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梦熠曾写过《妈事小记》,我与她母亲同在京山作协和京山摄协,平时相处很熟,因而有幸先睹为快,并写了一篇读后感。</p><p class="ql-block"> 近来,王梦熠又写了《爸事小记》(最近获悉已发表于《京山文学》2023年第二期),与《妈事小记》一脉相承,写得很精彩,正如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施蛰存所说:“属于文学形式的散文,是专指一种比较轻松、比较随便的文章。它们不是学究式的高议宏论,而是摆龙门阵式的闲谈漫话。”</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读随性的散文,缘自读过《聂绀弩全集》中的散文集,当代大文豪的散文,纯粹地写个人生活,而且字面毫无雕龙刻凤,因而读来令人倍感亲切。</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体验让我喜欢读王梦熠的散文,读来文中的人栩栩如生,事历历在目,读者很是感同身受。</p><p class="ql-block"> 王梦熠的《爸事小记》与《妈事小记》是姊妹篇,因而照录在这个美篇里,希望读者分享阅读的快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读《妈事小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王梦熠的《妈事小记》发表于《京山文学》2022年第三期上,恰巧同期“重磅”栏目还推出了易治荣的散文五篇,并配发了作者的散文创作谈和李仁剑老师精辟的文学评论等文章。相比易治荣散文隆重登场,《妈事小记》显得有些千呼万唤始出来。于是,我本来因朋友推荐只读《妈事小记》,索性对比式阅读了两者的散文,如此一来,颇有收获。</p><p class="ql-block"> 先说易治荣的散文,其高度如何,可见李仁剑老师《厚积薄发抒心曲,博观约取隐禅机》的精彩评论。我这里只是从散文文体的角度,肤浅地说说我读易治荣散文的感觉。易治荣的散文颇情景化和诗意化,侧重于抒情,在叙事写景中抒情,在抒情中透发出散文的美。如《秋雨残荷》的抒情方式是触景生情,或者是因情而寻景,又因景而生情:“秋天竟然还有开着的荷花,我压根儿没有这个印象,或者是早忘了,那些矮小的荷叶俨然不知秋日已来,仍旧孩子般沉浸在自己的欢乐里,让人依然能看见他们天真的笑意。”荷叶天真的笑意,将作者带入荷塘宁静的境遇,寻着了一份现实中所没有的静谧。易治荣的散文颇具传统散文的特色,相似朱自清的《荷塘夜色》,精心构撰,讲究文法,一环扣一环,环环深入,精密而严谨地构成景象,与作者内心体验交织成诗意朦胧美。</p><p class="ql-block"> 读了易治荣的散文,再读王梦熠的《妈事小记》,仿佛从北京城富丽典雅的亲王府来到了质朴简约的四合院。如果说,易治荣的散文创造出散文结构精致,语言韵致的艺术美,那么,王梦熠的散文则隐含着散文的天然美。从散文体式类型来说,《妈事小记》属于闲谈式的小品散文,读来如同坐在茶室里,靠着玻璃窗,品着茶香,与作者聊天一般,轻松而愉快。</p><p class="ql-block"> 王梦熠的《妈事小记》与易治荣的《秋雨残荷》,像两道不同的菜肴,前者像家常菜,清淡爽口:后者像宴席菜,脍炙人口,前者看似俗文字,而后者貌似雅文字,若是搁在百年之前,前者难登大雅之堂,而后者则备受文人骚客青睐。</p><p class="ql-block"> 散文在中国自古就是雅的存在,《易经》、《论语》、《庄子》、《左传》等伟大的作品,构成了中国散文的源头,也为散文立下了写作规矩,散文因此成为文人士大夫述往思今,著书立说,扬名立万的载体,其章法遗传至今,当下散文作者若越雷池半步,都被视为异类,嫌其不雅而遭冷眼或挤压。结果造成中国散文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即使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后,“文以载道”的精英散文逐渐隐退,接踵而来的大众散文,尤其是亲情散文大行其道,却因同质化的诟病而模板化,如复制粘贴而出,写乡村必定淳朴守旧,写城市必定日新月异,写雪域高原必定是心灵的净土,长此以往,散文成了照虎画猫的抄书之作。