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斋随笔(41)走近石滘(2)

赵一翰

<p class="ql-block">  石滘村原有三间祠堂:茹氏宗祠、德成茹公祠和德立茹公祠。目前,保存下来的有两间:茹氏宗祠和德成茹公祠。德立茹公祠已经湮没。而今,位于新基坊的德立报社旧址和石滘村小学旧址就是原德立茹公祠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从巜华夏茹氏通谱》资料图片可见,茹氏宗祠和德成茹公祠均是庄重古雅的民间建筑。茹氏宗祠经修葺改造后成了食馆状元居,原汁原味的德成茹公祠大门锁着,静待美好时光。</p><p class="ql-block"> 茹氏宗祠我也未进入过,但宗祠大门的石匾额却引起我的注意,观其书法,端庄儒雅,气定神闲,有一种雍容华贵的气象。仰望署款,“戴鸿慈”三个正楷字赫然入目。</p> <p class="ql-block">  戴鸿慈(1853——1910年),广东南海人,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授翰林编修,累官至礼部尚书、法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正一品官阶。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是清朝广东籍任职最高的官员。</p><p class="ql-block">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特派“五大臣出洋”到欧美考察,戴鸿慈是其中之一。回国后,在宪政、经济、工业、教育、司法、施行新政、参与法律改革等方面多有建树,著有《出使九国日记》。</p> <p class="ql-block">  《华夏茹氏通谱》载,石滘村祖上从江苏无锡到广东南雄,再迁居至棠下迳口(原属鹤山古劳),后定居到石滘,繁衍生息至今。</p> <p class="ql-block">  昨天,我和本市一位文史专家造访石滘村,在村委会办公室,我们遇见一位茹姓有心人茹家泉。他向我们出示其年少时手抄的一部茹氏家谱。</p> <p class="ql-block">  这本手抄于1988年的《茹德成祖云林房族谱》很珍贵,记述了石滘茹氏的来龙去脉及其中一房的门派昭穆。</p> <p class="ql-block">  据清代道光二十一年版《新会县志》记载,石滘村茹连入新会乡贤祠。茹连的事略于《钦定四库全书.广东通志.卷四十五》有记述。据记载,石滘村茹连身材魁梧,食量堪比廉颇。为人刚直不阿,为官清正廉洁,备受好评。</p> <p class="ql-block">  光绪三十四年《新会乡土志》记载,石滘村人茹纲历尽千辛万苦,不远万里,只身前往越南国,寻找乃父遗骨,带回石滘村,并将其父母合葬,是一位感动人心的孝子贤孙!</p> <p class="ql-block">  新时代,新石滘,新风貌。石滘人缅怀祖德,教育后人尊重传统,孝亲睦邻。石滘人收集家谱,知古鉴今,明白来时路,奋进新征程。</p><p class="ql-block"> 从远古走来,春潮荡涤尘埃。有了党建引领、执政为民,石滘村一定会乘东风、开新局,实现人民幸福,乡村振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赵一翰,2022年10月21日于宜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