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10月18日,宝鸡市户外运动协会《大秦岭古道》编委会的九名户外山水和古道文化爱好者,在草根副会长和山人副会长兼秘书长的带领下,由潘太公路,翻越北秦岭,经太白县城一路向南来到岭南九寨黄柏塬,除欣赏了这里五彩斑斓的金秋风光外,还要探秘历史上褒斜古道白云峡一海棠河一黄柏塬支道的前世与今生</p> <p class="ql-block">《大秦岭古道》编委会人员到达黄柏塬后,逆汉江一级支流湑水河一路向北到达了海棠河流域,寻觅白云峡一海棠河古道遗迹</p> <p class="ql-block">这天的黄柏塬和海棠河谷,在岭南独特的气候影响下,在秋阳的映衬下,与不断变幻的滿山红叶和不断改变颜色的山色、水色、石色融为一体,流光溢彩,五光十色,形成了岭南九寨独特的奇山秀水和金秋风光。</p> <p class="ql-block">相关资料显示和近二十多年户外驴友穿越这条支道的遗迹说明,在海棠河谷内,有一条从黄柏塬经海棠河翻越海拔3000多米的鳌山一太白山大梁向北经白云峡河谷通达褒斜古道的古道。这条古道的开通时间大约在秦汉时期,消失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先民们在湑水河主要支流海棠河流域,修筑了通往岭北的海棠河古道。这条古道那时是岭南地区黄柏塬到达关中平原较为便捷的一条古道,既是褒斜古道的分支道,又是傥骆古道的分支道。其向北行翻越海拔3000多米的鳌太大梁后沿白云峡河谷向北下行至姜眉公路(褒斜古道)。其与海棠河南北贯通相连接,可以说2000多年前的湑水河流域,是鳌山南来北往的一条古老而悠久的交通支道。目前,在海棠河中有栈道柱孔遗迹达47个,分别为圆形、半月形和梯形三种,杂乱分布在多块巨大的石头上。这些形状各异的柱孔大小不等、深浅不一,更加说明当时的海棠河水之大,栈道的规模之大。在海棠河和太白河交汇处的河南岸的巨石上,还发现了有圆形柱孔的遗迹栈道孔两个,在海棠河河道中游的最狭窄处,便有了当时拦河放木的拦河架遗迹。此处河道两侧分立着两块巨石,在巨石上凿有圆孔,巨石中间是乱石滚滚的河道。在交通极其不便的古代,人们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和地势,在巨石前堆积大量木料,形成了阻拦水流的拦河架,在丰水期,抽去下面固定的拦木,使木头借助水力飘浮入湑水河。在人们精心的护送下,披荆斩棘,一路顺水下行漂流至汉江。这种既环保又节能的运输方式,是在那个时代条件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解放生产力的一种发明和创造。</p> <p class="ql-block">这次宝鸡户外的古道文化爱好者深入实际探秘这条古道:一是亲身体验到了诗仙李白《蜀道难》中"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诗文的內涵和实质;二是搞清了白云峡支道与傥骆古道的关系及连接地点;三是搞清了湑水河与海棠河(东太白河)的走向及两条河流的交汇之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