</p><p class="ql-block"> 很多写故乡的散文读来似曾相识,形同一个生产线出来的成品。这些散文只把故乡当作心灵的依靠和珍藏的记忆,只留存故乡淳朴的风貌,以供作者慰藉灵魂之用,而忘却自己曾经的乡村生活里除了乡情温馨,还有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不堪:乡间的泥泞小路行之湿滑,乡间的简陋茅厕臭气扑鼻,乡间的土垒柴灶烟熏火燎……忘却了这些,忽视了乡村城市化乃大势所趋,思乡的散文即或情深也难免矫情。不要把故乡当作微信红包,领完了就没得写的了,只有老老实实写生活,写今世生活中的物之变、人之变,凡人与细节,真实与在场,这样的散文才具真正的光辉。</p><p class="ql-block"> 毋容置疑,传统式写作散文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特别是如诗如画之作,既养眼又养心,呈现出笔墨的书斋美感。然而,在现代散文园地里,闲谈式小品散文好像更受读者欢迎,缘于其独语或闲话性质。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施蛰存在解释散文概念时,认为“属于文学形式的散文,是专指一种比较轻松、比较随便的文章。它们不是学究式的高议宏论,而是摆龙门阵式的闲谈漫话”。而这种闲谈漫话式的叙事方式,是现代生活中人们最适合的一种人生方式。</p><p class="ql-block"> 当今社会经历百年演变,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的惊世之变,民众的文化水准普遍提高,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散文作为意识的文化产品,其雅与俗的分野越来越模糊,人们阅读散文要的是散文味,而不是散文腔,这种要求在年轻一代读者的身上尤为明显, “散文即美文”的观点已黯然失色了。然而,那种“美文”式的散文,要求结构必巧,语言必美,成了近乎于一种散文写作的迷信,其弊端在于“文胜于质”,而且至今仍然存在,弄得有的散文作者创作起来畏手畏脚,生怕自己写的散文不雅,写得文不抒情语言不美,甚至怀疑自己的情商低。</p><p class="ql-block"> 我之所以惊奇王梦熠的散文,就在于《妈事小记》不像传统散文以感化大众为己任,而是具有当代散文“闲谈漫话”的典型性。作者在夜阑人静时写母亲写得很生活,文里没有拔高,没有绞尽脑汁挖掘的诗意化,轻轻松松随意谈去,结构散漫不拘,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却形散而神不散,将人物写得鲜活感人,叙述的语言跳脱而有活力,尽管没有将生活写得那么诗意,却在透发出时代气息的叙事中,让读者体验到和睦家庭饱含的亲情诗意。</p><p class="ql-block"> 王梦熠的这篇散文原来的标题是《妈事N题》,不知为什么改成了《妈事小记》。我觉得还是《妈事N题》好,因为作者在文中明确地说自己在研究妈妈,把妈妈当作与自己平等的社会人做课题,更能从作者身上反映出当今年轻人的文化心态,而这种心态来源于家庭的饮食、服饰等物质文化,又超越了物质文化,这恰恰折射出时代的变化。妈妈注重养生,生活讲科学,起居讲节律,健身有毅力,这些都是市民日常能做到的,具有城市生活的共性。然而,在王梦熠的笔下,妈妈又很有个性,比如自己认定的事,必会专注去做,锲而不舍。她职场业余搞摄影,获奖了便打住,又一心经营租来的菜园,而且总能收获颇丰,还连带家人跟着分享她的成果,哪怕是一连吃上几个月的红薯、包谷也不歇口气,不管家人乐意不乐意,位居“家庭皇后”决意既出,“臣民”必须遵照执行。当读者以为作者作为女儿天生逆来顺受,妈妈的旨意才得以贯彻落实。其实不然,作者对母亲讲孝心,不仅是血缘亲情使然,更有诸如学《诗经》之类家庭教育洗礼的影响,方能做到克己复礼,这也是作者研究妈妈的心得成果。《妈事小记》所记述的家庭生活,就作者而言有隐忍中的苦涩味,但能被家人和睦相处所化解,获得的是苦中带甜的生活情趣,这就是一个当今城市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读《妈事小记》,感觉此文在拒绝散文同质化的大合唱,几乎在散文中找不出雷同的作品。比如《妈事小记》末段,不像好多散文所写启迪人心式的结句,而是别开生面的对话:</p><p class="ql-block"> <i>走笔至此,已是凌晨三点,有点饿了。