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华民族发祥地一一山西临汾市(2)

anli

<p class="ql-block">临汾市位于黄河中游,历史悠久,古为帝尧之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因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尧曾建都于此,得“华夏第一都”之名。春秋时期,临汾属诸侯国晋,晋国的中心就在今临汾南部,至汉代始称平阳。宋、元、明、清皆在此设有平阳治所,民国初属河东道。临汾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现有不可移动文物830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1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文物藏品42万件 (套),博物馆16个,有国家5A级景区2处,国家4A级景区12处。</p> <p class="ql-block">平阳鼓楼位于临汾市城中心,基座呈正方形,周长160米,楼高43.76米,依云逼日,为中国现存最高的鼓楼。始建于北魏,楼上存有金明昌七年(1196年)年铸2500余公斤大铁钟一口,其基座乃正方形,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四向券砌门洞在其基座正中十字相交,平阳鼓楼以其高大雄伟著称于世,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此楼实堪为帝尧故都古老文明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位于临汾市中心的平阳鼓楼。</p> <p class="ql-block">尧庙位于临汾市区南3公里,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是中国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民间俗称“三圣庙”,占地面积10.5亩,规模面积之阔、建筑之雄伟,历为全国尧庙之首。</p> <p class="ql-block">临汾尧庙始建于晋代,后经唐、元、明、清历代修建,不断扩大,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中国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庙内前面有东西朝房、光天阁、尧井亭,后面有尧宫、舜宫、禹宫、万寿宫,最后是寝宫,东西两边还有许多房舍、庭院。</p> <p class="ql-block">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平阳,划定九州,形成中国最早的格局,平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p> <p class="ql-block">进入尧庙便是仪门,即礼仪之门。门额上“文明始祖”的题词,是对尧帝创始文明政治的最高评价。背面“光披四表”四个大字,据说是按照当年清代康熙皇帝的题词书写而成。</p> <p class="ql-block">秀丽的五凤楼始建于唐代乾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楼高十九点三米,三层十二檐,楼底有砖建窑廊三孔,有直通三层角柱十三根,甚为雄伟。楼顶直立陶人三十余个,陶狮为中,风吹可上下走动,十分美观。</p> <p class="ql-block">五凤楼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一层为三孔砖券门洞,直通广运殿。二层有边梯可上。相传,尧王常同他的四位大臣登楼远眺。人们把他们誉为“五凤”,并有“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p> <p class="ql-block">五凤楼的后面有尧井亭,该亭始建于东晋太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亭为六角高檐楼阁形式,小巧玲珑,非常别致。亭中水井据说是尧王亲手所掘。井的直径八寸,井壁为两层,外层有卯榫砖九块一圈,叠圈砌成。相传尧井通海,至今井下泉水汩汩,清冽可饮,使人们改变了沿河而居的状况,形成了“围井而居”,便有了以后的乡村、城镇和城市。背井离乡、市井文化等说法也与“井”相关,故称“天下第一井”。</p> <p class="ql-block">广运殿亦称尧宫,是召见众臣共商国是的地方,尧宫始建于唐显庆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殿高二十三米,通进深二十六点三米,通面宽四十三米。殿内有十二米通顶立柱四十二根。柱下石基座雕刻精细,狮子、麒麟栩栩如生,各式花卉竟斗可妍,实为国内罕见。</p> <p class="ql-block">广运殿前阶梯居中嵌巨型“中华第一龙”石质彩绘龙盘浮雕,取材于陶寺出土龙盘,盘龙口衔嘉禾,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农耕之崇尚。</p> <p class="ql-block">广运殿是庙内的主体建筑。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故曰“广运殿”。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帝尧功德无量,人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他。</p> <p class="ql-block">大殿龛内,有高达五米的唐塑尧王像,四凤围绕在旁。</p> <p class="ql-block">尧两侧与尧并称为“五凤”的四位大臣是:四岳,尧时期掌管山岳祭祀的官儿。后稷,是主掌农业的大臣。羲和,尧时期的天文学家和掌管历法的官儿。皋陶,尧时期任大理之职,是方管刑律的大臣,他执法如山,公正廉明,据说“画地为牢”就是他发明的。</p> <p class="ql-block">尧庙内有四棵沧桑的古柏,西侧的两棵为“柏抑楸”和“柏抱槐”,即柏树中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柏抱楸每年四五月间,柏枝丛中盛开红色楸花,游人无不称奇。