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教研月赛课”活动,本次活动以双减政策为背景,以新课标学习为抓手,立足提高课堂效率,开展研讨活动。旨在提高教师们教学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根本上落实双减政策。</p> <p class="ql-block"> 在何莉校长的带领下,教务处孟宪敏校长和张迎春主任及时召开了教研组长会议,对本次活动进行总体部署。校委会通过讨论选出五位老师为评委,根据讲课老师的课堂表现及评分标准现场打分。</p> <p class="ql-block"> 根据老师们的抽签,教务处安排讲课顺序。本次的活动共展示了10节课数学课。</p> <p class="ql-block">何莉校长全程参与赛课活动。</p> 讲课 <p class="ql-block"> 本次参赛的老师,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精心的设计教学,自如的课堂调控,清晰而新颖的授课思路,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教学精彩纷呈,亮点迭出。让我们一起走近数学课堂,感受数学的魅力吧!</p> <p class="ql-block"> 黄敏老师执教《认识加法》一课。整节课表现了黄老师较强的教学基本功,驾驭课堂能力强。本节课教学最大亮点在于目标把握得很准确,尤其是例题教学能抓住加法的意义这一核心目标进行教学,加法的意义揭示得比较清楚。其次,本课的组织教学较好,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课堂秩序井然,孩子参与度比较高。第三、教师个人教态亲切,经常走近学生之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很丰富。比如,“你很棒,孩子。“没关系,大点声儿。你说得真好!”孩子在这种语言环境下学习,一定也能成为文质彬彬的书生。第四、教师很有耐心听学生发言。在学生说错的时候,没有及时指出,而是找同学来帮忙,是节较成功的加法起始课。</p> <p class="ql-block"> 刘金凤老师执教《认识6和7》一课。整节课自始自终围绕着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儿歌引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教学理念。刘老师利用了一个学生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面“师生打扫教室”来开展学习,这虽是一个普通的情景。但蕴涵着浓烈的师生之情,以及讲卫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齐心协力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教师先让学生体会这种和谐的氛围,再进入主题,数出图中人、物的数量。在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注重生活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体验。</p><p class="ql-block"> 数学学习需要活动,让活动进入课堂。本节课刘老师安排了数一数、摆一摆、写一写、比一比、填一填等活动,贯穿于课的始终,且层层深入,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p> <p class="ql-block"> 许志华老师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通过这节课可以感受到许老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在教,站在教改的新理念的高度上驾驭教材,设计中力求体现新课程强调的体验性学习。这堂课,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教学中许教师用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分水果引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从平均分一个西瓜入手,创设了让学生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写一写等情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分数。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用身体去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p> <p class="ql-block"> 姜丹丹老师执教巜倍的认识》一课。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倍”的概念的起始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主要是要求学生初步感知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倍是指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倍的认识”是三年级数学教学重点、难点之一,它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中,姜老师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比较,从而得出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明白“把什么当作标准量(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这样的几倍”,从而逐步建构”倍”这一概念。姜老师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特点,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利用等分的经验进行胡萝卜和白萝卜两种数量之间的比较,抓住了“倍”的形成过程,沟通了“倍”和“份”之间的联系;在规律性的表述中,感悟”倍”与“份”的关系,知道有几份就是有几倍。接着通过看图说一说,画一画等练习来加深对“倍”的理解,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 杨珊老师执教《简单的排列》。《简单的排列》是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有序思考解决问题和优化思想方法。难点是:有序思考解决问题和优化思想方法的运用表达。</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在上这一节课时,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实际情况设计了这一堂课,这堂课在教学中呈现出许多的亮点,值得学习和借鉴。</p><p class="ql-block">1.情景创设新颖、巧妙。在新课一开始,出现了一个密码锁,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破译密码上来,抓住了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思考这几个数字的几种排列情况,这样不仅很快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还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p><p class="ql-block">2.活动安排巧妙。二年级的学生积累知识、理解能力有限,缺乏空间想象力,在心理上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很难的,特别是数学广角内容一年级没有接触过,突然接触,学生不知道学的是什么。而且学生也容易将排列和组合混淆,在本节课不作定义上的讲解,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所以,不能够直接让学生来学习,学生会觉得很困难,也不能够有好的效果,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只是没有被系统的提炼出来。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杨老师注意结合生动有趣的活动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p> <p class="ql-block"> 陈芳老师执教《角的初步认识》。陈老师今年新入编,但无论是对教材的把握,还是课堂的把控能力都可圈可点。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让同学们在生活中找角,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用纸片折角,让学生在观察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在折好角后,让学生感知角的两条线是直直的,这时老师将给出“角的顶点,直直的线是角的边”这一概念,同时让学生归纳出角的组成,从而揭示角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得出角的共同特点:一个顶点,两条边。以上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这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进行。