今天的早餐大约还是玉米加鸡蛋,已经吃了快一个月了,看这情形,大概还得吃上个把月,等吃完这一茬,我妈种的红薯估摸着也熟了,心里顿生一种何时是个头的无力之感,但想想昨晚听到的对话:</i></p><p class="ql-block"><i> 妈妈:“我今年种的苞谷怎么样?”</i></p><p class="ql-block"><i> 爸爸:“好!”</i></p><p class="ql-block"><i> 妈妈:“你看,这个苞谷好大,真漂亮。”</i></p><p class="ql-block"> <i>爸爸:“漂亮!”</i></p><p class="ql-block"><i> 妈妈:“我怎么这么行呢?”</i></p><p class="ql-block"><i> 爸爸:“厉害!”</i></p><p class="ql-block"><i> 老爸都能“舔狗”至此了,那就给点面子吧。</i></p><p class="ql-block"> 这里没有场面描写,只有实录的对话,却足以让读者自然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因为源自真实的生活,所以简约的文字够用了,家庭和睦的亲情跃然纸上。</p><p class="ql-block"> 散文经过百年至今,新、旧文体正在交织杂糅嬗变之中,旧散文退潮,而新散文还未真正定型,当下要写好读者喜闻乐见的散文很不容易。《妈事小记》虽然出自职场中的年轻人之手,我却赞叹作者文笔流畅,遣词达意,风格看似清瘦而不失骨肉丰满,而且很有带入感,让读者觉得身临其境一般。我像作者这般年纪,写文章尽堆砌辞藻,弄得满纸花里胡哨,实则无血无肉,现在说起来都自感难堪。王梦熠能写出如此清爽耐读的散文,可见其语言功底扎实且有力道,这对于年轻散文作者来说,更是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荆门晚报》2023年7月24日第9版以适应版面组稿而发表的《读妈事小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爸事小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王梦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读过我上一篇《妈事小记》的朋友们看到这个标题应该猜到了。没错,这是一个系列!今天的吐槽不是梦里的突发奇想,而是洗澡时的思绪迸发。</p><p class="ql-block"> 这会儿,我正顶着一头发膜“奋笔疾书”,最多留半个小时的吐槽时间吧,毕竟发膜涂久了也不会有额外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由于工作变动,老爸有一天说:“那以后不是没有小棉袄投喂我了,我真的是太惨了!”想到当时老爸可爱的表情,我突然有了点小想法:揭露生活中的老爸!</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的老爸是喜欢在我们看电视时,曲着腿、叉着腰在我们面前扭来扭去地走模特步;是喜欢在种菜扫地时突然高歌一曲“啦呀啦,啦呀啦啦啦”;是喜欢在我和妹妹蹲着时突然来一个跳马;还是喜欢偷袭搞摔跤,把我们仨叠罗汉坐在屁股下嘚瑟的成熟且幼稚、古董且时髦、勤快且懒惰的55岁老男孩。</p><p class="ql-block"> 他可以为了掩耳盗铃,不在办公室吃早饭,而蹲在单位院子里吃,直到我说了一句:“这楼上这么多人盯着你吃,不更社死吗?”他立马钻进车里,躲着继续吃。</p><p class="ql-block"> 他可以为了掩人耳目,贼皮皮的拉上我吃了烧烤再回家吃饭。当身上的烧烤味儿被老妈闻到后,他能脱口而出一句:“是欢欢要吃的”,然后把我留在那里独自承受炮火攻击。没被发现时,我俩就是互相投喂肥宅快乐水,互相打掩护批发雪糕的好朋友。被发现时,我就是那个被推出去顶包的大冤种。</p><p class="ql-block"> 他也可以为了掩饰形象,站在四楼楼梯口给我使眼色,让我把雪糕送到五楼办公室后,他再偷偷摸摸地跑上去关着门吃。</p><p class="ql-block"> 他可以直男审美嫌弃很多当下流行或者女生喜欢的搭配,并且直言不讳地对着我来一句:“真丑”。</p><p class="ql-block"> 他可以在我们试衣服时突然冒出一句:“穿衣服要根据自己的身材搭配,腿粗就尽量穿宽松的裙子,上面就搭配修身短款的上衣,不能上松下松的”。