柏抱槐据传是600年前从西安慈恩寺移植而来,每逢夏初,柏树从中槐花盛开,芳香四溢,甚为可观。</p> <p class="ql-block">寝宫,尧的寝宫始建于唐麟德年间(公元664年)宫内供奉着帝尧与其夫人鹿仙女的塑像。传说帝尧定都平阳不久,去仙洞视察民情,巧遇鹿仙女,双方相爱,择日成婚。</p> <p class="ql-block">寝宫里面,尧成婚之处就在鹿仙洞。成婚那夜,对面山峰红光照射,状如腊烛。此后,人们把帝尧与夫人成婚的山洞称之为“洞房”,世上才有了洞房花烛夜之说,故华夏儿女把成婚之居皆称为“洞房”。</p> <p class="ql-block">大禹殿,大禹殿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禹姓姒,名文命。尧任用鲧治理洪水,鲧采用拦挡堵截的办法治理,结果没有成功,被流放羽山而死,舜推荐禹治水。</p> <p class="ql-block">禹受命后劳苦身躯,精心治理,治水十三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后开通了九座大山,疏浚了九大湖泽,疏导了九条大河,划定了九州地界,终于完成了平治水土的大业,加而受到老百姓的热爱。于是帝舜便将其位禅让于禹。舜逝世,禹即天子位,国号为夏后,故禹也被称为夏禹。殿内大禹塑像高3.5米,取材于“大禹治水”,突出了先祖对农业水利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尧典壁”廊,“尧典壁”位于尧宫东侧,南北长达300米,高3.3米,镶有碑石380块,镌刻3万余字,是全国第一座雕刻尧、舜、禹历史文献的纪念壁,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碑文内容由南往北伸展,图文并茂,共分为13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尧典壁十三书</span>:《尚书,尧典》、《尧典图说》《尚书,舜典》、《舜典图说》、《尚书,大禹谟》、《大禹谟图说》、《尚书,禹贡》、《禹贡图说》、《帝王赞尧》、《先贤咏尧》、《本纪尧传》、《典籍评尧》、《史载记尧》等。“尧典壁”是一部三圣功绩的精化史,“尧典壁”被誉为“天下第一廊”。</p> <p class="ql-block">祭祖堂,中国人自古以来有崇拜祖先的美德,尧舜禹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伟大的先祖。尧庙祭祖堂是炎黄子孙祭祀先祖的殿堂,供奉着尧舜禹君臣后裔姓氏牌位,涵盖了千家姓大部分。在祭祖文化堂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先祖,知道自己的根脉,寻到血缘之根,精神之魂和根祖文化之源。</p> <p class="ql-block">千家姓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中华帝尧鼓”称之为天下第一鼓。迄今为止,天下还没有比它大的鼓。这面鼓直径3.11米,高1.2米,鼓的两面均是整张牛皮而著,2000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p> <p class="ql-block">中华帝尧钟,钟楼内悬挂的在华帝尧钟,重达21吨,喻指铸造于21世纪;高366公分,象征农历一年366天;直径240公分,象征一年24个节令;钟齿为12个,寓意一年12个月。</p> <p class="ql-block">钟面镶铸着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羲和制历,皋陶神判,和合议政,藜羹鹿裘,历山访贤,禅让虞舜八幅图案,展示着丰厚了尧文化底蕴,歌颂了“三圣”的业绩功德,赞誉了钟鸣鼎盛的尧天舜日。</p> <p class="ql-block">尧庙广场中间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大道,名尧都大道。尧都大道东连秦蜀路,西端是华门。大道的北侧建有尧庙、尧都华表、临汾海洋乐园以及华门景等;南侧有仿天安门、天坛祈年殿、这个广场名气相当大,不仅囊括了天安门、祈年殿和华表,这是仿天安门。</p> <p class="ql-block">天坛祈年殿。</p> <p class="ql-block">尧都华表高21米,底座有长城和黄河壶口瀑布图案,为中国第一华表。华表广场中央有中国地形立体微缩图,是按十亿分之一的比例制作,面积为9600平方米,分为四种色区,山川、河流、高原、平原、湖泊、岛屿等立体展现,是全国最大的中国地形立体微缩景观。</p> <p class="ql-block">临汾吉县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是山西省与陕西省共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及国家地质公园,我们去陕西省旅游时专门去过壶口瀑布景区,这次就决定不去了。</p> <p class="ql-block">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河峡谷、黄土高原、古塬村寨为一体,展现了黄河流域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p> <p class="ql-block">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内的壶口瀑布号称为“黄河奇观”,是金黄色瀑布,是潜伏式的瀑布、移动式的瀑布、四季景色各异变化无常的瀑布、蕴涵丰富文化内涵的瀑布。这是我们在途中的旅友拍摄的壶口瀑布,太令人震撼了!</p> <p class="ql-block">洪洞大槐树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球华人寻根祭祖的圣地,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当作“家”、称作“祖”、看作“根”。</p> <p class="ql-block">“洪洞大槐树”是闻名海内外的明代迁民遗址,是千百万大槐树移民后裔“根”的所在,是所有移民后裔共同的老家。