。未来我们将立足新课标,践行新理念,继续积极探索“小学数学大单元统领下培养学生量感的实践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落地生根。</p>

学生

老师

数学

教研

生活

教师

量感

我校

培养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