只能说,不愧是拥有一衣柜衣服的男人。</p><p class="ql-block"> 他也可以在偶尔被我惊艳到后,悄咪咪地跟妈妈说:“欢欢今天好漂亮呀”。这话其实是可以当着我的面说的,我又不会不好意思。</p><p class="ql-block"> 老爸总爱对他不擅长的事情怀有饱满的热情,比如做木雕、整盆景、修假山、造花园......但大多都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徒留一堆更为丰富且重复的工具。</p><p class="ql-block"> 每当看到家里有大件快递来的时候,我就知道,这家伙准是又想做什么东西,买了一堆配套工具。真可谓:差生文具多。</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老爸买了两个博古架,当我已经完成了一个博古架的外框安装时,他还在与一个抽屉斗智斗勇。</p><p class="ql-block"> 我想当时老爸唯一的用处可能就是,他有一把子力气能把螺丝拧紧咯。</p><p class="ql-block"> 但不可否认的是,和老爸一起拆拆装装是一件让我非常愉悦且有成就感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他做东西也常常有一些奇思妙想,看到废弃的灯,就改造成养花的花盆,在中间大小不一的鹅暖石组成的假山中插上一点兰草,就是一盆妥妥的景观植物。</p><p class="ql-block"> 路边捡到的一根不知名的棍子,每天一有空就打磨打磨,再上点清漆。好嘛,把我几十年后要用的拐杖都给准备好了,还是个天鹅形拐杖。</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爸在厨艺一道天赋异禀,他也总爱通过做饭表达他的关爱之心。</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和妹妹爱吃鱼,老爸时不时就会跑去钓鱼,钓到家里三餐都是鱼。</p><p class="ql-block"> 但不是谁都跟他一样,吃鱼不吐刺呀,每次他把一条鱼从头刮到尾嚼碎了吞肚里时,我还在和鱼脊背的鱼刺作斗争,鱼尾还没开始解决呢。</p><p class="ql-block"> 我高二高三的时候,常年不做饭的老爸突然接管了家里的掌勺大权,美名其曰:“要给我和妹妹补充营养”。看来他也看不下去我老妈做的营养健康餐了。</p><p class="ql-block"> 由于祖籍河南和老家恩施那边的口味都偏重,我和妹妹直接从顿顿清汤寡水的杂粮青菜跨越到顿顿大油大荤的麻辣菜肴,让我本就脆弱的脾胃雪上加霜。</p><p class="ql-block"> 高考当天,老爸说:“今天高考,给你们做顿好的,吃了好去考试。”于是,在大量的大葱加大蒜拌出来的凉面攻势下,我不出意外的在语文考试时冷汗淋漓。</p><p class="ql-block"> 拍拍自己的肚子,哎,都怪你不争气。</p><p class="ql-block"> 和妈妈种类丰富但做法单一的厨艺不同,老爸做饭色香味品类样样俱全、蒸炒炖煎一个不落,养的我们的嘴越来越刁。</p><p class="ql-block"> 为了鼓动老爸做饭,我们家采用的是糖衣炮弹加委婉建议法。比如:“哎呀今天的这道菜太好吃了吧,比外面餐馆都做的好吃,这手艺越来越厉害了,就是有点辣,下次少放点辣椒就更完美啦。”搭配上老妈娇滴滴的声音,还不立马拿下!</p><p class="ql-block"> 也有撒娇和建议都没用的情况。由于老爸总把我和妹妹认错,喜好也容易记错。导致我总能在妹妹回来的欢迎饭上吃到我爱吃的,而妹妹能在我回来的欢迎饭上吃到她爱吃的。</p><p class="ql-block"> 介于我回家的频率比较高,老吃油焖大虾这事也怪让人头疼的呢,其实我爱吃的是盘龙鳝,毕竟老爸做的盘龙鳝就一个字“绝!”</p><p class="ql-block"> 大半夜可不经想这个,越想越馋,越想越饿。</p><p class="ql-block"> 不过,冲着他在得知我妈怀的是双胞胎从医院回来的路上逢人就指着我妈的肚子说“她怀的是双胞胎哎…”,还一夜没睡的反复确认检查单这事,我就大发慈悲的不计较啦,毕竟也到点该洗头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