</p> <p class="ql-block">明朝时在这里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官方移民。六百年来大槐树一直被人们作为老家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景区占地3.5平方公里,由“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汾河生态区”“根祖文化广场”五大主题板块组成,共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被誉为“根祖圣地华人老家”。</p> <p class="ql-block">“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据文献记载,从明洪武3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发生了18次大规模的官方移民活动,六百万民众从大槐树下被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p> <p class="ql-block">“献殿”是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也是主祭人员的主要活动场所,位于祭祖活动区中轴线位置上,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层重檐,廊围四边,是仿明代全木结构建筑,十字歇山屋顶与仿明戏台连为一体,其高度,跨度乃三晋之首,其华丽壮观为全国所罕见。</p> <p class="ql-block">“洪洞大槐树”是闻名海内外的明代迁民遗址,是千百万大槐树移民后裔“根”的所在,是所有移民后裔共同的老家。明朝时在这里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官方移民。六百年来大槐树一直被人们作为老家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后裔。从1991年起景区每年清明前后都会举办以清明节为主祭日的“洪洞大槐树文化节”,每届文化节都有数以万计的大槐树移民后裔云集于大槐树老家,共祭移民先祖,共话同根亲情。</p> <p class="ql-block">据《中国通史·明·》记载,朱元璋为解决宽乡劳动力不足,狭乡缺少土地的矛盾,从1307年开始移民垦田。为了使移民能顺利进行,明朝曾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发放棉衣、川资(迁移路费)以及安家、置办农具的银两,到那里土地可以“自便置屯耕种”,还免其赋税三年。</p> <p class="ql-block">据史书、地方志及族谱记载和众多的专家学者调查考证,自金初天辅年间(公元1117~1123年),延至清代乾隆时期(公元1736~1795年),洪洞大槐树移民次数在20次以上,有确凿文献记载的即有18次。其中以明朝洪武年间移民次数最多,规模最大,几乎涵括了北方常见的一百多个姓氏。</p> <p class="ql-block">轰轰烈烈的明初大槐树移民。明初的移民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首先,黄河泛滥。元朝时期,黄河有20多年处于决口状态,滚滚洪流一泻千里,致使中下游大片土地沦为沼泽。老百姓东奔西逃,无处安生,不少地方人烟绝迹,尸横遍野。村舍变为废墟,良田淤成沙滩,所剩无己的居民往往又在瘟疫中命丧黄泉。明王朝建立后,不得不迁外地之民耕种无主之地。</p> <p class="ql-block">其次,战乱不断。元末农民战争(1351—1367年)使得百姓流离失所,人口大量死亡。作为主战场的黄河下游、黄淮平原一带,更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几乎成为无人区。</p> <p class="ql-block">山西确是另一番景象。东有太行,西有吕梁,内部地势也很复杂,易守难攻,没有受到战火的洗礼。再加上当时的山西,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三年(1381年)全国总人口近6000万,而山西人口却超过了400万,为移民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客观的可行性。</p> <p class="ql-block">当时移民是很惨烈的。统治者定下规矩:“凡五口之家迁二,六口之家迁三,七口之家迁四,八口之家迁五,有丁无地之家全迁。”这一强制政策给安土重迁的中国人,制造了一幕幕生离死别。相传,当时移民的中转站就设在山西洪桐县的大槐树下,很多人的家谱就是从大槐树记起。</p> <p class="ql-block">广济寺为唐贞观二年所建,原址在洪洞城内永安里,金承安年间迁徙贾村汾河畔。当年广济寺寺院宏大,僧众济济,香火旺盛。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法堂、藏经楼、迦蓝殿、祖师堂、禅堂、方丈、钟鼓楼。还有斋堂、客堂、寝堂、茶座、延寿堂等。山门左侧有一棵荫蔽数亩的大槐树,是明初迁民之时,办理公差事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广济寺山门朝东,设置规范,佛寺应有样样齐全。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迦篮殿”、“藏经楼”、“钟鼓楼”及祖师堂、方丈室、禅堂、斋堂、塔林、库舍等等。加之临河近城,佛寺兴旺,名扬三晋。</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广济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广济寺鼎盛时期殿宇巍峨,香客络绎不绝。清顺治八年汾河发大水被毁。为保护并恢复我国移民历史文化遗址,洪洞县决定复建广济寺。广济寺左有一棵大槐树,因明代迁民而名扬天下。古槐后裔认为祖、视为根。</p> <p class="ql-block">祭祖堂坐北朝南,面阔112米,进深55米,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p> <p class="ql-block">中国自古有一句古话:"中国百年历史看上海,千年的历史看北京,三千年的历史看陕西,而五千年的历史则看山西。"