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是在上中学时零星读过鲁迅的文本,那也是云里雾里不甚理解。成年后再读鲁迅的文学作品,深深钦佩鲁迅先生卓越的观察力,感叹他的忧患意识以及他对人性的深刻剖析。</p><p class="ql-block">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短篇白话文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是一篇彻底的反封建的"宣言"。</p><p class="ql-block"> 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个个愚味无知、麻木落后的国民形象,如《药》中华老栓夫妇,统治者对革命者实施残酷的屠杀,而华老栓把人血馍头当做给儿子华小栓治痨病的药;又如《头发的故事》、《风波》小说通过对辫子风波的描写,以小见大地展现社会中的畸形现象,反映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不彻底性。</p><p class="ql-block"> 我国封建历史长达两千多年,人们脑中已经根深蒂固。祥林嫂生活在旧中国的勤劳、善良、坚强的劳动妇女形象,同时又是一个被践踏、被捉弄、被委弃的典型。通过“嫁而守寡,寡而再嫁,嫁而再寡”这三个特定情节,作者成功塑造了祥林嫂这个典型悲剧形象。从她一生的悲剧遭遇中,可以清楚看到封建制度正是用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无形的绳索把祥林嫂活活勒死的,祥林嫂的遭遇,正是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悲惨遭遇的鲜明写照。</p><p class="ql-block"> 想要读懂鲁迅的作品,就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的环境,更具体说就是作者所处的历史背景。小说中塑造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有其时代的烙印,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主旨的鲜活呈现。</p><p class="ql-block"> 《示众》是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完整地描写看客心态的小说,是他对看客世界进行的一次淋漓尽致的展示,作者以敏锐而凌厉的视角,集中刻画了看客们的群像和共性,揭示出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的劣根性,并以举重若轻的笔调呼唤着中国的"民族魂"。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凡是愚弱的国民,既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示众的材料和看客”。</p><p class="ql-block"> 《弟兄》主要叙述主人公张沛君和弟弟张靖甫生病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小说主旨是说明生活拮据状况给人们带来感情上微妙的变化,表现出一切以金钱为转移的社会里,维护正当的兄弟感情之难。《弟兄》的主旨是在提供一个"伪善者"的形象,恰恰表现出经济壮况对人们思想、情感的制约。暴露了病态社会对正常人伦关系的冲击乃至破坏。</p><p class="ql-block"> 鲁迅作品的写作风格:凝练、简洁、顿挫而富又回味。写作特点:剖根揭骨、冷潮热讽、举重若轻、言简意丰。作品以娴熟的叙述技巧,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刻画,流露出关怀情感,以眼睛勾画灵魂的白描手段使人物形象丰满而具有写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鲁迅先生不愧为徒手撕开黑暗的战土,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