</p><p class="ql-block"> 在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学生亲自动手折角、画角及改变角的大小,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体验角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 徐玉英老师执教《三位数乘两位数》。徐老师本节课设计思路清晰,循序渐进由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导入,再从搜集信息到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再很自然的过渡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先进行估算,有估大、估小、中间估,在得到准确值后,又提出问题“哪种估算的方法最接近准确值?“首尾呼应。估算后再探究145×12的算法,算出准确值,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先是生生对话,再到学生与全班的对话,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没有疑问时,最后由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145×10的5为什么要和9对齐,而不和0对齐?”为突破难点做了铺垫。再有,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因此,徐老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设计安排了丰富的复习活动,激活学生已经掌握的口算、笔算的知识和经验。之后的新课教学,基本上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试一试",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丁凤老师执教《数学广角-沏茶问题》。丁老师把现实生活情景引入课堂教学,丰富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使学生从牛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去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在这堂课上丁老师先后利用“给客人沏茶”、“妈妈做午饭”“吃感冒药”等生活情景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下探索交流,营造一种“亲切”的感受,进一步体验到了数学存在的价值,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始巧设悬念,引导全体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发现只用11分钟就能完成所有事情。丁老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得出只要合理安排时间,初步感知同时做就能节省很多时间,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自主设计方案,体现了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最后通过学生的汇报,共同总结出最优化方案。让学生真正地在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设计出了合理安排时间的最优化方案。</p> <p class="ql-block"> 王海玲老师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王老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同时,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转化的思想,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体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她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导入部分通过复习以前所学习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营造了学习氛围,使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利用学生课前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模片,让他们自己先观察、再剪一剪、拼一拼,然后比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在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就解决了,而且还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割补法这种转化思想的运用,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就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了。</p> <p class="ql-block"> 周谱家老师执教《植树问题》。植树问题是一种情况较为复杂的问题解决,这一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周老师执教的这一堂课,主线明朗清晰,目标定位准确,训练扎实有效。周老师利用生活中间隔现象引入,贴切自然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充分利用课堂生成引发矛盾冲突,激发学生去画图验证。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好的理解题意,找到其数量间的关系,而且能很好的培养其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等学生找到规律后再解决这类问题就简单多了。让学生通过画图来解决,在画图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这样没法解决。从而启发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数字小的来画一画。从而让学生领悟解决复杂问题要先想简单的。从而化繁为简,步步深入。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猜一猜,画一画,算一算等多种学习形式,自主探究出规律。周老师则通过列表让学生去算一算,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规律。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地发现了规律,并构建起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p> <p class="ql-block">认真听课的评委老师们。</p> 说课 <p class="ql-block"> 每位讲课老师都根据自己执教的课,谈谈自己的备课磨课过程及本节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态度都很诚恳,期待老师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期待更大的进步。</p> 评课 <p class="ql-block"> 孟宪敏校长对每节课都进行了针对性点评。从他真诚的话语中,让老师们明白,要想上好一节数学课,必须深入研读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落实好新课改精神,才能实现高效课堂。</p> <p class="ql-block"> 听课后,每位老师也都积极发言,对每节课提出自己的见解。</p> 收获 <p class="ql-block"> 赛课活动结束了,老师们收获满满。</p> 精彩瞬间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孩子们听得仔细,写得认真,讨论热烈,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言,自信满满,彰显一完小学生乐学善思,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 通过上课、听课、说课、评课,全体教师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为借鉴、共同提升的预期目标,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升华,教师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同时增强了全体教师的课改意识。</p><p class="ql-block"> 立足课标话教研,各展风采竞课堂。相信在全体教师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教育的沃土上,南城第一小学的教研之花将更加绚丽多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