山西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从尧舜开始,炎黄子孙便开始立足于山西,再逐渐繁衍至全国各地,而尧舜时期距今恰好五千余年,由此可知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看山西一点没错!</p> <p class="ql-block">除了五千年中华文明从山西起源之外,在距今八九百年前的元末明初,山西洪洞的一棵大槐树下也孕育了许多先辈,他们移民到全国各地,竟走出来1230个祖先姓氏,也许你的祖先便来自于山西洪洞的那棵大槐树下!</p> <p class="ql-block">献殿,是一个高规格的祭坛,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也可以作为主祭人、有身份的祭祀参与者的活动场所,位于祭祖活动区中轴线位置上,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层重檐,廊围四边,仿明代建筑,十字歇山屋顶与仿明戏台连为一体,它的高度和垮度都是三晋之首,在民间祭祀场所中极为壮观,在全国也是非常罕见的。</p> <p class="ql-block">明代苏三监狱位于山西洪洞县城内旧县衙一带,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是中国现存最好的一座监狱,可惜这座监狱在70年代文革中被拆毁,1984年重新修建,使苏三监狱得以保留,这就是今天看到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苏三监狱由普通牢房、狱神庙、死囚洞、虎头牢、丈八墙、苏三井等主要建筑组成,大门挂有“明代监狱”的匾额,院中立有苏三的塑像,外院是监狱办公的地方。苏三监狱院外建有陈列室,与苏三有关冤案的丰富实物资料陈列于此。</p> <p class="ql-block">明代一个县的监狱好小啊,可能犯人不多。</p> <p class="ql-block">华门位于临汾市尧都区尧都大道,尧庙广场的西面,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门建筑,国家AAAA级景区,华门总高度50米,长80米,宽40米,建筑面积22000多平方米,与世界最高、最著名的法国凯旋门相比,比凯旋门高了0.4米,位居世界第一。</p> <p class="ql-block">华门博彩“门”建筑精华,集历史纪念和游览观光于一体,正面三门矗立,象征尧、舜、禹三帝。主门高达18米,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门,主门以刚刚开启的形式,象征尧帝开启中华文明之门。</p> <p class="ql-block">华门是一座宏伟的建筑,造型气势磅礴,与各个时期的古建筑风格相适应,每一部分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华门大台阶是一道文化景观,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源头,56级黄褐色的台阶代表着56个民族,寓意中华文明由各民族历经五千年共同创造。台阶两侧的车轮栏杆在中国建筑史上还是第一次使用,巨大的石轮就像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如滚动的轮子,连续的车辙,永往前进。</p> <p class="ql-block">华门主门正前方长达25米的瀑布墙,代表着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之水高悬而下,华夏文明由此渊源。</p> <p class="ql-block">华门大厅由八根顶天立地的龙柱支撑,高大挺拔,气势雄壮。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独有的民族文化,华夏子孙被称为龙的传人。龙是中华民族远古时期人与自然关系的图腾崇拜,数千年中龙的图形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1980年,临汾陶寺出土的陶制龙盘被史学界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龙图之一,被誉为“中华第一龙”,这里的八条巨龙是根据尧时期的古老龙形而专门设计的,在中国盘龙造型中尚属首创。</p> <p class="ql-block">华门内部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华夏文明和民族文化,并以“源远流长、门开国盛、尧天舜日、东方巨龙、连环九鼎、天下巨联、登高望远、华门飞愿、名门博览、华门之夜”等十大景观而著称。</p> <p class="ql-block">华门象征中华民族如东方巨龙横世腾空,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生生不息,日益强盛。</p> <p class="ql-block">连环九鼎是华门的镇门之宝,这鼎是铜铸造的,有2.9米高,宽2.4米,由主鼎和副鼎组成,最奇特的8尊父鼎都是相互关联的,围绕着初鼎,如果你从远处看只能看到一个鼎,但是走到近处却可以看到8个鼎环绕着一个鼎,远看和近看到的景象各不相同,是不是非常神奇呢?</p> <p class="ql-block">陶器是人类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尧舜时期的主要工具。“巨手托陶”的石雕正象征着尧舜时期的文明地位。中间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21个彩球,代表着尧舜之后夏、商、周、秦、汉等二十一个历史朝代,生动地展现着中华五千年文明从尧舜开始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开国盛世是华门旅游区的核心部分,进入华门看到最高处18米高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门,这里有三座门,而且这其中两扇门还是半开着,这三扇门分别代表着中国古代三位贤明的君主尧舜禹,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华民族开始变得富强和统一。</p> <p class="ql-block">厚重的中华五千年文明史!</p>